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终宋 > 第966章 历法

第966章 历法(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去岁末,李瑕听郭弘敬说到其兄长郭守敬在西夏故地治水之事,便起意一定要招揽对方。  

李曾伯攻打兴庆府之前,林子已前往陇西安排人手负责此事,即派人盯着郭守敬,并派人随军待破城时留下他。  

军情司只为了一个人便如此兴师动众,究其原因,却是因李瑕久闻其名,这种久闻其名是指宋元之际的科学大家,他听说过郭守敬。  

连李冶这般的北地名儒,李瑕也只是听元严说起才知道;至于秦九韶这种凭《数学大略》而受到赵昀召见的,李瑕与其打交道前也没怎么听说过。  

由此可见,在李瑕心中郭守敬的名望。  

当然,李冶、秦九韶没等到那一个王朝初立、百废待兴的时代,没能施功于千古,这才是他们在名气上远不如郭守敬的原因。  

个人的力量在时代洪流面前终究是.....很遗憾的。  

像这些天才,修得满身才华,谁不想利在千秋、名垂青史呢?  

李瑕在攻兴庆府之前就知道自己在联络西域之后要做的是什么,在立国并让治下百姓解决了基本的温饱之后,他要开始在制度、技术、风俗等方方面面进行一点点的改变,渐渐胜过元、宋,再强胜过元、宋。  

开国奠基、革弊更化。  

而郭守敬所擅长的,天文、历法、水利、算学,恰恰是凡开国之初需要的。  

就在去岁,郭守敬被派往西夏时正遇到北地大儒许衡,许衡给了他一个评语。  

“天佑我元,似此人世岂易得?!”  

许鲁斋先生一世英名,但这次说错了。不是对郭守敬的评价错了,而是李瑕让他的前四个字大错特错。  

江春不知这些原由,因此不理解李瑕为何如此热情。  

就在这都水司的衙门口,他抬头一看,才发现原来秦王也可以让人如沐春风。  

当年在庆符县,那个听不懂人话一样的年少县尉不是真的不知礼术,而是对他江春没有必要而已。  

此时秦王含笑一抬手,温文尔雅,知书达礼.....如果女儿是学这样的他,现在一定能出落成大家闺秀。  

再一转头,只见郭弘敬已与被秦王亲自领来的那中年人重重抱了一下。  

“兄长,你真的也来了?”“是啊,我也来了....”  

江春隐隐听得这话里有些怪怪的意味,他打量了那人一眼,三十出头的年岁,相貌俊伟。  

“郭守敬郭若思。”  

见过礼之后,江春带着女儿退出来,心里念叨着这名字,又喃喃了一句。  

“历法?历法。”  

父女二人回到家中,江狄也没听到江春再骂自己,转头一看,只见他捻着胡须,也不知想什么想得入神.....  

胡须在两根手指之间搓滚着,江春想着想着恍然明白他这“知长安府”到底是差了点什么。  

因为还不是京兆尹。  

自己有多少能力,江春心里还是有数的。  

他不是郭守敬那种开物成务的实干之才,不可能得到秦王对郭守敬那种倚重。他确实也就适合长安知府这种需要能八面玲珑的官位。  

再往上升很难,但只要秦王一称帝.....  

江春一个激灵,搓着手站起身,来回踱了几步。  

“还有谁?还有谁能比我这种追随王上最久的老臣适合劝进…”  

那边李瑕带着郭守敬到了都水司之后,并没有马上安排其官职,只是寒暄了几句便让他们兄弟团聚。  

“兄长,那这便随弟到住处去吧?”  

“好。”  

兄弟二人出了都水司,一开始都保持着沉默。  

走到无人的小巷了,郭弘敬才开了口,道:“方才当着秦王的面不敢说.....  

.兄长来了,弟也不知该高兴还是该悲哀。”  

“不该问别问,只看你是高兴还是悲哀?”  

“高兴。”  

郭守敬拍了拍他的肩,笑道:“兄弟团聚,我也高兴。”话虽如此,他眼神里却带着悲色。  

“可是嫂子和侄儿他们都还在河北,祖父的墓地又由谁扫?”  

郭弘敬也叹道:“没想到兄长也被俘虏了。”  

“是啊,我亦很牵挂他们。西夏故地的水利才要修完,黄河河套一段亦能漕运之事还未证明…已被俘了啊。”  

“兄长这么快就要修完了西夏故地的水利?!”郭弘敬震惊不已。  

他在关中也有近一年了,亲眼看到关中各项水利进展不过只到三分之一,没想到面积更大的西夏故地,兄长已完成了。  

换作是旁人,聊着被俘之事,接下来必是要忧心忡忡地议论前程性命。  

偏话题不小心引到了水利之上,两兄弟便顺着水利说了下去,什么高兴悲哀都抛诸脑后。  

郭守敬点了点头,道:“西夏有旧渠,如秦时所凿之北地东渠,汉时所修之汉延渠、光禄渠,唐时修唐徕渠....渠道完善,故而有'塞北江南'之称。我随张丞相抵达之后,勘察水势,认为西夏治水,应因旧谋新、更立闸堰。”  

“因旧谋新、更立闸堰?”  

郭弘敬推开一处宅院的大门,引着兄长走了进去。院落宽敞、干净、明亮,正可住两家人。  

兄弟两人却是看都不看,径直走过厅堂,在一处桌案前推开地图。  

郭守敬正要磨墨,郭弘敬已拿出一罐墨汁。“这里用这个,方便些。”  

“且看,这是唐来渠,我疏浚原有河道四百余里,修堤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