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六章 天下万事万物,轮回不止(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怕也是心愿未了。”
“等他坐到先生的位置,就明白先生的苦心了,仗着朝中有定海神珍铁,就又要快,也要急,他做了那根定海神珍铁,就知道其中难处了。”
张居正对申时行的忤逆,没什么特别感觉,主要是皇帝这个弟子,在跟张居正吵架的时候,说的话要难听多了。
吵归吵,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万历维新,这就是最大共识,只要这个共识还在,就是最大的基石,大家都是同志同行同乐者。
这种对政策认知上理解不同,原因也简单,张居正吃过一条鞭法的亏,自食其言的滋味不好受,但申时行在松江做巡抚,他只看到了一条鞭法的大成功。
“其实申时行讲的也对,江左江右有些富裕的府,也可以开始进行还田了。”朱翊钧说了自己的看法。
这几年,江左江右许多府都找到了应天巡抚李乐和王希元,试着让皇帝对他们进行政策支持,支持其还田,但都被张居正给否掉了。
这几个府最大的特征就是富裕,银子多,产业丰富,田土产出少,还田造成的社会动荡小,这几个府最大的特征,就是许多势要豪右之家,已经不再试图更进一步兼并田土了。
浙江还田是夹生饭,这碗饭浙江吃下后,浙江爆发出了极大的生产热情,尤其是粮价不再波动,杭州府的街上,没有多少游堕之民,浙江已经领先一步,南衙诸府,再慢几步,怕是要被浙江远远的甩在身后了。
“臣就是怕这还田令步了一条鞭法的后尘。”张居正面色犹豫的说道:“要不,试试?”
张居正当然想立刻马上,对大明天下全境还田,这不是做不到吗?要是能做到,轮不到申时行扔回旋镖。
“那就试试吧,申侍郎也起来吧,把奏疏呈送上来。”朱翊钧看张居正答应了下来,对着申时行说道。
申时行呈送了奏疏,朱翊钧和张居正初步确定了四个府进行还田,苏州府、常州府、扬州府和应天府。
“申侍郎以为,徐州府也加进来如何?”朱翊钧确定了江南四府之后,看向了堪舆图上的徐州府,这个府没有充足的条件进行还田,如果要还田的话,需要朝廷的大力支持。
这就是皇帝的私心之下,做出的政策倾斜了,徐州府高达7愿意应征比例,实在是太耀眼了。
而且徐州机械厂已经在建设之中,明年可以部分投产,三年后全面投产,一旦徐州机械彻底稳固,徐州府就具备了还田的基础,也就是提前三年而已。
“臣以为善。”申时行很清楚这是皇帝陛下的个人请求,立刻答应了下来,四只羊要赶,五只羊也要赶,虽然这第五只羊,略显瘦弱了些,但他这牧民照顾到位,这第五只羊也能茁壮成长。
申时行是完全不知道皇帝搞了一次忠诚度测试,只以为陛下是对刘顺之安土牧民有功的恩赏,毕竟徐州机械厂就是陛下对刘顺之恭顺有加的恩赏。
朱翊钧让申时行先一步离开了御书房等候,单独留下了张居正,皇帝做了个中间人,让张居正不必怪罪申时行的心急。
申时行和张居正一起离开了通和宫,朱翊钧看着二人的背影,轻轻的叹了口气,对申时行的培养,有点过劲儿了。
申时行本身是那种老好人性格,谁都不得罪,算是久经考验的中庸主义战士。
但是,在原来的历史线里,万历十年开始到万历十五年,汹涌澎湃的倒张运动中,谁都不得罪的申时行,先后给数十人写信,为张居正和其后人求情,彼时申时行本人,也被张居正大案所牵连,正在被群起而攻之。
申时行在历史上,于公于私,都没有对不起张居正,这次申时行的出言不逊,完全是他在任松江巡抚这几年,从一个执两端而守正的保守中庸派,变成了激进派,而且是极端激进派。
申时行变得激进而不是事事和稀泥是个好事,但变成了极端激进派,就不是那么好了。
“申侍郎对先生其实没什么不满,是怕先生百年之后,难以瞑目。”朱翊钧坐回了龙椅上,继续批阅着奏疏。
申时行跟着张居正一起回到了全楚会馆,张居正倒是没有训诫申时行的打算,而是把当年一条鞭法,他是如何自食其言,把自己制定的政策吞回去的事儿讲了一遍,让申时行清楚的知道,政策循序渐进的重要性。
“瑶泉啊,我不是不想,要是能,我恨不得亲自把这八千户势要豪右全都满门抄斩,把田亩还给万民,震慑这些田主,日后不敢继续兼并,可是国朝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并非鼎革,只能徐徐图之。”张居正讲完之后,重重的叹了口气。
张居正也不想做保守派,但他是定海神珍铁。
“是弟子浅薄了。”申时行听完了一条鞭法旧事,才知道张居正的担忧,还田法和一条鞭法其实性质非常类似,都需要大量的银子或者说足量的货币去做支撑。
张居正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你定要注意,一旦徐州、江南四府开始还田,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必然连章上奏还田,你要一律拒绝。”
“因为你一旦答应,还田令有序就会立刻变成无序,别说是你,就是我,就是陛下都很难掌控了。”
“这些地方有几个府,看似有了还田的基础,但其实该地势要豪右仍然在偷偷摸摸的兼并,因为田土收益仍然很大。”
“先生提醒的是,
“等他坐到先生的位置,就明白先生的苦心了,仗着朝中有定海神珍铁,就又要快,也要急,他做了那根定海神珍铁,就知道其中难处了。”
张居正对申时行的忤逆,没什么特别感觉,主要是皇帝这个弟子,在跟张居正吵架的时候,说的话要难听多了。
吵归吵,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万历维新,这就是最大共识,只要这个共识还在,就是最大的基石,大家都是同志同行同乐者。
这种对政策认知上理解不同,原因也简单,张居正吃过一条鞭法的亏,自食其言的滋味不好受,但申时行在松江做巡抚,他只看到了一条鞭法的大成功。
“其实申时行讲的也对,江左江右有些富裕的府,也可以开始进行还田了。”朱翊钧说了自己的看法。
这几年,江左江右许多府都找到了应天巡抚李乐和王希元,试着让皇帝对他们进行政策支持,支持其还田,但都被张居正给否掉了。
这几个府最大的特征就是富裕,银子多,产业丰富,田土产出少,还田造成的社会动荡小,这几个府最大的特征,就是许多势要豪右之家,已经不再试图更进一步兼并田土了。
浙江还田是夹生饭,这碗饭浙江吃下后,浙江爆发出了极大的生产热情,尤其是粮价不再波动,杭州府的街上,没有多少游堕之民,浙江已经领先一步,南衙诸府,再慢几步,怕是要被浙江远远的甩在身后了。
“臣就是怕这还田令步了一条鞭法的后尘。”张居正面色犹豫的说道:“要不,试试?”
张居正当然想立刻马上,对大明天下全境还田,这不是做不到吗?要是能做到,轮不到申时行扔回旋镖。
“那就试试吧,申侍郎也起来吧,把奏疏呈送上来。”朱翊钧看张居正答应了下来,对着申时行说道。
申时行呈送了奏疏,朱翊钧和张居正初步确定了四个府进行还田,苏州府、常州府、扬州府和应天府。
“申侍郎以为,徐州府也加进来如何?”朱翊钧确定了江南四府之后,看向了堪舆图上的徐州府,这个府没有充足的条件进行还田,如果要还田的话,需要朝廷的大力支持。
这就是皇帝的私心之下,做出的政策倾斜了,徐州府高达7愿意应征比例,实在是太耀眼了。
而且徐州机械厂已经在建设之中,明年可以部分投产,三年后全面投产,一旦徐州机械彻底稳固,徐州府就具备了还田的基础,也就是提前三年而已。
“臣以为善。”申时行很清楚这是皇帝陛下的个人请求,立刻答应了下来,四只羊要赶,五只羊也要赶,虽然这第五只羊,略显瘦弱了些,但他这牧民照顾到位,这第五只羊也能茁壮成长。
申时行是完全不知道皇帝搞了一次忠诚度测试,只以为陛下是对刘顺之安土牧民有功的恩赏,毕竟徐州机械厂就是陛下对刘顺之恭顺有加的恩赏。
朱翊钧让申时行先一步离开了御书房等候,单独留下了张居正,皇帝做了个中间人,让张居正不必怪罪申时行的心急。
申时行和张居正一起离开了通和宫,朱翊钧看着二人的背影,轻轻的叹了口气,对申时行的培养,有点过劲儿了。
申时行本身是那种老好人性格,谁都不得罪,算是久经考验的中庸主义战士。
但是,在原来的历史线里,万历十年开始到万历十五年,汹涌澎湃的倒张运动中,谁都不得罪的申时行,先后给数十人写信,为张居正和其后人求情,彼时申时行本人,也被张居正大案所牵连,正在被群起而攻之。
申时行在历史上,于公于私,都没有对不起张居正,这次申时行的出言不逊,完全是他在任松江巡抚这几年,从一个执两端而守正的保守中庸派,变成了激进派,而且是极端激进派。
申时行变得激进而不是事事和稀泥是个好事,但变成了极端激进派,就不是那么好了。
“申侍郎对先生其实没什么不满,是怕先生百年之后,难以瞑目。”朱翊钧坐回了龙椅上,继续批阅着奏疏。
申时行跟着张居正一起回到了全楚会馆,张居正倒是没有训诫申时行的打算,而是把当年一条鞭法,他是如何自食其言,把自己制定的政策吞回去的事儿讲了一遍,让申时行清楚的知道,政策循序渐进的重要性。
“瑶泉啊,我不是不想,要是能,我恨不得亲自把这八千户势要豪右全都满门抄斩,把田亩还给万民,震慑这些田主,日后不敢继续兼并,可是国朝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并非鼎革,只能徐徐图之。”张居正讲完之后,重重的叹了口气。
张居正也不想做保守派,但他是定海神珍铁。
“是弟子浅薄了。”申时行听完了一条鞭法旧事,才知道张居正的担忧,还田法和一条鞭法其实性质非常类似,都需要大量的银子或者说足量的货币去做支撑。
张居正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你定要注意,一旦徐州、江南四府开始还田,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必然连章上奏还田,你要一律拒绝。”
“因为你一旦答应,还田令有序就会立刻变成无序,别说是你,就是我,就是陛下都很难掌控了。”
“这些地方有几个府,看似有了还田的基础,但其实该地势要豪右仍然在偷偷摸摸的兼并,因为田土收益仍然很大。”
“先生提醒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