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锦衣状元 > 第九百三十一章 有资源还不行

第九百三十一章 有资源还不行(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千千qqxsw.so,锦衣状元!  

朱四道:“蒋阁老,作何要说那些冠冕堂皇的话?身为帝王,朕没有伸手跟朝廷要钱,而是自行筹措银子来填补朝廷所需,这样也不行?  

“如果说朕的银子来自于百姓,敢问诸位的银子又来自于谁?难道你们的银子是自己的,而朕的银子却属于天下百姓?”  

蒋冕语气急切,气愤地质问:“陛下,为人君者何来财富?还不是百姓供给?”  

“蒋阁老,你说错了吧?”  

朱四冷嘲热讽,“朕已经有两年未曾拿过朝廷一文钱,百姓供给朝廷无非是税赋和劳役,朕既没有从百姓税赋中收取一文钱,又没有征辟百姓服劳役,怎么朕的收入就成了百姓供给?朕派人去西山、永平府开矿,难道不是自负盈亏吗?”  

“陛下…”  

“好了、好了!你有道理就讲,没有道理就不要胡搅蛮缠,徒惹人笑…你要说那些矿都是百姓的,那百姓自己去开发,朕也没反对,为何朕派人开矿并获取收益,那些百姓就患上红眼病前去闹事呢?  

“为人臣子,不要总以反对君王决策为荣,有时也该好好想一想,帝王为何要如此做,朕没有坑大明百姓,赚取的每一分钱都清清白白!”  

朱四算是把蒋冕驳到体无完肤。  

尽管蒋冕心中有诸多观点和意见,甚至觉得这小皇帝就是胡搅蛮缠,但关键时候他还是忍住了。  

这却将他气得不轻。  

朝会结束。  

众大臣刚出殿门,便炸锅般议论纷纷,其中不少人走到蒋冕面前,纷纷引经据典,发出抨击。  

“…这四海内矿产,还有道路,哪个不是朝廷所有?陛下仰仗朝廷的东西敛财,却认为这些东西跟朝廷无关?真是岂有此理!朝廷昏暗,有人是要…祸国殃民啊!”  

大臣们意见激烈,就差说朱四是个昏君,祸国殃民那人正是当今天子。  

蒋冕不回答,他更注意中立派的观点,因为先前孙交和赵璜都出面反对皇帝有关继续修铁路的建议。  

现在他想联络二人,发动中立派系,一起反对皇帝进一步开矿的举动。  

蒋冕走到孙交面前,问道:“志同兄,不知你对此事如何看?”  

孙交看了看周围齐刷刷望过来的眼睛,嘴角浮现出一抹轻蔑的笑容:“实不相瞒,户部也曾派人去西山勘探过煤矿,那边矿藏是不少,可惜要是由户部组织人手开采的话,基本上无利可图。  

“要不诸位考虑一下,劝说陛下把所有矿山都交归户部?再把内府负责打理矿山之人,一并交给户部?比单纯只是交个账目好多了…就是不知陛下是否同意啊。”  

这话乍一听,好像跟文官站在一起,但谁听不出来孙交这是在冷嘲热讽?  

以孙交的意思,当今圣上就是有本事,能找到人才把矿场开起来,并以此牟利,有了自己的小金库。  

你们不服气,完全可以自己找人开矿,别指望户部出头,因为户部没那实力。  

或者你们觉得只要让皇帝把矿山交给户部来打理,就能把皇帝的财源给断掉…这也是痴心妄想,因为这些矿山必须要有专人打理,才能牟利,不然就算交到户部手里,很快就会亏本,除非你们能让皇帝把管理人才全部交出来。  

总督京储户部左侍郎王承裕皱眉问道:“孙老,您这样说未免有点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吧?”  

孙交不屑道:“你们京仓的人最近收的煤那么多,就没派人去西山调查过?除了陛下所开煤窑外,还有哪个煤窑能盈利?陛下的煤窑所用技术,很多都闻所未闻,你们以为陛下只造了火车和铁路吗?  

“有人若是去实地探查过西山煤窑,就知道陛下的底气真不是朝堂上跟吾等臣子拌几句嘴才有的,那是真的…算了!尔等安坐朝堂日久,未曾见过外面的光景,不知如今世道几何啊。”  

说到这里,孙交在众人鄙夷和敌视的目光中,悠哉悠哉往远处行去。  

众大臣义愤填膺。  

“孙志同就这么站到陛下一边?他…可真是斯文败类!”  

“没错,为巴结陛下,连脸都不要了!”  

“如此小人,如何当得起户部尚书职责?”  

众人就差直接开骂了。  

蒋冕到底有些见识,听出孙交话语中展现的“无力感”,那不是说把皇帝手上的资源拿过来就能立即变现的,有很多东西,根本无法从皇帝手里获取,徒叹奈何。  

内阁值房。  

内阁三大学士回来,蒋冕不动声色,施施然坐回座位上,就听一旁费宏问道:“志同到底是何意?为何他说,即便拿到矿山的运营权,朝廷也赚不到钱呢?”  

刘春不答反问:“不知这火车,到底是谁力主建造的?此物未在任何古籍上见过,一次能装载那么多东西,简直不可想象啊!”  

“这…”  

费宏语塞。  

蒋冕颇感兴趣:“仁仲,你知道内幕?”  

刘春也不能确定,实在地摇摇头。  

费宏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试探地问道:“难道不是唐伯虎主持修造?有关火车和铁路的事,陛下一直都只让此人操办,为此唐伯虎还晕倒在施工现场…”  

刘春道:“假设真的是唐寅主导,西山煤窑之所以兴盛,十有八九是用到了他的技术,还有他带的人…敢问朝廷将煤窑收归户部,或是另开个衙门管理,唐寅和他的门人会诚心实意投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