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农女福妃,别太甜 > 第二百二十六章 忘了本心

第二百二十六章 忘了本心(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离开衙门,门外围观的百姓爆发出一阵叫好声。  
梁钰在云州城嚣张跋扈多年,被他报复过的人不计其数,这次梁钰伏法,大快人心!  
钱万金跟柳知夏等人的心情亦同样激动,若非不合礼数,他们都想将小姑娘举起来欢呼!  
柳玉笙此次的表现,让他们大开眼界,最为震撼的是柳大夫妇。  
这次出事,他们才突然惊觉,他们一直想好好护在手心的宝贝女儿,早在他们不经意间,已经长大。  
看似柔弱,却聪慧、坚韧,遇事时展露出来的机敏与沉稳,比他们远远更甚!  
他们的囡囡,早就不需他们再小心翼翼呵护!  
“福囡囡,你真是太厉害了!脑子转得比柳知夏这个大才子还快!怎么长的?”坐上马车,钱万金兴奋劲儿都还没能缓过来。  
石纤柔点头赞同,“确实是厉害,让我刮目相看。”  
“一环扣一环,诱他们自动跳入陷阱还浑然不觉,囡囡,真的长大了。”柳知夏坐在柳玉笙旁边,抬手揉上她脑袋。  
他的妹妹,比他所以为的更加刚强。  
柳玉笙只抿着嘴角,笑得眉眼弯弯。  
柳家人活得简单,杏花村人活得简单,在那样的环境里,她不需要满腹心计,不需要勾心斗角。  
不代表她不懂,不代表她不会。  
只是用不着。  
因为他们,是她一辈子真心以待尚嫌不够的人。  
“既然事情解决了,还有三日才放榜,我们在城里也没地方住,不如直接出城,咱们找地方玩去!”钱万金抚掌提议。  
柳玉笙看向爹娘,“爹,娘,你们说呢?”  
夫妻俩相视一笑,“去!”  
心情好得不得了,虽然中间经历了不好的事,但是结果是好的,而且痛快。  
更重要的是,这次府城之行,他们心里,变得比以前更通透。  
“走!出发!”钱万金手臂一挥,马车出城。  
车里,沿路留下浅浅笑声。  
衙门,案情已定,杨老跟知府侯德叶告辞,“侯大人,老夫也该回贡院了,学子都在翘首以盼,需得尽快阅卷,排除名次方能安抚这届学子们的心。”  
侯德叶忙起身,“下官恭送杨老。”  
“不用送了,身为父母官,你的事情也不少。”杨老起身,看了侯德叶一眼,语重心长,“当初侯大人也是科举入仕,该明白寒窗苦读不易,且行且珍惜啊。”  
目送老者离去,身后,侯德叶面色晦暗难辨。  
杨老是在提点他,别高位站得久了,忘了本心。  
梁家、侯家这些年因着他的关系,在整个云州城几乎到了无人敢惹的地步。尤其侄子在外行事太过张狂,他为他收拾了不少烂摊子。  
这事情若是被参奏上去,他怕是会仕途不稳。  
这次来的若非是杨老,换做任何其他官员,参他的本子怕是已经在去往京城的路上。  
后背,冷汗湿了衣衫。  
回到贡院,杨老特地抽了柳知夏的试卷亲自批阅,四书五经,策论,诗赋,三份答卷字体清俊工整,卷面整洁。  
一张一张翻看过去,到后面动作越来越慢,笑容越来越深。  
“好,好!见解精辟,辩证独特,好文章!”  
“以底层百姓角度论时事,字里行间沉稳平和,又一针见血,敢想敢说,好!”  
“幸好幸好,没埋没了人才!此子必成大器!”  
阅卷过后,老者想了想,执笔着墨。  
片刻后,一封奏折连夜送往京城。  
三天时间。钱万金领头,带着一群人把云州城周边各处景点逛了个遍。  
住民宿,吃小摊。看瀑布,游湖景。  
诸事抛开,真正疯玩了三天。  
第三日,下午便是放榜时间。  
在一家民宿用过午膳之后,一行人乘坐马车往城里赶。  
说赶也不准确,马车行的慢慢悠悠,没有一点着急的样子。  
车里时而传来人声阵阵,于空气中渲染出几分欢闹。  
“知夏,马上就能看榜了,紧不紧张?”  
柳知夏淡然一笑,“不紧张,我尽力了。”  
“对,没什么好紧张的,尽力就行。”柳大拍拍儿子肩头,“心态就该放稳。”  
钱万金揶揄,“柳叔,你刚才是不是没吃饱饭还饿着呢?手怎么那么抖?”  
柳大,“…”  
石纤柔看着使坏的男子,无奈又好笑,你就不能给柳叔留点面子?  
陈秀兰、柳玉笙齐齐扭过脸偷笑。  
话说得好听,老子却没儿子那个心态。  
马车进城,贡院门口已是人山人海,榜台前被挤得水泄不通。  
放榜时间还没到,一行人下马车,找了个茶肆暂时坐坐。  
因着前几日考场作弊案的反转,柳知夏的名字已经传遍整个云州城。  
一同在云州参考的学子们,几乎没有不知道这个名字的。  
走进茶楼的一路,认得柳知夏的纷纷上前同他打招呼,笑谈两句,跟数日前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大相径庭。  
趋吉避凶,明哲保身,这是人的本性,柳知夏对这些人皆淡淡回应,但恪守了一条防线,不会与他们太过热络。  
在二楼选了个窗口的位置,视野极佳,可以将下方榜台前的动静尽收眼底。  
只待榜文一贴出来,他们立即就能看到。  
柳玉笙一边喝茶,一边看下方拥挤人群。  
都说科举放榜,能看到人生百态。  
古代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心心念念无非是望着能够科举高中,一朝出人头地。  
倘若不得,很多人心态会失衡,进而做出各种疯狂举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