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七十三章 祀在戎前

第七十三章 祀在戎前(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两位国亲代儿去熙河路,主持寺庙营建之事,那么就既可以给国亲美官,叫世人知晓儿对太母、母后的孝慕之心,也能完成儿的夙愿!”  

“可谓是两全其美啊!”  

赵煦一边说着,一边还用手比划着。  

国之大事,唯戎与祀。  

熙河兰会路,祀在戎前!  

原因?  

当地的番人,就吃这一套,就信大和尚们念经。  

不客气的说,要是现在能派出几个活佛,足可胜过十万大军!  

可惜,现在没有活佛,赵煦就只能另辟蹊径了。  

向太后和太皇太后,却对赵煦的回答,非常满意。  

赵煦趁机,抓住机会,请求道:“儿想和太母、母后,讨个恩典!”  

“六哥想要什么?”太皇太后笑着问道。  

赵煦假意想了想,才说:“儿听冯景说,似乎曾经有一枚佛牙舍利,落在了东府执政手中,后来东府执政将之献与父皇,父皇命人在供奉大相国寺之中…”  

“儿想请太母、母后下旨,从大相国寺中请出这枚佛牙舍利,送去熙河路,供奉到寺庙之中!”  

“若得佛牙舍利照耀,儿相信,诸多亡魂定能升上极乐世界!”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听到这里,完全相信了赵煦要建佛寺为战殁者祈福的心思。  

为什么?  

因为历代官家,都是这样。  

从太宗开始,大宋地方州郡上,那些但凡叫‘资圣禅院’或者资圣寺的寺庙,不要怀疑就是赵宋官家下诏修建,给战殁者亡魂祈福的皇家寺庙。  

譬如真庙时在河北修建的资圣寺,仁庙时在泾原路修建的资圣禅院。  

“六哥真是仁圣!”太皇太后赞道。  

向太后也道:“娘娘,这个孩子确实是有慈悲心肠!”  

于是,对赵煦的决定,非常开心。  

但两宫不会知道,赵煦其实知道,现在那枚佛牙舍利并不在大相国寺。  

因为它在很早之前,就被人借走了。  

能从大相国寺里借东西的人,肯定不会是什么简单的人。  

既然这个人有实力,那么凭实力借的东西,自然也不需要还了。  

然后,这个借东西的人,就将那枚宝贵的佛牙舍利,送给了赵煦的四叔。  

嘉王赵覠!  

赵覠一开始不知情,开开心心的收了下来。  

等他知道,那枚佛牙舍利来历后,才知道自己拿到的是一块烫手山芋。  

丢也不是,还也不是。  

最后,赵覠没办法,派人将之送到了京东路的一座千年古刹供奉起来。  

赵煦怎么知道的?  

因为赵煦在现代博物馆,看到了他的好四叔供奉在那座古刹地宫里的佛牙舍利,也看到了供奉舍利的铭文。  

知道了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也知道他的好四叔为了这个事情提心吊胆了好多年。  

现在,赵煦给赵覠一个机会,让他将佛牙舍利还到大相国寺去。  

也算是消弭了他的一个心结吧。  

不然,天天提心吊胆,实在是折磨!  

至于赵覠怎么还回去?  

那还不简单?  

他自己请命做这个迎奉佛牙舍利的差事不就好了吗?  

赵煦相信,这个事情,他不需要去提醒,赵覠也知道怎么做。  

当然了,所谓的佛牙舍利,修建寺庙。  

其实也只是一个半真半假的幌子。  

赵煦真正要做的,还是让向宗回和高公纪去当地种棉花!  

不过,这个事情就不必和两宫说了。  

两宫只要知道,她们的好弟弟(好侄子)是去修寺庙的就可以了。  

想到这里,赵煦就又想起了一个事情。  

“光靠一枚佛牙舍利,几个大和尚念经…还是不够稳啊!”  

赵煦于是对两宫道:“太母、母后,儿可以再求一个恩典吗?”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都是微笑着点头:“六哥还要做什么?”  

“儿听说,今年科举似乎要再考一次…”  

“嗯!?”  

“儿听说,科举之中有一类士子,似乎是叫特奏名的…”  

“六哥想做什么?”向太后柔声问着。  

“儿在想是不是可以从今年的科举特奏名进士之中,选一些愿意自愿跟随两位国亲去熙河路教书育人之人…”  

“给他们一些奖赏…”  

“譬如说,若能教出一位能过发解试的读书种子,便可赏赐个官儿…”  

“若能如此,两位国亲此行也能在青史之上留名了!”  

这下子,太皇太后和向太后都吃惊了。  

因为,这明显不是赵煦这个年纪可以想到的事情,特别是那个特奏名进士教出一个能过发解试的举子,就给一个官做的办法,不可能是小官家想的出来的。  

太夸张了!  

于是,向太后问道:“六哥为何会有此念?”  

赵煦看着向太后,眨眨眼睛,道:“儿看书时看到的!”  

“嗯?”  

赵煦答道:“父皇留下的御书中,有一份大臣的奏疏…”  

“那位大臣,似乎是叫什么…”  

“范…什么来着?”  

“对了!范纯仁!”赵煦说道:“范纯仁在奏疏中,请在沿边兴学校…”  

“儿还看了另外一个叫吕大防和王光祖的奏疏…”  

“吕大防言,要在一个叫成都的地方,建立学校…”  

“王光祖说,有个叫泸州的地方,当地百姓都渴望有大儒前去讲学,请父皇派些官儿去,实在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