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空港喵影 > 第483章 空中惊魂68

第483章 空中惊魂68(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第483章空中惊魂68  

第483章空中惊魂68  

本书作者其他书:  

电视画面中,工程牵引车在前面飞驰,嗯,龟爬;后面东方快车就像一头下山的老虎,气势汹汹的像这只乌龟扑去。  

下扑的过程,其实就是机头从高昂状态落下的过程,虽然只有短短十数秒,但以飞机的速度这点时间也完全足够它追上牵引车,并恰到好处的把将要落地的前起落支架卡进匆忙中粗制滥造的牵引车卡槽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没有这个维修部门匆忙制作的东西,前支架将毫无疑问的会把牵引车一穿到底。  

牵引车仿佛屁股后头冒火的火箭,速度瞬间和飞机一致,16个轮鼓同时开始冒烟,这是轴承在临界状态下转动的必然现象,是提前加入的大量黄油在高温下融化的表现。  

同时在融化的还有轮胎,这不是质量问题,而是追求抓地性而非高速性的差别;地面工程师也想給牵引车换上高速轮胎,但一时间却找不到这样的尺寸,工程车辆都是特种车辆,除非工厂定做…  

放在所有人的眼里,飞机一切正常,不正常的是工程牵引车,从一加速开始,整个车辆就开始四处冒烟,轴承,轮鼓,轮胎,就像一辆飞奔的烟雾发生器,随时随地都有着火爆炸的可能?  

必须要感谢那些地面上勤勤恳恳的维修工程师们,他们早有预见的在工程车油箱周围填满了隔热材料,并聪明的只加了几加仑油,能想到的都已经想到。  

“哇,这飞机开得好帅,见过在空中玩眼镜蛇动作的,真没见过在地面上也能这么玩的!”这是纯粹看热闹的。  

“昂机头滑行超过1500米,他怎么做到的?这不科学!”这是每一个普通航空人士的疑问。  

“他一定使用了精神力量,改变了排斥力场!”这是斯科特的判断,距离真相已经不远。  

“撑住啊,可别散架啊…”这是六一重工董事长的唯一心愿,和他在一起的还有所有重工高层,这次事件后要么六一重工名誉扫地,要么六一产品风靡全世界!  

“这孙子,又要出名了!”雨逍遥一边給婴儿换尿布,一边嘟嘟囔囔。  

“这么昂头滑行很难么?我儿子如果愿意,跑道有多长他就能滑多久!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贝母看着一脸紧张的一家人,不屑道。  

…东方快车前起落支架一嵌入牵引车,贝海洋立刻开始3级刹车,同时反推全开,减速板扰流板放到最大位置!  

这一连串操作快到眼花缭乱,让旁边的苏小小都目不暇接。  

他已经把一切做到了最好,落地速度低于120节,撞压牵引车时的速度低于1百节,下压力道尽量的轻柔,如果这样的操作仍然不能保证牵引车的正常,他也无话可说。  

降落的安全现在全集中在了牵引车的身上,从百节速度降到零只需要短短的几十秒,而这几十秒就是成败的关键!  

工程牵引车发出越来越浓烈的黑烟,空气中飘荡着橡胶燃烧的难闻的气味,跑道上留下两条粗宽的痕迹,就仿佛这是一辆铺路的沥青车,那是橡胶融化后的残留!  

这样的高速狂奔当然不是牵引车能够承受的,在短短几秒后整个车身就有散架的倾向,哪怕加固了两条工字钢,大梁也无法承受载着上百吨以近200公里的高速飞奔!  

但是,这样的临界状态正在不断减弱!  

牵引车有散架倾向时飞机速度已经降到了60节,当大梁疲劳强度过损开始变的有些扭曲时,速度已经降到了30节!  

当大梁终于支撑不住,整个车辆从中对折断裂时,飞机速度已经无限接近为零!  

庞大的力量推着16个轮子轮鼓都跑丢了的牵引车又往前挤了一呎,终于停了下来…  

无数的抢险车鸣嘀冲了过来,贝海洋拉住想要下机的苏小小,“等等再下去!”  

苏小小有些不解,往机头看去,马上明白了为什么!  

还处于一种极度兴奋颠狂状态的平田和伊藤还没完全反应过来,十数股泡沫已经远远打了过来,瞬间把他们两人连带下面的牵引车淹没,平田只来得及喊了一句,  

“混淡,我老人家…”  

苏小小乐不可支,贝海洋解开安全带,轻轻拥了一下她,“你看,其实也很简单…”  

飞机并没着火的迹象,有危险的只是一辆牵引车而已,所以这样的泡泡浴也没持续多长时间;不管平田和伊藤怎么反对,他们都被第一时间抬上救护车拉往医院检查,飞机和牵引车撞压那一瞬间的过载对人类身体的影响很大,需要全方位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  

历史上像这种精神过度兴奋让人无法察觉自身状况的情况比比皆是,前脚还在欢呼雀跃,后脚精神一泄就再也站不起来的情况太多了。  

仍然是一次让人瞠目结舌的完美降落,但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太空联合体,也不是全岛空,而是六一重工,就和曾经的那则古老广告一样,皮实,耐操,坚固就成了六一机械的代名词。  

产品问询如雪片纷至,可以想象,随后的订单也将滚滚而来。  

机场,终于开始清场了,因为机上的乘客比较特殊,11个伤员被抬下来的话太过震撼,就没法解释这趟航班到底经历了什么?  

拍不到机师和乘客,但没关系,还可以拍专家,以及无数自认为了不起的技术人才,一时间,无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