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锦衣状元 > 第三百三十七章 无心名利

第三百三十七章 无心名利(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朱祐杬和朱四父子俩,在汉水江堤上狠狠刷了一波声望。  

以朱浩估计,用不了多久,地方监察御史就会把本地的情况如实上报朝廷…虽然正德朝有个看起来胡闹的皇帝,但延续自弘治朝的监察体系依然很完善,文官中没有一手遮天的权臣…唯一一个可能会影响大明局势的首辅杨廷和,还回乡守制去了。  

兴王在地方上有所作为,文官还是愿意讲上一讲的。  

不过朱祐杬也怕在江堤上出点什么事,尤其看到几乎跟坝顶齐平的洪水,压迫感十足,最后父子俩只是简单巡视一圈后便离开江堤。  

临走时,唐寅带着朱浩去送。  

朱祐杬对唐寅越发倚重,左手牵着朱四,左手扶着唐寅的肩膀,边走边谈,表现得非常亲近,后面跟着的袁宗皋和张佐看了,心中有些吃味。  

由不得他们不嫉妒。  

主要是兴王府剿匪和救灾两件事上都是唐寅冲锋陷阵,而且是顶在了最危险的第一线,通过他的表现,兴王府的贤名传播了出去,属于朱祐杬的大功臣。  

你袁宗皋和张佐就算再自诩忠于兴王府,可始终在这两件事上出力远远少于唐寅…  

朱祐杬很讲原则,人家奖励功臣,是为了树立兴王府赏罚分明的印象,你做得不够多,出力不够大,光羡慕嫉妒没用。  

下了堤坝,袁宗皋和张佐陪同兴王父子离开。  

唐寅看着车队远去的方向,不胜唏嘘。  

朱浩笑道:“你说若兴王得势,在朝呼风唤雨,先生你能得到怎样的待遇?”  

唐寅收回目光,打量朱浩一眼:“为人臣子,可不能随便说话…当今陛下春秋正盛,有些话最好是…藏在心里。”  

意思是我可不敢做梦了。  

什么兴王府出皇帝…还是想想自己能在兴王府得到什么,比思索那些虚无缥缈的未来更为实在。  

“好了,我的任务完成,要回家去了。唐先生没事多休息,估计这场大水已经过去。”朱浩说完也要走。  

唐寅皱眉:“你小子,跑河堤上来溜一圈,不会只是等兴王来的时候露个脸吧?你这是敷衍了事啊。”  

朱浩耸耸肩,一脸不屑:“我出谋略,你出力,分工不同。你不会指望我一介稚子陪你在江堤上喝西北风吧?首功划在你头上,你还想怎样?”  

陆松本在一边招呼手下干活。  

见这边有争执,连忙走过来,笑着说道:“朱少爷要走了?我这就安排人手护送你回城。”  

“不用了,我带了人来,王府的人还是留在河堤上,这样百姓干活也更有动力…”  

说完,朱浩招呼跟他一起来的马掌柜和于三等人,由关敬赶车,朱浩带着十几辆送完慰问品空出来的马车,浩浩荡荡离开江堤。  

四天后。  

大水彻底退了下去。  

从始至终,安陆及临近州府都没下什么大雨,这场洪水并不是源自本地的雨水…  

兴王府书房。  

王府主要骨干都在,长史司、仪卫司、承奉司等部门的官员,以及唐寅、朱浩、蒋轮等人,甚至连世子朱四都被叫了过来,做灾后总结。  

作为王府名义上的大管家,由张佐总结王府得失,以及他得知的各地消息。  

“…因救灾得当,安陆在此次水灾中乃汉水沿岸,从上游的襄阳府一直到大江交汇处的武昌府,损失最小的,这两天湖广布政使司和各地巡察御史都在沿江查看灾情,到我安陆地界后对本地防灾工作称赞有加,尤其提到兴王府的果决和号召力!”  

张佐很高兴。  

因为兴王府出面保住了一方百姓安稳,他这个承奉司主官也颜面有光。  

“上游襄阳府受灾严重,由于首当其冲,襄王府田地有一半以上被洪水湮没,粮食几乎绝产,而之前他们不肯交出的田地,却因紧靠我安陆之地,没有受灾。除此之外,我兴王府田地基本没有任何损失,安陆之地也只有局部村庄有淹水的情况,多为靠近出现险情江段的村子,兴王府及时开设粥棚,赈济灾民。  

“湖广布政使司衙门来函赞誉兴王府在此番救灾中的优异表现,王府这边也如实跟地方监察御史提到本地知州张也铮的不作为表现,还有防灾中处处拖后腿之事。再就是本地官绅想为兴王府请万民书,让朝廷嘉奖。”  

张佐越说越兴奋。  

朱祐杬刚开始很高兴,听到后面带着些许感慨:“若能及早把预警告知上下游各州府,或许江北百姓就不用遭灾,兴王府做得还不够啊。”  

听了这话,在场的人都觉得朱祐杬格局很大。  

不单纯要保一方百姓安稳,连周边府县百姓的安危也记挂于心,这说明人家的视野并不局限于安陆这弹丸之地。  

“王爷,此番赈灾中,有三人居功至伟。一位是唐先生,他出策出力,江堤上几日几夜不眠不休,让兴王府赢得本地百姓交口称赞…  

“再就是袁长史,他统筹王府上下,积极与本地官绅联络,救灾调度有方…最后是朱浩,一应预警和救灾注意事项,都是由他提出,若非他谋划,就算王府反应及时,也难以仓促间完成防灾大计。”  

张佐很公允,上来就把功劳全推给别人,连袁宗皋都有一份,就是不提自己在其中的辛苦。  

朱祐杬微笑点头:“王府中人能为地方百姓做实事,我很高兴,身为大明藩王,有这样的属下,何其幸运?唐先生,我决定这次一定要为你上表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