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一品丹仙 > 第四章 苟

第四章 苟(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所谓“秘药”,就是稷下学宫明令禁止在市面上倒腾的灵材,修士获得后,只允许卖给学宫,不得私下贩售,哪怕是各国之间也不允许。  

最典型的秘药,就包括炼制长寿丹所需的姜黄灵芝和长翠青羽。  

见有人向自己兜售秘药,吴升忽然想起当年沈月娘来扬州收购灵材时,就曾经栽在这上头,立时来了兴趣。  

他向左右看了看,分不清谁是这人的同伙,当下低声问:“都有什么?”  

那人戴着斗笠,把帽檐又向下拽了拽,道:“有兴趣就跟我来。”  

吴升当然有兴趣,于是跟着那人来到山中僻静之处。  

见四下无人,对方问:“需要什么?”藲夿尛裞網吴升反问:“你有什么?”  

对方道:“但凡你想要的,差不多都有。”  

“比如呢?”  

“黄姜、绿葱、桂皮、沉香…”  

吴升不悦:“我又不下厨,你是在调侃我么?恕不奉陪,告辞!”  

对方笑了:“兄弟以前没买过秘药?”  

吴升道:“听说过,没见过。”  

对方解释:“黄姜,就是姜黄灵芝,绿葱就是长翠青羽,桂皮是芙蓉金桂枝,沉香就是…”  

等他吧啦吧啦完,吴升道:“黄姜和大葱来点。”  

对方从怀里取出个小包袱,打开后吴升一眼就认了出来,里面果然有姜黄灵芝和长翠青羽,不仅如此,还有芙蓉金桂枝等等其他十几种秘药,只是数量都很少。  

吴升皱眉:“就这么点,够干什么的?连一炉丹都开不了…”  

却见那人向后退了几步,忽然撒丫子就跑,吴升乐了,左看右看,看见有两人正左右包抄上来,冲着自己狞笑,瞧穿扮,正是扬州廷寺的寺吏。  

吴升站在原地等候,等他们来到近前,猛然呵斥:“干什么吃的?把人犯都吓跑了!”  

两个司吏有点懵,正疑神疑鬼间,却见吴升亮出块腰牌来,正是扬州学舍的修士,世间俗称的学宫行走,当然并非真的行走,而是学宫行走的门下士。  

这绝非他们招惹得起的。  

这二位顿时不知所措,想走又不敢走,站在吴升跟前满是尴尬。  

吴升继续呵斥:“庆行走上任,早闻扬州私贩秘药极其猖獗,对此极为重视,我今奉命追查,好不容易得了眉目,又被你二人惊扰,现在可好,人都跑了,怎么办?”  

这两位目瞪口时,吴升伸手一招,将他们腰上木牌也凌空摘了下来,看了一眼,点头道:“寺吏门丁、寺吏成甲,很好,刚才那个戴斗笠的看见了?我在这里等着,把人给我抓回来,抓不回来,咱们廷寺见!”  

两個寺吏不是普通寺吏,都是修行在身的,否则也不会来小东山这边晃荡,见吴升随手一招,便将他二人腰牌给摘走,显然不是他们惹得起的。以如此身手,真想抓人,能让刚才的小贩逃走?  

左边的门丁眼珠子一转,当先跪了下来,向吴升叩首:“您老高抬贵手,冲撞了您老,是我等眼拙,有什么吩咐,还请示下。”  

成甲也掏出个褡裢来,里面是装着两镒爰金和百来个蚁鼻钱,塞到吴升怀里:“一点小小心意,还请行走收下。”  

吴升变脸作色:“这......这是做甚?我是这种人么?啊?这是什么意思......这......怎么说的......”  

“没别的意思,就是请您老喝杯酒。”两个寺吏弯腰赔笑着,飞快告退。  

吴升喝道:“等等!”将包袱抛给他们:“贼赃奉还,下次留点神!”  

讹了笔小钱,略补了补今日的亏空,吴升哼着小曲儿继续逛了会儿坊市,这才意犹未尽的去了城南的碧溪潭,这里是扬州的灵泉之处,属于景氏的封地。  

景氏并没有独自享用的意思,这么做太浪费,而是向所有修士开放,想要入内修行的,每天收取十个蚁鼻钱。别看收得少,一年下来也是比大钱,算得上景氏重要收入。  

毕竟是州牧的封地,不值当为了这笔钱找茬,所以吴升老老实实交了钱进去。如这种灵泉之处,灵力确实比外间要浓郁得多,在外面修行,不眠不休十二个时辰,可以转化七百多灵沙,进了这碧溪潭,立刻就是三倍,可转换两千多灵沙。  

当然不至于不眠不休,但只要苟在这里,每天一千五、六百灵沙没问题,相当于过去吃一件上品法器,一年下来就是将近六十万,苟个十年,自己积累的真元就能摸到炼虚境的门槛上了。  

其实吴升也曾经拥有过这么一座灵泉,就在芒砀山主峰的秘洞中,只是当年转化天地灵力的速度只有现在的九分之一,没办法苟,现在虽然有资格苟了,却又不好回去——不能再连累芒砀山的亲友们了。  

碧溪潭有负责传书送信的杂役,吴升花了五个蚁鼻钱,让他们向槐花剑传信,就说自己要在这里疗伤,近期不回学舍,如果有事,让槐花剑来这里找寻自己即可。  

信送出后,他就挑了一处潭边的石洞隐居起来,先用三天时间把九炉天相丹炼制出来,然后苦修了三天,转化了五、六千灵沙,这才出了石洞,撑个懒腰。  

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烘烘的,尤其是披散着头发,没了那份拘束,也不用花费时间去结髻,颇有几分山人隐者的潇洒,这样的日子,相当惬意。  

除去鞋袜,伸脚入潭,感受清凉之意,此为濯足,不濯足者配不上山人隐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