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锦衣状元 > 第六百四十章 刑名之争

第六百四十章 刑名之争(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次日朝议时,张子麟的致仕请求得到了最后确认,朱四特地赏赐了车马、财帛和奴婢,以很高的规格送张子麟回乡。  

党派立场上,张子麟虽然跟杨廷和过从甚密,属于杨党,但张子麟毕竟是正德与嘉靖朝转接的重要人物,张子麟主持下的刑部对正德时期的旧臣进行清算,间接上也帮朱四逐渐坐稳皇位。  

于公于私,朱四都不能对张子麟太过刻薄。  

随后廷议时,自然提到了接替张子麟的人选,随即一个名字果然出现在了朱四耳中,正是朱浩跟他提过的林俊。  

朱四心说:「还真被朱浩算中了。」  

林俊作为廷推人选之一,并不是由杨廷和或是内阁提出,反而是由户部尚书孙交最先提请。  

廷推时不能只提出一名人选,需提出三名甚至是四五名大臣作为候选来进行商讨,随即朝官们提出跟林俊竞争的官员,一共有三位。  

第一位乃刑部左侍郎颜颐寿。  

这位先前在张家兄弟械斗的案子时便出场,没什么作为,但作为资深的谳狱学究级人物,他被作为候选人属于名正言顺。  

第二位则是挂刑部右侍郎,却在二月被调去提督宣大军务的臧凤。  

第三位则是之前朝中的「网红」,刚被召到京城当吏部左侍郎,一直嚷嚷着自己病得很严重,需要早日回乡养病的胡世宁。  

四名候选者。  

只有林俊有当尚书的经验,属于旧臣重新启用。  

至于其余三位…  

臧凤和胡世宁明显都不是正统刑名官员出身,让他们坐镇刑部尚书力有不逮,加上胡世宁现在正在生病,拿他出来充当候选人根本就是滥竽充数。臧凤也才刚被调到宣府,急招他回来不现实。  

于是乎…能跟林俊形成竞争关系的,只有刑部左侍郎颜颐寿一人。  

颜颐寿很识相,当即表面自己能力不足,愿意多跟林俊学习。  

朱四心里简直要骂娘。  

这是在廷推吗?  

看起来很公允,一下推出来四个,但有两个人压根儿就不能成为候选,唯一一个能竞争的还主动避让,这其实跟内定差不多。  

朱四不由打量内阁那一帮人,杨廷和虽然没出面,但其实事已经定下来。  

而张子麟致仕,跟林俊成为新任刑部尚书,居然在同一次朝议中定下,足见杨廷和根本没打算给小皇帝面子,也不给任何转圜的机会…我们的人退下去,就必须要由一个我们指定的人顶上来,别人休想染指刑部。  

朱四问道:「你们对此就没什么意见吗?」  

在场科道言官一个说话的都没有。  

朱四气恼地问道:「先前是说,让林卿家回朝,坐镇总宪,现在这职位该由谁来担当?」  

因为这件事提前没详细商议过,便由内阁大臣毛纪出列提议:「可由右都御史金献民升任。」  

朱四心想,好家伙,你们都设计好了是吧?都定好了那还在这里演什么戏?  

「还有别的人选吗?」  

朱四冷声问道。  

这次连廷推的人都没有了,左都御史作为都察院之长官,却是连个跟金献民竞争的人都没有,让朱四颇为气恼。  

最后只是定下让林俊回朝当刑部尚书,左都御史空缺则交给以后再议,一场朝会便不欢而散。  

「气死朕了!」  

朱四回到乾清宫后,面对张佐大发雷霆。  

张佐低头不敢应声。  

朱四道:「朱浩是不是说,刑部和都察院,我们现在拿不回来?」  

张佐想了想,好似朱浩没这么说过,当即摇头:「奴婢不知。或是…有此意吧。」  

「刑部朕都不能掌控在手,那岂不是说,那些王八蛋想惩治谁,就惩治谁?」朱四有点气急败坏。  

张佐急忙解释:「陛下,这不还有锦衣卫诏狱吗?若是陛下认为有官员不该逮捕下狱,或是三法司审讯不公,可以下旨将人迁至诏狱便可。」  

「哦,对吼。」  

朱四脸色瞬间不那么难看了。  

反而有了笑容。  

张佐没想到小皇帝脾气如此阴晴不定。  

朱四笑嘻嘻道:「幸好朱浩一上来,就教朕把锦衣卫牢牢掌控在手,随后连东厂也控制住了,如此就不用受朝中那些大臣的闲气。对了,把黄锦给朕叫来,问问他,让他跟朱浩合计合计,找两个不开眼的官员,下锦衣卫好好审审,朕也好敲打一下那些文臣。」  

「陛…陛下!」  

张佐一听急了。  

听皇帝话里的意思,这是要打开谳狱,随便安个罪名就要对大臣动刀子?  

如今君臣关系相对缓和,皇帝此举岂不是要打破这种微妙的平衡?  

「让你去救赶紧去,这事又不是你来负责,朱浩会好好斟酌。」  

朱四坚持地道。  

黄锦提督东厂,压力也很大。  

他跟张佐一样,只是兴王府内侍太监出身,手头有了权势,但能力偏弱,正在翻看卷宗,学习前任的经验。  

现在皇帝给他出了个难题,要在朝中找两个人出来「杀鸡儆猴」。  

这种事朱四已不是第一次想做。当朱四对朝中大臣,尤其是杨廷和派系不满时,就会拿诏狱说事,以为利用东厂和锦衣卫的权限,可以惩治朝中任何一名大臣。  

理论上是如此,但要师出有名,尤其现在朝中杨廷和作为实权宰相掌控一切的情况下,皇帝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盯着。  

若做得不当,就会被人攻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