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菜单上的高丽(3/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乃中古版联合果品的最佳温床。
当然了,现在的技术条件下,种香蕉是不现实的。
但可以种稻米啊!
交州的甘蔗园,已经证明了,种植园经济是可行的。
只要丢掉良心和道德。
那么,这个模式不仅仅可行,而且大有前途!
除此之外,在如今的东南亚地区,还存在着一种赵煦亟需的天然工业原料——古塔胶!
这种天然胶,可以作为橡胶的代餐使用。
而且,在防水和抗太阳暴晒方面,比橡胶性能更好。
只要能找到这种天然树胶,那么,大宋的工业发展,就有了飞速发展的前提。
正想着遥远的广西,憧憬着解决了东南亚人民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没有太阳的这个BUG后的美好未来。
赵煦听到了脚步声。
然后,一个熟悉的声音,在门口传来:“大家…”
赵煦循声看去,看到了童贯的身影。
“刚想蔡京,童贯便来了…”
“这算是个吉兆吧?”赵煦顿时就露出笑容,问道:“何事?”
童贯在半个月前,正式入宫,被赵煦任命为新的‘皇帝殿邸候’。
至于冯景,则与之完成了换家——被任命为提举汴京小报公事。
明面上这是一个协调探事司,监视汴京小报的职务。
实际上,却是汴京新报和汴京义报的总编辑。
所以——冯景成为了第二任胡飞盘。
“回禀大家,通见司送来了辽主的最新国书…”
赵煦立刻坐起身子,吩咐道:“快快呈来!”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十月,赵煦和辽主耶律洪基,都在通过各自的信使,互相往来,交换彼此的意见,协调各自的立场。
一时间,国信道上,信使络绎不绝,甚至出现了一天之内,前后有十余位信使在国信道上奔驰的盛况。
而随着信使往来,赵煦和耶律洪基的立场,也在快速接近。
首先谈妥的是交子的问题。
十月已丑(十一),两国就初步达成了,有关元祐三年增发交子一百五十万贯的协议。
这是赵煦和耶律洪基讨价还价后的结果。
耶律洪基要价五百万贯,赵煦还价四百万贯。
最后,两位君主各退一步,决定将新的交子贸易条约的额度,提高到四百五十万贯。
根据赵煦和耶律洪基谈出来的新条约,辽国需在元祐三年的三月之前,给付大宋白银二十五万两,以作为增发的那一百五十万贯交子准备金。
当然了,想要辽人一下子拿出来二十五万两白银来。
这确实是为难他们了。
但是…
这不是有高丽这个大冤头吗?
高丽人不是答应过,岁贡辽国白银八万两,绢布三万匹?
作为全天下最爱好和平,最看不得战乱的君主。
赵煦素来是悲天悯人的。
所以,他选择了接盘。
将高丽岁贡给辽国的岁币,折算成白银十二万两。
这样,辽国就只需要再给大宋十三万两就行了。
当然,因为这笔钱本质上是高丽岁贡给辽国的。
所以,辽国需要承担起责任来。
简单的说,就是这笔钱,辽国负责监督高丽国履约。
同时,赵煦也通过书信,告知了辽主——高丽已应允,作为大宋调停的报酬,岁贡白银十二万两与大宋。
所以,辽主需要对这笔大宋的岁贡,也承担监督义务。
而做买卖,素来就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面对赵煦开出来的条件,辽主耶律洪基,自然是不满意的。
先是针对高丽对辽的岁贡,提出异议。
耶律洪基坚持认为,高丽给辽的岁贡,不应该只换算成白银十二万两。
他认为,起码也该值十三万两!
然后,耶律洪基又在这个事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辽军监督高丽纳贡,得要辛苦费。
所以,大宋方面,得在十三万两的基础上,再给辽国一万两的好处。
同时,大宋部分的岁贡,辽人也想要好处费、辛苦费还有抽成。
从交子新约达成,到现在的这半个多月时间。
赵煦就一直在和耶律洪基,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谈判。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细节的谈判,也渐渐接近尾声了。
如不出所料,辽主最新送来的国书,应该就能敲定最后的和平条约条款了。
至于高丽人?
不好意思,从谈判开始到现在,赵煦都忘记派人去通知他们一声。
大抵得等到相关条款,都已经落定后,才会派人去知会一声。
辽人那边,应该也是如此。
这很好理解。
都已经上了菜单的小国,就不要妄想决定自己的命运。
他唯一能做的,只有接受大国对其命运的宰割。
当然,高丽人也可以选择不接受宋辽两国的谈判结果。
只要他能经受得起,宋辽两国的混合双打就行!
当然了,现在的技术条件下,种香蕉是不现实的。
但可以种稻米啊!
交州的甘蔗园,已经证明了,种植园经济是可行的。
只要丢掉良心和道德。
那么,这个模式不仅仅可行,而且大有前途!
除此之外,在如今的东南亚地区,还存在着一种赵煦亟需的天然工业原料——古塔胶!
这种天然胶,可以作为橡胶的代餐使用。
而且,在防水和抗太阳暴晒方面,比橡胶性能更好。
只要能找到这种天然树胶,那么,大宋的工业发展,就有了飞速发展的前提。
正想着遥远的广西,憧憬着解决了东南亚人民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没有太阳的这个BUG后的美好未来。
赵煦听到了脚步声。
然后,一个熟悉的声音,在门口传来:“大家…”
赵煦循声看去,看到了童贯的身影。
“刚想蔡京,童贯便来了…”
“这算是个吉兆吧?”赵煦顿时就露出笑容,问道:“何事?”
童贯在半个月前,正式入宫,被赵煦任命为新的‘皇帝殿邸候’。
至于冯景,则与之完成了换家——被任命为提举汴京小报公事。
明面上这是一个协调探事司,监视汴京小报的职务。
实际上,却是汴京新报和汴京义报的总编辑。
所以——冯景成为了第二任胡飞盘。
“回禀大家,通见司送来了辽主的最新国书…”
赵煦立刻坐起身子,吩咐道:“快快呈来!”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十月,赵煦和辽主耶律洪基,都在通过各自的信使,互相往来,交换彼此的意见,协调各自的立场。
一时间,国信道上,信使络绎不绝,甚至出现了一天之内,前后有十余位信使在国信道上奔驰的盛况。
而随着信使往来,赵煦和耶律洪基的立场,也在快速接近。
首先谈妥的是交子的问题。
十月已丑(十一),两国就初步达成了,有关元祐三年增发交子一百五十万贯的协议。
这是赵煦和耶律洪基讨价还价后的结果。
耶律洪基要价五百万贯,赵煦还价四百万贯。
最后,两位君主各退一步,决定将新的交子贸易条约的额度,提高到四百五十万贯。
根据赵煦和耶律洪基谈出来的新条约,辽国需在元祐三年的三月之前,给付大宋白银二十五万两,以作为增发的那一百五十万贯交子准备金。
当然了,想要辽人一下子拿出来二十五万两白银来。
这确实是为难他们了。
但是…
这不是有高丽这个大冤头吗?
高丽人不是答应过,岁贡辽国白银八万两,绢布三万匹?
作为全天下最爱好和平,最看不得战乱的君主。
赵煦素来是悲天悯人的。
所以,他选择了接盘。
将高丽岁贡给辽国的岁币,折算成白银十二万两。
这样,辽国就只需要再给大宋十三万两就行了。
当然,因为这笔钱本质上是高丽岁贡给辽国的。
所以,辽国需要承担起责任来。
简单的说,就是这笔钱,辽国负责监督高丽国履约。
同时,赵煦也通过书信,告知了辽主——高丽已应允,作为大宋调停的报酬,岁贡白银十二万两与大宋。
所以,辽主需要对这笔大宋的岁贡,也承担监督义务。
而做买卖,素来就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面对赵煦开出来的条件,辽主耶律洪基,自然是不满意的。
先是针对高丽对辽的岁贡,提出异议。
耶律洪基坚持认为,高丽给辽的岁贡,不应该只换算成白银十二万两。
他认为,起码也该值十三万两!
然后,耶律洪基又在这个事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辽军监督高丽纳贡,得要辛苦费。
所以,大宋方面,得在十三万两的基础上,再给辽国一万两的好处。
同时,大宋部分的岁贡,辽人也想要好处费、辛苦费还有抽成。
从交子新约达成,到现在的这半个多月时间。
赵煦就一直在和耶律洪基,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谈判。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细节的谈判,也渐渐接近尾声了。
如不出所料,辽主最新送来的国书,应该就能敲定最后的和平条约条款了。
至于高丽人?
不好意思,从谈判开始到现在,赵煦都忘记派人去通知他们一声。
大抵得等到相关条款,都已经落定后,才会派人去知会一声。
辽人那边,应该也是如此。
这很好理解。
都已经上了菜单的小国,就不要妄想决定自己的命运。
他唯一能做的,只有接受大国对其命运的宰割。
当然,高丽人也可以选择不接受宋辽两国的谈判结果。
只要他能经受得起,宋辽两国的混合双打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