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八百九十八章 诸恶皆非恶,公义非人心

第八百九十八章 诸恶皆非恶,公义非人心(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真不难。”  

朱翊钧听闻大笑了两声,连连摇头说道:“看似简单,实则难如登天。”  

“林大师,你让咱们大明国朝的士大夫们放弃心中的成见,不等同于否定过去的一切吗?”  

“还有这第二步,走近调查目标,士大夫可不想见到这些人生苦难,老爷们心善,看不得这些苦楚,干脆不看。”  

“还有这算学水平,林大师啊,咱大明有相当多的士大夫,对算学仍然是一窍不通,连最简单的账,都算不明白,还是名儒,闹出过不少的笑话。”  

“难。”  

林辅成说这些,对新式教育的学子而言,是比较简单的。  

因为接受了矛盾说,就知道万事万物对立且统一的存在着,这种辩证思维建立,确定万事万物都有其两面性,才能做到抛开内心的成见。  

大明旧文人,绝大多数,都是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极端思维,让他们抛开成见,还不如直接杀了他们干脆。  

“那倒也是。”林辅成想了想说道:“在臣看来,矛盾说乃是国朝纲常。”  

林辅成其实也不太喜欢阶级论,因为他把自己的阶级分了一下,居然是仅次于世袭官的官选官阶级,是要被打倒的对象。  

林辅成又觉得自己阶级认同是穷民苦力,他对穷民苦力充满了同情,所有游记,都是以穷民苦力的立场去书写。  

阶级认同和实际阶级的不同,让林辅成时常有些认知上的错乱,也让他常常有些迷茫,他有的时候,会有些恍惚,不知道该以什么立场去理解问题。  

当然因为他是不太重要的人,所以这种短暂的认知混乱,只会对他个人产生影响,可若是朝堂的辅臣、甚至是皇帝,产生认知混乱,造成的结果,对大明而言是灾难性的。  

反倒是矛盾说,林辅成可以全盘接受,没有造成任何认知上的混乱。  

要治学治好阶级论,真的有些困难,甚至学习阶级论本身,就存在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  

要学好阶级论,肯定是天资聪颖之人,这类人本身就是最容易跨越阶级的人,一旦跨越阶级,阶级认同就会改变,屠龙者变恶龙,阶级认同改变,立场就会改变。  

学好、用好阶级论,真的需要大智慧而不可得,常人修习阶级论,还不如修习矛盾说可靠。  

林辅成走南闯北这么多年,敢说把阶级论学以致用,而且没出现问题的,就只有陛下和元辅二人,申时行也只能算半个。  

林辅成有些迷茫的说道:“臣在南洋,还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臣发现一个臣无法理解的事儿,就是过去的成本,并不会成为日后决策的决定性因素。”  

“按理说,人做出各种决策,应该是有迹可循的,就是过去不断投入的成本,这个成本可以是财货,也可以是精力和时间,但臣在南洋看到的并非如此。”  

过去≠未来,巨大的沉没成本,并不是未来决策的决定性因素。  

这是林辅成观察到的现象,但林辅成完全不理解背后的问题、原因,更加给不出什么可靠的方案了。  

人是极其善变的,而且各种决策,会因为种种事情,突然发生大逆转。  

林辅成以为说服殷正茂改变王道策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儿,可殷正茂的政策改变,在一年时间内彻底完成了大逆转,从王道到霸道的转变,如此的迅速,让林辅成都有些措手不及。  

一些个种植园的农场主,突然之间就抛售了自己的种植园,以一种非常低廉的价格全部转让,然后带着一家老少坐上了回大明的船,回家去了。  

三名吕宋马尼拉的种植园农场主,从一无所有的山林,开辟出良田万亩,经营长达十五年之久,连殷正茂都以为这三名地主,会成为吕宋士族。  

可说放弃,立刻就放弃了,哪怕是殷正茂亲自出面挽留,都无济于事。  

这三位地主要走,是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思乡心切想要落叶归根,想家的强烈执念,甚至连儿孙都无法劝阻。  

朱翊钧听闻这个疑惑,笑着说道:“林大师啊,矛盾说其实讲的很清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泗水侯对政策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可不是单纯因为你的游说,而是长期以来,王化政策收效甚微,矛盾累积到了他不得不变的地步。”  

“同样,对于这三名马尼拉的农场主而言,也是如此,思乡之情、睹物思人可能是决策的一部分,但可能他们最初出海,就是为了衣锦还乡。”  

“多少福建乡民给妈祖磕了个头就出海搏命了,到头来,非要回家起大厝,建个大宅院才罢休。”  

“其实从一开始的目的,就是要出人头地,要证明给所有人看,他不是孬种。”  

“马尼拉可不是什么好地方,热得要死、十分潮湿,蚊子蝇虫遍地,咸水鳄个头大到吓人,十五年的苦楚,累积的太多。”  

“量变最终会引发质变。”  

“臣还是没有把矛盾说治好,要不早就该想明白这个问题。”林辅成恍然大悟,心中的疑虑如同拨云见日。  

看起来是无缘无故,但其实是各种情绪的堆积,最终促使了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决策。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汉武帝的巫蛊之祸,和唐玄宗的安史之乱,看起来都是毫无征兆的天下大变,但真的没有一点征兆吗?其实非也,是矛盾长期累积后的必然。”  

“以安史之乱为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