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五十三章 西南忠孝之家

第五百五十三章 西南忠孝之家(2/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主要是,宋国南征,打的太厉害、太顺利了。  

根据很多和宋朝贸易的商人报告,宋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荡平了交趾北方。  

甚至还立起了京观!  

高家当然有点慌,所以,派他过来瞧一瞧,以便打探风声。  

没办法,他和他爹废了上明帝那个神经病,强迫其出家后,立了现在的这个傀儡段正明。  

看上去大理国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可问题是经过上明帝那个神经病的一阵骚操作后。  

高家人的心态有些崩了。  

特别是高泰明和他爹,实在是有些绷不住。  

他们父子自认为对于段家,已经足够‘忠诚’了。  

当年,杨义贞政变,弑杀国君。  

是他们父子出兵,替段家诛灭了叛贼,恢复了江山。  

但扶持起来的上明帝,却总是在宫里面疑神疑鬼,总觉得高家要害他。  

于是秘密联络外地实力派和国内的贵族,想要叫外镇诸侯兵马入羊苴咩城(大理都城,约是今大理古城一带)。  

碰到这么一个神经病,高氏人麻了。  

高泰明和他爹高升泰,这两年一直在琢磨着——要不,干脆自家取段氏而代之算了!  

省的段家再出神经病!  

于是,一直在积极谋划、准备。  

可问题是其他地方实力派,觉得段氏当国挺好的,你们高家凭什么取代?  

若将来高氏代段,这些人勾结宋庭,一起对高家发难,那就不好玩了。  

高泰明是读过中原的书的。  

他可太清楚,一旦他家的所作所为,为中原皇帝知道,那必然是勃然大怒的——以臣篡君,以下逼上。  

这就是最好的出兵理由和借口。  

而宋军这次南征听说不过调动了五千人南下而已。  

就这么点兵马,就扫荡了整个交趾北方,斩首数万,俘虏无算,拓土数千里,打得交趾乞和。  

这个消息传回鄯阐的时候,高泰明被吓坏了——这是什么天兵天将啊?  

若是过去,大理可能还依仗天险,阻隔宋军。  

但现在在他们父子废黜了上明帝,立了段正明,好多实力派,特别是北边边境上的那些家族,都已经和高家离心离德了。  

他们要是和宋庭勾结起来,打起‘匡扶段氏,还政于王’的旗号。  

高家可能就会在内外交迫下灭亡了。  

所以,这次出使,对于高家来说无比重要。  

北边的宋庭,是唯一可以干涉并且影响到高氏代段这个大业的巨无霸。  

而且,在全程旁观了,宋军南征的全过程后,高泰明父子心里面清楚的。  

若宋庭干涉,甚至都不需要出太多兵马。  

只消几千精兵,再联络国中贵族,就可以复刻他们在交趾北方的所作所为。  

交趾的事情,对高氏的震动,可不仅仅是武力方面的。  

还有着软实力方面。  

宋庭打下来后,居然不管!  

直接就地敕封其为土官,让他们世袭罔替!  

不仅仅允许这些人五年一朝天子(朝贡体系下的附庸、土官们朝贡实际上是一种利润极大的行为,中国赐赏,经常是贡物的数倍,使团成员还可以免税出售带来的商品,同时免税采购大宋商品。)  

更给与这些土官优惠政策。  

不仅仅允许土官们,可以自由的不受阻碍的进入广西贸易,还减免了所有进出交州北方的商品商税。  

这对西南各地的土官、豪族,有着莫大吸引力。  

大理国的实力派们就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也一直在默默观察。  

所以,高氏是真的怕。  

怕交趾的命运,在他们身上重演。  

故而,高泰明父子不止在国内暂停了代段的谋划。  

高泰明更是冒险亲身来朝!  

赵煦哪里知道这些?  

他又没有专门研究过大理国历史、变迁。  

哪里会晓得,现在正是大理国历史上最关键的历史时期?  

所以,他虽然居高临下,看到了高泰明脸上的那一抹转瞬即逝的尴尬,但也没有多想,继续扮演着自己的‘关心大理人民福祉’的皇帝角色。  

便道:“如此便好,请高卿回国后,代朕转达对大理王的问候。”  

“大理当年助大宋斩杀侬逆智高,大宋一直是记得的。”  

“此番,王师南征,大理更卖马与我朝,于王师助益良多…”  

高泰明听得感觉有些手脚冰凉。  

他入朝也有一段时间了。  

靠着钞能力,他已经打探清楚了,这宋庭现在的情况和格局。  

老皇帝去年死了,即位的是一个十岁的小皇帝。  

本来按道理,少主当国,母后听政小皇帝应该是没有任何权力的。  

但宋庭这个小皇帝却是个例外。  

他虽然才十岁,却已经在国中上下,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拥戴。  

传说其‘年虽幼冲,俨有古圣王之质’、‘神圣明断,颇类成王;宽厚仁爱,有仁祖之德;孝爱两宫,蔚然先王遗风。’。  

总之就很厉害!  

据说,南征交趾,就是他乾坤独断,力排众议做的决定。  

同时,南征将帅也都是从他身边的近臣、亲信里选拔的。  

甚至战后的善后以及安抚政策,也基本出自这位小皇帝之手。  

一开始,高泰明还将信将疑,但现在到了殿上,看着那小皇帝端坐殿上,就像是一个天生的帝王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