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两百九十八章 苏辙

第两百九十八章 苏辙(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苏颂直到回到家,脑子都是嗡嗡嗡的,心情更是久久没有平复。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在六十五岁的年纪,还能遇到一位对他礼敬有加,恩宠备至的天子!  

而且这位陛下,才十一岁!  

回忆着御前的细节,苏颂的心情更加激动。  

家人们,却都围着他。他都浑然不觉。  

直到妻子辛氏,唤了好几次官人,他才终于回过神来。  

“御前对奏如何?”辛氏问道。  

苏颂满怀感激的道:“当今天子圣明,优遇老臣,欲用我为开封府之臣!”  

“开封府?”苏颂在京待阙的次子苏嘉疑惑起来:“大人,我听说如今的开封府乃是蔡元长…难道,官家欲罢蔡元长?”  

“不像啊…”苏嘉对朝政还是很关注的。  

所以他知道,现在蔡京正得圣眷。  

而且,蔡京在开封府做的很不错!  

不止天子喜欢他,听说连朝中宰执也欣赏他,特别是左相韩绛,对其赞赏不已,还屡次在两宫面前称赞蔡京,说他:必可为来日国家栋梁之才!  

“不会是开封府!”苏颂也知道这个事情:“大概应该是府界诸县镇公事!”  

这是他在嘉佑八年到治平二年时,曾担任的职务。  

如今兜兜转转,重新出任了这个官职。  

连苏颂自己都觉得有些唏嘘。  

“可是…大人都已经是待制重臣了…这会不会…”  

苏颂笑了起来:“每五日就至少能见到一次天子的府界公事…”  

“天下待制大臣,都会抢着做!”  

在大宋,决定一个官职差遣,优厚与否的,永远是与距离天子的远近挂钩。  

父子正说着话,门外就有着下人来通报:“官人,门外有官人,自称‘晚辈末学后进苏辙’求见!”  

苏颂立刻站起身来:“子由来了…快快有请!”  

苏辙的父亲苏洵,和苏颂是知己好友。  

两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缘故,苏洵去世后,苏轼、苏辙兄弟,也得到了苏颂的许多照顾、指点。  

相较而言,苏颂和苏轼走的更亲密一些。  

五月的时候,苏轼入京,就曾多次拜谒苏颂离京的时候,还来苏颂家里辞别过。  

苏辙则来往比较少,这也和苏辙的性格有关。  

他和苏轼的性格完全不同。  

苏轼就是个到那里都大大咧咧,喜欢热闹,也喜欢到处和人说话的人。  

苏辙则沉稳内敛的多,入京后就只来拜见过两次次苏颂。  

自从出任了经筵官后,就再没有来过了。  

他自己也写过信,说明过情况——今为天子经筵,朝廷法度在,望叔父见谅!  

苏颂对此很理解,甚至非常支持。  

这才是朝廷大臣该有的态度!  

只是,苏辙今日忽然登门,为的是何事?  

苏颂有些不太明白。  

但他知道,肯定是公事!  

于是,命人将苏辙,请到了他的书房中。  

苏颂在书房里,接见了苏辙。  

苏辙一见面,顿时就拜道:“晚辈见过叔父!”  

他父亲和苏颂,乃是‘宗盟之好’。  

两人以世兄论教,自然,苏轼、苏辙就是苏颂的子侄。  

苏颂扶起苏辙,道:“子由不必多礼…”  

两人落座后,苏颂就问道:“子由今日忽然登门,不知所为何事?”  

苏辙拱手道:“小侄听闻叔父,今日入宫陛见,天子欲重用之…”  

“小侄思及叔父往日教导之恩,故此特地登门,为叔父送几篇天子往日赏给小侄的御制诗词文字…”  

“或许,可助叔父…”  

说着就要从怀中取出那几篇天子在经筵上所做,后来赐给他的御制诗。  

这也正是经筵官们的优势所在。  

他们不仅仅和天子关系亲密,还可以接触到天子的诗词文章,从文字之中知晓天子的志向、想法。  

而这些事情,他们轻易不会对外透露。  

一则风险很大,二则这是属于经筵官们的秘密。  

苏颂却立刻摇头道:“子由好意,老夫心领了!”  

“只是,揣测圣心,非臣子所为!”  

他本心就不是那种会钻营的人,何况,今日御前官家可亲口说了先帝对他的评价。  

哪怕只是为了先帝的那几句话,他苏颂也绝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苏辙见着苏颂的样子大感钦佩!  

若是旁人恐怕不止想要天子的文字,还想要知道那些天子在经筵上的故事。  

于是,苏辙起身恭拜:“叔父高风亮节,小侄钦佩,愿以叔父为榜样!”  

若是一般人,可能也就说说而已。  

但苏辙这个人,说过的话,是绝对会做到的。  

这一点,苏颂是知道的。  

就像今日这样的事情,其实苏辙只会对他这样做。  

其他人都不可能让其打破他的原则(苏轼例外)。  

于是,扶起苏辙,道:“子由不必学老夫!子由该有自己的道!”  

“就如文字…”苏颂语重心长的说道:“乃父、乃兄,是乃父、乃兄…”  

“子由的诗词痕迹太重了!”  

苏辙听着,拜谢道:“叔父教诲,小侄铭记于心…只是…奈何多年之习,一时难以更正!”  

他的父亲苏洵,他的兄长苏轼。  

和他太近,对他影响太大了!  

尤其是兄长苏轼,那豪放的文风,让他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要模仿、追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