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锦衣状元 > 第七百四十六章 担当是个什么东西

第七百四十六章 担当是个什么东西(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邵太后过世两天后,朝会重开,众大臣一身缟素入朝。  

即便很多人不情不愿,也明白邵太后到底是以皇太后身份过世,当初跟小皇帝争大礼,就没往邵太后身上发力,毕竟邵太后是皇帝的贵妃,祖母凭孙子贵,当上了皇太后,从法理上来说也说得过去。  

但就是在安葬于何处的问题上,众大臣不会退让。  

朱四丝毫也不客气,一来就问询众大臣,有关邵太后葬在何地的问题。  

蒋冕出列道:「陛下,已问过钦天监,及懂阴阳术术之方家,定陵以北,有橡子岭,地势高敞,适合太皇太后卜葬。」  

蒋冕的话音落下,在的大臣议论纷纷。  

好像都觉得这地方真的不错,即便很多人连具体在哪儿都不知道,便纷纷附和这个观点。  

朱四皱了皱眉,道:「诸位卿家,朕的祖母,难道不应该归葬于茂陵吗?为何要葬在一个叫橡子岭的地方?让太皇太后与大行宪宗皇帝隔开山峦安眠,你们不觉得如此做太过残忍吗?」  

蒋冕义正词严:「寿安太皇太后并非嫡后,按理不得系帝谥及衬太庙,也不得合葬。继后及圣母都不系帝谥,别祀奉慈殿,此乃古之定法。」  

朱四皱眉诘问:「哼,你们是欺负朕孤陋寡闻,是吗?朕明明知晓,从皇祖父开始,就改了这规矩,父皇在的时候,更是将太皇太后与大行英宗皇帝合葬,如此怎么叫古之定法?」  

大明皇帝的母亲,非嫡后的,与丈夫得以合葬,是从宪宗的母亲周太后开始。  

周太后病故于弘治十七年,当时孝宗感念周太后的养育之恩,特地改变皇帝母亲非嫡后不得合葬的规矩,将周太后与英宗合葬,如此一来便形成了新规矩…此规矩自然也就成为了定例。  

蒋冕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朱四冷笑一声,继续道:「至于别祀奉慈殿,朕是同意的,朕现在就问问你们,可否在茂陵为皇祖母安葬?」  

蒋冕此时有些招架不住了。  

以这两年的观察,小皇帝一旦提到皇室礼数问题,头就很铁,不是一般人能够制止的。  

此时只有杨廷和这根定海神针能把小皇帝的嚣张气焰给打压下去。  

果然。  

杨廷和往前走了一步,声音低沉:「陛下,茂陵已动土过两次,如今不宜再动土,以影响到上天眷顾。此有违孝子仁孙的道统礼法!「  

你小皇帝不是很讲孝道吗?  

现在就拿点玄学的东西吓唬你。  

你对祖母是尊敬,但对你祖父来说就是大不敬了!别忘了皇位是谁传给你的…从阴阳术术的角度来说,皇陵是随便想动土就能动的吗?你那便宜老爹孝宗已进行过一次,把纪太后迁葬到茂陵,现在你又要来一次?  

你这个皇祖父还真是倒了大霉,自己的陵寝没事就被子孙后代打开往里面塞人,一代人干一次,是不是你小子死了,还没有兄弟和儿子,回头找了旁支来继承皇位,又要玩这么一出?  

烦不烦啊!  

朱四道:「杨阁老,朕做这一切,就是为了维护孝义礼法。既然皇祖父和父皇都已经做过,那朕再做,应该不会有太多人有意见吧?此事,可不是朕开的先河。」  

一下子就把大臣们的意见给硬顶了回去。  

朕不问这件事是否合乎法理,就说这件事是不是我爷爷和我便宜老爹都做过?  

既然已有先例,那就不能以我打破成规为由,把我归入胡作非为一类。  

你们若是想否定这件事,就先把宪宗和孝宗的作为给否定了,同样的举措不能只针对我一个。  

「诸位卿家,大丧期间,朕实在无心思与诸位争论,朕同意不安葬在主陵,若这都有问题,那你们干脆把一身孝服除了,以后别来上朝了吧!」  

朱四放出了狠话。  

现在违背朕意的,就是不讲孝道,不论三纲五常,朕不需要这样不知礼法的臣子。  

这次连杨廷和都没说什么。  

很多人期待杨廷和这次能跟小皇帝好好据理力争,但他们明显失望了,因为杨廷和听出来了,小皇帝不过是在拿宪宗和孝宗的事作为例子,就算前面两位皇帝是为亲母争取,而当今天子为的是祖母,可能情分上不一样,但小皇帝说得没错,祖父和父亲都做过的事,那就可行,不容丝毫辩驳。  

朝议结束,杨廷和又做了一次妥协。  

这次妥协得并不彻底。  

至少小皇帝承诺了,邵太后不安葬在茂陵的主陵,那就等于是臣子没争就先给争回来一些利益…  

至少面子上好看了一点,但对于杨廷和身后的文官队伍来说,这就不太好解释了。  

始终还是让小皇帝「得逞」。  

你杨廷和到底有没有本事?  

天天除了妥协还会做什么?今天在邵太后的事情上妥协了,那明日是否就会在兴献帝和兴献后的事情上接着妥协?  

杨廷和深刻感受到,队伍越来越不好带了。  

翰林院内。  

杨慎得知消息后,马上拿出之前那份已有很多人联名的奏疏,准备上奏劝谏皇帝。  

这次却有人出来阻拦。  

乃掌院学士石斑。  

石斑单独将杨慎叫到学士房,说明此等时候,不适合节外生枝。  

「陛下以大义令群臣屈从,该有的理,君臣也都知晓,你如此做只会犯忌,只怕对你将来仕途不利…「  

石斑明白杨慎是出自年轻人的义愤填膺,大概有死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