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661章 破壁之声

第1661章 破壁之声(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第二天。  

华夏工程院的一间会议室里,气氛庄重而略带紧绷。  

一项内部议程正在讨论: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对2015年度的院士提名资格进行初审评议。  

与会者皆是资历颇深的学者,会场内的空气仿佛都因知识的重量而凝滞。  

历年来,关于院士增选名额的分配问题都会引发剧烈的争论和博弈。  

而今年的焦点,则几乎全都在第一次进入评议范围的栗亚波身上。  

作为常浩南的开门弟子火炬集团骨干,在飞行器主动流动控制、超材料结构设计等领域成果斐然,参与了包括“驺虞”在内的多个国家级重大项目,纸面履历上几乎完美。  

但毕竟,他今年也才三十出头的年纪。  

常浩南当年能打破最年轻院士的记录,而且破格同时进入工程院和科学院,那确实是拿出了毫无争议的成绩。  

而对于栗亚波来说,“火炬实验室核心成员”的标签,却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双刃剑。  

一位资深院士扶了扶眼镜,语气审慎地发言:“栗亚波教授的工作,创新性和工程价值毋庸置疑。但我们必须严格审视其作为学术带头人的独立性。”  

“他最重要的几项成果,如‘驺虞’的某型自适应流控系统算法,以及几种关键热防护材料的智能设计平台,都是作为常浩南院士主持的重大项目下的子课题负责人完成的。其个人独立贡献的权重,以及领导大型独立科研团队的能力,还需要更充分的证据来支撑…”  

这番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与会者的顾虑。  

会场内响起轻微的议论声。  

当然,尽管对工作独立性的质疑合情合理,但其实谁都清楚,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里。  

而是老生常谈,而又不得不考虑的师承问题。  

杜义山仍然在世,而其弟子常浩南又同为双院院士。  

如果栗亚波今年也进入工程院,那么杜义山的头衔将大概率会留给同样具备参评资格的刘洪波教授。  

而考虑到这三位的年纪一门三院士的情况将会持续几十年。  

相比之下,如果等杜义山去世之后,再提名栗亚波进入工程院,那么就过渡就会顺畅很多。  

反正栗亚波还年轻得很,实在不差个把年的功夫。  

“还有一点。”  

见到情况有些冷场,另一名院士也站出来表态:  

“常院士本人一直都没有对栗教授参评的事情表态,所以我考虑,是不是他的意见也倾向于…”  

听到这里,坐在主席台一侧的工程院副院长周振邦不由得露出苦笑。  

其实以常浩南的影响力,栗亚波既然已经满足了客观条件,那什么时候正式提名,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而事情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搞得好像栗亚波没有个正经师承一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  

常浩南一直没有表态。  

甚至大部分人根本就联系不上他。  

这让大家不得不做出联想——是否常院士本人也不愿过于张扬?  

毕竟一门三院士这种事,哪怕实际情况再怎么合理,也难免会给外界以“学阀”的印象。  

并且也未必有利于师门的长期发展。  

周振邦倒是知道常浩南是在闭关解决NS方程的问题,但这事目前的知情者不多,也不好公开四处宣扬。  

局面一时间竟然就卡在这了…  

他只好下令暂时休会。  

然而,就在这时,会议室厚重的实木门被突然推开。  

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口,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正是刚刚才被提到的常浩南。  

周振邦眼中瞬间闪过极度的惊讶,甚至下意识地微微前倾了身体。  

趁着会议短暂的停顿间隙,他快步走到对方身边,“浩南?你怎么…你不是在解决那个世纪难题吗?”  

虽然声音很低,周围也没有旁人,但他还是隐去了“NS方程”几个字。  

常浩南却是非常自然地摆了摆手,淡淡道:  

“已经解决了。”  

普普通通五个字,听在周振邦耳朵里却无异于五声炸雷。  

“解…解决了?”  

饶是他历经风浪,此刻也难掩震惊。  

“嗯。”  

常浩南的回答依然简短,甚至只有一个语气词。  

周振邦还是没从刚才巨大的信息量中缓过神来,有点将信将疑地确认道:  

“是…证明了光滑性?”  

“不。”常浩南摇摇头,“我得到了通解。”  

就在同一时刻,国家航天局的新闻发布厅内,一场注定将载入人类史册的发布会同样正在进行。  

巨大的背景屏上是深邃的星空和一座宏伟的、由多个环形舱段组成的银色空间站概念图,其核心位置,一个散发着柔和蓝光的圆柱体结构被显著标注——XS1。  

工建委主任,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文杰身着深色正装,站在发布台前,面对全球媒体的长枪短炮。  

他没有过多寒暄,沉稳有力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并通过卫星信号瞬间传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今天,我谨代表华夏官方,正式发布《共同推进深空探测国际合作倡议》,并宣布启动‘信标’空间枢纽计划。”  

闪光灯瞬间连成一片银海。  

实际早在几年前,华夏方面就透露过有关空间核反应堆的部分消息。  

但“正式启动”显然是完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