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锦衣状元 > 第七百一十一章 均被言中

第七百一十一章 均被言中(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孙交想了下。  

以几万两的亏空去找黄瓒的晦气,那黄瓒的确会觉得很晦气。  

这不是侮辱人吗?  

黄瓒在西北的时候,管理的是上百万两的账目,尚且能在每年开销超过二百万两的情况下,将西北军政打理到井井有条,现在说人家在南方亏空几万两?  

孙交问道:「所以敬道从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想让杨应宁入阁是吗?」  

终于问到正题了,这是孙交最想一探究竟的问题。唐寅摇头:「有关谁入阁之事,我想敬道之前应该跟您沟通过,您不妨想想他的话,在这点上,在下很难跟你说清楚。因为…我也不知道。」  

谁入阁?  

关我唐伯虎什么事?  

反正不是我。  

袁宗皋能入阁,那是因为他是进士出身,在王府当长史多年,而我唐某人有什么?  

现在能在工部混日子,也挺好,至少前半生没实现的抱负,现在全都实现了不是吗?说出去,好歹能说,我唐某人也是做过大官的人了。  

经过唐寅的提醒,孙交不由回想朱浩曾跟他说过哪些话。  

一时无法理清思路。  

这边还在聊着,门口有户部吏员探头张望,似有什么事情。  

孙交脸一板,喝问:「没看到本部正在会见客人吗?」  

吏员进门后躬身说道:「部堂,户部衙门外有人来找唐员外郎,说是找他商议军机大事,您看是否…」  

唐寅马上起身:「孙部堂,在下尚有事,您看可否等以后再详谈?」  

孙交有些懊恼,我这边还没问完,这是谁不开眼把唐寅叫走?  

再一想。  

不对。  

现在正是把唐寅安排去当内三关总督的关键时候,估计文官跟皇帝之间的博弈已经开始了,我怎么听了新皇一番话后,只纠结谁入阁的问题呢?不是应该更关心眼前这位诗画双绝唐伯虎的前程?  

「你…你先去吧。」  

孙交本还要问朱浩哪儿来的自信,觉得你能当上内三关总督?  

但想想又不对,朱浩走的时候,西北局势还没紧张到如此地步,他那时就知道过了一个月后西北局势,居然危急到需要朝廷安排内三关总督在统领内关防御的地步?  

等唐寅出门时,孙交正要起身去送,却被前来传话那吏员给拦住。  

孙交喝斥道:「你干嘛?」  

那名吏员战战兢兢地回道:「回…回部堂的话,外面来邀请那人,下官好像认得,乃张永张公公府上的人。」  

「张永?」  

孙交皱眉。  

「就是前司礼监掌印张公公!」  

经过吏员提醒,孙交才想起张永是谁。  

当初诛灭刘瑾后,张永掌司礼监事,同时还提督尚膳、尚衣、司设、内官诸监,整容、礼仪、甜食诸房及豹房、浣衣局、混堂司、南海子事,可以说权势熏天,给人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当下心中疑惑起来。  

这个时候张永派人来找唐寅干嘛?  

还知道唐寅人在户部?  

张永在正德后期,频频以参军的身份到全国各地灭火,宫中的职务基本丢光了,就留下个御用监太监的职务,去年更是被御史参劾失势,被褫夺官职在家闲住,人也不能出京城,难道张永有什么想法不成?  

孙交不理解的事,到了第二天朝议时,就彻底明白了。  

朝堂议事时,当皇帝当众提出要增加内三关总督职位后,文官没有出来反对的。  

在廷推人选时,上来就有给事中出面保举王府出身的唐寅,还以他曾在安陆剿匪有功为由,论证这是个不错的人选。  

孙交再去看杨廷和等阁臣的反应,非常想知道彭泽等杨廷和心腹的反应…  

没有反应。  

也就是说,无论此事是否由杨廷和主导提出,至少在杨廷和那边看来,让唐寅去当内三关总督,符合派系利益,是可以妥协并同意的情况。  

孙交惊叹不已:「敬道这小子简直是在玩火,提前一个月预感到西北局势出现变乱,不早些提醒,居然想着怎么去算计阁臣和部堂?咦…他是怎么算出今天这一切的?」  

孙交作为户部尚书,本来在谁当内三关总督这件事上,有很高的发言权。  

甚至他出来反对唐寅当内三关总督,皇帝也要好好斟酌一下这件事是否可行。  

但现在的他可不会当出头鸟,他心里很清楚,自己不出面同意或者反对的原因,正是因为昨天朱四单独留下他跟他说了一大通,或许正是因为朱浩猜到他态度模棱两可,才让皇帝在朝议前把他叫去商量一番,先堵上他的嘴。  

朱敬道!  

瞧瞧我这女婿!  

真是不可理喻!  

等他回到京城之后,看老夫怎么收拾他!  

朱四好像早就料到廷议时唐寅会成为热门人选,反而有意无意表达出一种「不知道唐伯虎到底行不行」的态度,反而问在场一些说话有份量的人,像是要用他们的肯定来帮唐寅履任内三关总督背书。  

但除了几名侍郎级别的官员出来说话外,六部尚书一个评价的都没有,内阁四人也都保持沉默。  

最后朱四只能把目标转向杨廷和。  

朱四问道:「杨阁老认为,唐卿家可是好人选?」  

杨廷和道:「尚待观察。」  

朱四道:「这万一,唐卿家做不好这件事,就要辜负诸位臣工举荐了…朕是这么想的,他毕竟没有西北领兵的经验,若是直接委以重任,还得配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