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大国科技 > 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破房间的墙

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破房间的墙(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另一边,舆情工作组的成员们也在紧张地分析着文晓的围脖,并实时调整着策略。  

文晓围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自己并没有主动对舆论发表任何引导性的发言,而仅仅是在围脖不断同步着科研进展和成果,所以官方也不可能直接对他的账号采取任何管理措施。  

但是,他所有的围脖又都隐约透露着一种倾向性,  

哪怕不使用水军主动引导,在曝光度达到的情况下,也会筛选出一大批跟他观点相似的人聚集在他周围,形成固有的影响力。  

这就是eho  

haer效应(回声室效应),意思是人普遍会选择跟自己观点相似的内容去进行吸收和接受,而每一次吸收都会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固有印象,导致本来是错误的观点变得牢不可破。  

映射到网络上,  

回声室效应变得更具有杀伤力,  

因为在只能算法加持下,你甚至不需要对内容进行主动筛选——偏好推荐、猜你喜欢的功能自动帮你做完了这一步。  

这也是国内饭圈文化、小众群体愈发盛行的根源。  

而这一次,领航者项目对于文晓的造神计划就运用了这一点,他们的目的在于利用回声室效应先聚集起一大批同类人群,然后等这个房间的回声达到足够大的时候,再一举打破房间的墙壁,把这种回声扩散到整个互联网上。  

这是惯用的手段,无论是此前的素食、环保、动保还是当下的所谓田园女拳,他们打的都是这一套组合拳。  

但是,能把这样的组合拳打到现在这种登峰造极的程度,也不得不让国内的舆情工作者佩服他们的功力。  

现在,难题和压力给到了花轿项目的舆情工作人员身上,  

他们必须要做出决定,  

到底是要提前打断回声形成的过程,  

还是制造更大的回声,将他们掩盖掉。  

这两种方案都具有其天然的不足,  

但他们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  

“得做决定了,  

需要联系下叶工吗?他在舆论这块的经验很丰富,  

咱们也让他参与决策?”  

“联系叶工吧,他是项目总指挥,无论他有没有更好的建议,我们的方案要实行都应该要他拍板的。”  

工作员点了点头,电话联系了叶舟,半个小时之后,叶舟来到了舆情办公室。  

“现在是什么情况?”  

叶舟开口问道。  

舆情工作组简单介绍情况之后,叶舟微微皱起了眉头。  

按照他们现在的策略,如果需要对文晓的围脖和下方评论互动做出限制的话,在短时间内确实可以达到打断“回声”的效果,可是在察觉到官方介入之后,这一小群人一定会发生更强烈的反弹。  

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光靠堵是堵不住的,更不用说这些人中隐藏着经验丰富的五十万,到时候如果被他们借题发挥,后果会更加严重。  

而制造更大的回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已经在做了,就是刘冉冉,但这样做的效果仅限于文晓那個“房间”之外,已经进入房间、或者将要进入房间的人,  

是听不到刘冉冉这边的声音的。  

两个方案都不行。  

思索片刻之后,  

叶舟说道:  

“你们的方案都不行,很稳妥,但是已经不适合当下网络环境了。在这次之后,我希望你们能吸收些新鲜血液,补充一些新的策略包,因为我感觉,你们现在的应对策略,已经落后我们的敌人至少三年以上了。”  

“舆论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战场,落后一年就已经很可怕了,更不用说三年。在舆论作战中,一定不能瞻前顾后,要学会打破常规。”  

“如果有必要的话,伱们可以参考参考共青的运营团队,他们对互联网环境的认识比你们要深一些。”  

听到叶舟的话,舆情工作组的几人有些惭愧。  

他说的确实是事实,自己这批人已经逐渐不再年轻,对互联网的敏感程度也开始下降,这两年的舆论工作主要靠的就是大规模宣传,但是在精细化策略上,实际上成果很有限。谷棒也许,真的是时候打破常规,吸收一些新鲜血液了。  

看到几人的表情,叶舟意识到他们确实已经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于是继续说道:  

“这次的回声室问题,其实我们除了你们所说的打断回声、制造更大的回声之外,还有一招更有效的方法,也是釜底抽薪的策略。”  

“我们没有必要等他们积蓄了足够的回声能量之后再任由他们去打破房间墙壁,我们可以在现在,就把房间的墙壁打碎!”  

“在现在,就把他们的回声暴露在整个互联网之下,让所有人去检视这些回声的真实性。”  

停顿了片刻,叶舟指着大屏幕上的围脖和评论继续说道:  

“你看,这几条围脖,尤其是关于领航者项目成果的围脖,其实真实性是经不起推敲的,镍基高温tb,这是个什么玩意儿,十年前就已经出现的成果,现在还拿出来炒冷饭?”  

“还有这个,扇叶打孔模型,这东西基本上已经发展到极限了,只要涡扇叶片形状没有大的改变,他们做的也不过是微创新而已。”  

“但就是这两条围脖,也吸引了大量不明真相的网民的追捧。”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它曝光,让它呈现在更大范围、更专业化的审视之中,结果会是怎么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