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一千零五章 如此才略,非人臣所具

第一千零五章 如此才略,非人臣所具(1/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许宅,已是酉正时分,廊檐下的一只灯笼在夏日的热风下,喑哑地左右摇晃着。  

贾珩与陈潇在门仆的引领下,进入许宅的厅堂中,品茗等候。  

据许宅门人所言,许庐正在后宅养病。  

许庐一身便服出来,面色看起来果然有些憔悴,眼中见着血丝,凝眸看向两人,未曾寒暄,说道:“未知卫国公夜中造访,所为何事?”  

贾珩道:“昨日奉圣谕,今早儿到都察院查问科举舞弊一案,听许大人告了病,所以就过来看看,未知许大人身子怎么样?可曾请了郎中?”  

哪怕是有事,也不能上来就问着事情,而是问着健康情况。  

许庐看了一眼少年,面上神色稍缓,叹道:“不瞒卫国公,许某这病是心病。”  

贾珩放下茶盅,问道:“可是因为科举舞弊的案子?”  

许庐看了一眼坐着的飞鱼服少女,面上现出一抹迟疑。  

贾珩温声道:“此为我心腹,可与闻机密,无须避讳。”  

陈潇闻言,柳眉之下清眸微动,放下茶盅,芳心深处生出丝丝甜蜜。  

“此案没什么可说的,按圣上之意,彻查穷究,现在却已经到了结案之日。”许庐面色颓然,声音怎么听怎么有着一股讥诮。  

这也就是落在贾珩耳中,但凡换到其他锦衣府都督耳中,给报到宫里,天子就生出嫌隙,然后成为来日祸事之因。  

贾珩默然片刻,说道:“许大人,圣上也有着一番良苦用心。”  

许庐闻言,凝眸看向那少年,因为家中俭省而只一烛照明,但凝重的眉宇之下,目光仍是明亮非常。  

贾珩道:“高大人在两江厉行一条鞭法,我也向圣上提及新政三条,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废两改元,此为四条新政将在江苏、河南两地试点,圣上为朝廷大政而计,顾全大局,谋大舍小,许大人可曾知晓圣上一番经国济世,奋发有为之志?”  

嗯,他等会儿回去写条陈,就是四条新政,三条都是他提出来的,显然事成之后,他可收揽功劳十之七八。  

而且这封奏疏一出,定然天下哗然,但响应的也会如一面政治旗帜,冉冉升起,吸引着仁人志士。  

是故,这个功劳可能不会太反应到爵位的提升上,但对政治影响力的提升其实是切切实实的。  

为什么他插手政务,在国朝革新上表现积极,因为不由军转政,就是一普通武将,根本成不了什么政治气候。  

人道之势,在于集众。  

不能带出一个政治集团,仅仅靠着武将的身份,那就如无根浮萍。  

许庐闻言,面色默然,一时无言。  

两江总督高仲平前日所上奏疏,力陈一条鞭法新政,他也有看过,观之诚为良法,而且在巴蜀之地已经行之有效,只是今日朝局政事繁芜,边事紧要,原想着待朝政事务议着之时,再论此事。  

不想短短一日,竟有四大新政,而眼前之人还提出了三条新政。  

“卫国公所言,四条新政,未知具体为何?还请卫国公细言。”许庐正襟危坐,问道。  

贾珩道:“此事我准备拟写条陈,大概明日就会递送通政司,不过可以和许大人简单叙说一遍。”  

如果不是和咸宁、婵月两个人闹着,估计已经书就而罢,现在只能等回去再熬夜写了。  

在许庐的期待目光中,贾珩将关于“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废两改元”的方略简要叙说,国策目的、对应解决思路,和盘托出。  

许庐听完,眉头紧皱地看向那少年,心头已是涌起震惊。  

哪怕只是听听,就觉得蕴含着莫大的施策可行性,因为这是在历史上切切实实成功的施策。  

有识之士自会察觉其中的妙处。  

可这是一个年未及弱冠的少年?纵学究天人,管乐之才都不为过。  

卫国公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确令人骇然。  

许庐心头不喜反忧,如此才略,非人臣所具。  

崇平帝可能早就为贾珩的文韬武略习以为常,所以仅仅称赞贾珩王佐之才,震恐还少一些,主要是自己女婿,也谈不上高山仰止之意,待多喝了几杯,沉沉睡去。  

只因…这饼画的香。  

贾珩倒不知许庐心底的疑忌,说道:“先在南北之河南、江苏推行,以观成效,许大人,大凡革新变法,中枢之内当团结如一,圣上为大政用心良苦。”  

“但国家法度恒常,不可废弃。”许庐面上现出一些迟疑,朗声道。  

贾珩沉吟说道:“圣上已答应重考,相关官僚员吏也会查处,估计此事过去,有人也会斥革出阁,还望许大人以大局为重。”  

科举弊案虽然可恨,但为此酿成政潮,影响朝廷革新大政如火如荼进行,其实也没有必要。  

当然,他也是屁股决定脑袋,如果他是落第的士子,那肯定要捅破天,唯恐事情闹不大。  

许庐默然片刻,叹了一口气。  

见此,贾珩已知晓许庐已经妥协,暗暗松了一口气,说道:“此事先这样罢,新政施行离不得清廉的官吏,还需许大人总领御史帮着督查官员,遏绝彼等残民、害民之举。”  

许庐面色肃然,说道:“职责所在,不敢怠慢。”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许大人,贾某就不多留了,还要回府书写奏疏。”  

许庐拱手相送道:“卫国公慢走。”  

贾珩说着,也与陈潇对视一眼,然后离了厅堂,返回宁荣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