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诡三国 > 第3505章子敬,子敬

第3505章子敬,子敬(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斐潜觉得鲁肃强,是比较客观的评价。  

历史上的三国之中,魏国的人才似乎更多一些,但是别忘了,魏国算是最后的胜利者,而胜利者自然可以书写得更多一些,而其他的么,就自然学一学老夫子,春秋笔法了事。  

立场不同,观点自然也是不同。  

站在历史的洪流之外,当然可以表示周瑜短视,鲁肃愚笨,江东的张昭顾雍等等一大帮子人都是抱残守缺之辈…  

可是如果站在江东立场之中,这些人所作所为,几乎都是他们拼尽了一切才智和力量,才最终获得的结果,寻找到的出路!  

当年周瑜找到了鲁肃的时候,鲁肃是不是同样的在当时局限的条件之下,在他所有知晓的范围之内,做出了最终,也是他觉得最好的选择?  

毕竟当时的袁术已经暴露出了其劣根性,不仅是对于自己的族人长老毫无尊敬之心,更是连朝堂的使者都…  

斐潜微微皱眉,手指头在桌案上轻轻敲了几下,子敬进关,一路而来,不知可曾有怠慢之处?  

鲁肃咳嗽了一下。这有没有慢待,难道你个骠骑,能不知道?但是他显然也不可能直接说什么,便是笑了笑,骠骑麾下,待肃颇为热情,并无怠慢…  

斐潜点了点头,站起身来。  

鲁肃一愣,不明白斐潜什么意思,也下意识的跟着斐潜站了起来。  

子敬,如今既然有天子诏令于此,战线自当无事…斐潜笑了笑,伸手相邀,子敬一路匆忙,定然未曾细观…不知可否劳子敬大驾,与某同行,查看地方风土?  

鲁肃眉头跳了一下,这…怕是不妥吧…肃毕竟是外臣…  

斐潜笑笑,天下之人,皆天下之臣,何有内外?!  

鲁肃听了,不由得苦笑了一下。骠骑你确定说的不是天子?可是斐潜这么一说,倒也确实是这个道理,鲁肃也没有多少可以拒绝的理由。  

备马!  

斐潜挥挥手,便是当先走了出去。  

鲁肃有些懵,但是思索片刻,也就跟了出去。  

潼关的军训,斐潜让许褚继续盯着,不要松懈,然后便是轻车简马,带着一营的直属护卫,出了潼关,下了禁沟,往关中而去。  

旌旗招展,寒风呼啸。  

十一月末的风,已经很冷了。  

乌云不断的从北面而来,然后一层层的堆积在了头顶,似乎下一刻就会压断了天空之中某个无形的支撑,然后垮塌砸落下来。  

斐潜一边策马向前,一边在自我反省。  

有时候,人往往会以自身的观念和立场,代替所有人的观念和立场。  

斐潜认为跳槽是一件正常的事情,甚至像吃一顿饭一样,不在这家沙县吃,就在那家沙县吃,哪一家的沙县不是一个吊味道?可是对于大汉当下的人来说,跳槽就像是第二次的生命,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因此对于鲁肃来说,就算是斐潜说得天花乱坠,也不会轻易的离开江东。  

不过,对于斐潜来说,未必就完全没有机会…  

是人,就会有欲望。  

有的欲望大一些,有的会小一点,也有的欲望是可以摆在台面上的,同样也有一些欲望是见不得光的…  

鲁肃有没有欲望呢?  

现在没有,将来呢?  

有一点可以肯定,普通名士所挂在嘴边的忠孝仁义,肯定不是鲁肃他所需求的。  

那么什么才是鲁肃想要的呢?  

一行人策马,很快的穿过禁沟,抵达了左冯翊地区。  

鲁肃在江东,其实也不算是一帆风顺。  

因为鲁肃的起点并不高,当年袁术虽然也听到了鲁肃的名头,不过只是派人给鲁肃捎个话,表示让他就署东城长,大概就是一县令吧,鲁肃不愿意,再加上觉得袁术这个人傲慢无礼,于是就没去。  

斐潜也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觉得只是坐在厅堂之内,和鲁肃说几句,就让鲁肃转头就拜,显然不太现实。  

鲁肃想要获得的,或许和历史上诸葛亮想要获得的,相差不多…  

后世之中,斐潜也见过不少这样的人。  

正所谓宁为鸡首,不做牛尾。  

小公司是老总,大公司是职员。  

鲁肃是有大志向的,他想要的,是受到重用,至少是要能在主公身边出谋划策的那种,袁术就给了个县令,鲁肃当然不愿意,有人可能会说,那从低做起,也可以啊,县令作为起步也不小了吧?做出了成绩,自然会升官的嘛,人要脚踏实地。  

那不行,汉末三国的风气就是这样的,名士普遍是不愿意从低做起的,鲁肃虽然不是名士,但也深受这种风气影响。比如后面的庞统,刘备给他了个县令,庞统也是不愿意好好干的;再比如蒋琬,刘备也给了他个县令,他也不好好干。大家想的都是凭自己的才学跟名气,一步登天,成为主公身边重臣的,当不了重臣,宁愿在家窝着,也不愿意出去当小官。  

这是整个大汉的问题,单独指责鲁肃一个人显然也不合理。  

鲁肃在孙策时期,并没有得到重用,因为那个时候有张昭在鲁肃头上压着,直至孙权时期,张昭有些倚老卖老,孙权很不满意想要提拔自己的智囊团,鲁肃这才抓住了机会,成功跻身江东政务的决策圈子。  

斐潜觉得,这一点倒是可以考虑一二…  

斐潜带着鲁肃一行,直奔郑国渠。  

冬日虽然苦寒,可也是修葺水渠最好的时候。  

这个时候不需要太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