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三百五十五章 宝津楼会议(3)

第三百五十五章 宝津楼会议(3)(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蔡京恭身一拜,就欲要开始说话。  

赵煦却忽然想起了一个事情,抬手道:“卿稍等片刻…”  

蔡京恭身而立。  

赵煦则对着一直坐在原地,一动不动的吕希哲笑了一声:“吕说书…”  

吕希哲原本吃瓜吃的好好的,忽然被点名,当即惊了一下,立刻起身:“陛下…”  

“今日起居郎未能随行,卿且担任今日的会议记录吧!”  

“且先将,方才朕与诸位爱卿,所言所说,皆记录下来…”  

吕希哲楞了一下,然后迅速拜道:“诺!”  

他就要退下去,准备担任记录员。  

赵煦却叫住他:“且稍等,今日朕与诸卿议事,有几个原则,卿且记住!”  

吕希哲抬起头来。  

赵煦对他道:“其一:所有言行,皆当原话记录,不可修饰,更不得润色!”  

大宋文官士大夫们,就是这一点不好。  

喜欢春秋笔法,爱为尊者讳。  

于是起居舍人和起居郎的记录,都是刻意美化过、润色过的。  

搞得皇帝好像天天在和大臣拽文言文。  

可仔细想想都知道,文言文是需要阅读理解的。  

士大夫自己写文章,尚且需要再三斟酌、润色。  

皇帝和大臣哪里可能天天在那里互相引经据典?出口成章?  

同时,这样的记录方式,也很容易给后人,无限的操作空间。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他的父皇的实录,就修了两次。  

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记录着两个截然不同的神宗朝。  

而赵煦在现代,甚至知道,还有第三个版本。  

南渡后的完颜构,将一切锅,都甩给了王安石、章惇。  

认为就是他们,让大宋灭亡!  

换而言之,就是暗戳戳的说,是赵煦和他的父皇,导致的大宋灭亡!  

赵佶家自己拉翔不出怪茅坑!  

“其二,今日御前之言,无论对错,都要完整记录!”  

“其三,议事结束之后,卿要带人,摘抄出一个议事纪要送朕御前,再誊抄副本后发给所有参与大臣,要人人签押!”  

这就是要利用这次议事,打造一个围绕着他而存在的政治集团了。  

吕希哲恭身而拜:“臣遵旨!”  

于是,他趋步而退,推到了殿中一侧的屏风后。  

冯景已经带着人,在这里给他准备好了笔墨纸砚。  

吕希哲端坐下来,提笔开始写。  

他记忆力很好!写字也很快!  

不过一刻钟,他就已经根据自己的记忆,将刚刚吃瓜时听到的对话,记录到纸上。  

然后,他从屏风中站起来。  

捧着手中已经记录好的议事对话,呈到君前。  

赵煦却摇摇头:“朕就不看了…”  

“诸位爱卿看一看吧…”  

“没有异议,就让开封府开始介绍…”  

“诺!”  

于是,相关记录,被送到了文臣们手上。  

从邓润甫开始,一个个传阅下去。  

最后甚至让伴读和种建中兄弟,也看了一遍。  

这就让这些人受宠若惊了。  

因为这意味着,官家允许他们也参与,允许他们也签押。  

这等于将他们在御前的地位,拔高到了和经筵官们同等的水平。  

这就太夸张了!  

要知道经筵官们,每一个都来头不小。  

哪怕是寄禄官最低的程颐,也是京官,而且程颐是当代大儒,自带光环。  

他们呢?  

今天之前,谁知道他们是谁?  

于是呼吸急促,于是心情激动,以至于有些人连看都不敢看,直接就传给了下一个人。  

等到所有人都传阅完,赵煦就让吕希哲将文字收起来,然后让他继续回去,担任记录员。  

为了防止吕希哲记录不过来。  

赵煦还打发了章持去帮忙——章持写字是很快的。  

一切准备工作完成,赵煦就对蔡京道:“开封府,可以开始了!”  

蔡京躬身一拜,然后就道:“奏知陛下…汴京城,自祖宗以来,象天设都,乃欲法汉唐之美,于是,循先王之制,于京师畦分棋布,本欲闾巷皆中绳墨,使坊有庸,庸有门,逮亡奸伪,无所容足也!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亦互不相参…”  

所有文臣听着,都是心向神往。  

汉唐城市,那种官民分离,商业区和居民区隔离,而发展出来的所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城市格局,就像三代之治、井田制度一样,属于文人士大夫们心中的理想国。  

同时也是他们认为,解决如今大宋城市之中治安败坏,偷盗杀人层出不穷的痼疾的良药。  

奈何…  

历代士大夫们孜孜以求,却总是无法恢复。  

就像他们,永远也回不到上古社会,看不到井田制度一般。  

赵煦微笑着问道:“那为何,祖宗之制不能落实?”  

蔡京低下头去。  

他是个聪明至极的人,更是个记忆力极好的人。  

汴京城的事情,在他脑子里就像一本书一样。  

他轻声道:“奏知陛下,此事…说来话长…”  

“自隋以来,汴京就已因工商之事,而闻名天下了…”  

“至唐代,汴京工商越发兴盛…”  

“唐人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事通宵酒客行,又云: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五代之后,汴京城坊市墙垣就已不复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