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河山风月 > 565、千古一帝(正文终)

565、千古一帝(正文终)(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大王饶命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中秋佳节,万国来朝。  

洛阳新皇城内,史皇帝接受各国使者的朝贺,随后又检阅最新的火枪仪仗队。  

这些士兵军容整齐,列队敬礼,  

这些枪是最新一批机要司的技术结晶,现在只生产了二百多支,其最大的改进就是从前装变成后装,射速大大加快,不过因为工艺水平限制,气密性不足,威力有些下降。  

军中军官和士兵试用之后都觉得后装枪更好,宁愿牺牲一些威力也要提高射击速度。  

阅兵的士兵和军官都是讲武堂中毕业的新一批军事人才。  

史皇帝挥手示意,在各国注视下检阅了讲武堂学生。  

随后就是盛大的庆典和歌舞表演。  

在众人的欢庆之中,张齐贤悄悄来到他身边低语了几句。  

史皇帝点头,暂时离席,在后殿看了枢密院和兵部送来的详细战报统计。  

一万六千三百人,两年南征阵亡的秦军将士。  

他轻叹口气…  

史皇帝心里有数,这些年南征北战,数十年战争不休,阵亡的士兵至少超过二十万。  

平天下他用了三十年,战争不断,是时候开始转向了。  

就以开疆拓土,吞并天下的速度而言,他其实已经非常快,非常高效了。  

他做这些事在历朝历代全部完成至少是几代帝王,百年的跨度,史皇帝用了三十年。  

因为他的战略思想一直没变,一旦战争机器开动,就无论如何也不停下,直到荡平四海,肃清八方,而走到这一步,也已算得上穷兵黩武,一意孤行。  

把国家机器压榨得不轻。  

“师亮,你觉得当今天下如何。”史皇帝看着屋内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是大秦如今的疆域,张齐贤为他盏灯,火光闪烁,明焰跳跃,如万里江山染上血红。  

“天子贤明,百姓安乐。”张齐贤想也不想答应。  

史皇帝道:“你这是实话?”  

“嗯!”张齐贤点头,史皇帝摇头。  

他为自己倒了一杯酒,又递给张齐贤一杯,“朕记得你第一次在幽州打仗,也是个乱窜的新手,除了不怕死点和任何新兵没有区别。  

如今你是国之栋梁,位列庭首,三十年兵戈连绵,二十万将士埋骨沙场,得有多少国家栋梁,多少人的丈夫、儿子,一家一户的指望为朕牺牲.......说起来也算罪孽深重。”  

张齐贤想说什么,史皇帝抬断了他,“不必替联开脱,朕知道很多人有话,只不过联乾纲独断,刚愎自负,他们不敢多说而已,这些事就在今天有个终局吧。”  

张齐贤看过来,有些不可思议。  

史皇帝笑了笑,“朕不是老湖涂,不知时变不懂民心。  

只不过有的事须一鼓作气,不能中道断绝。  

哪怕千夫所指也要咬牙坚持,否则就会功败垂成悔憾千年…  

现在是时候收手了。”  

“官家…”张齐贤老泪纵横,一时嘴唇颤抖无言,久久没有说话。  

次日中秋后大朝,文武百官齐聚。  

礼炮鸣响,礼毕。  

史皇身着红黑龙袍,俯视众人,慢悠悠开口。  

“朕一生追南逐北,东征西讨…  

自以为…横行天下睥睨万邦而无敌手…  

想来十五岁讨河东以一当百…  

三十岁平辽自诩天下无敌…  

灭南汉、北汉、南平、武平、蜀国、唐国、辽国、黎国,纳吴越,平李筠,伐党项,荡平西域,自以为功高盖世,驰骋万里......  

现今五十岁回望…三十年干戈不断,战端不息,民生凋敝,多生怨气,地有荒芜…  

老弱孤独无人看照,二十万忠骨埋葬异国它乡,都是朕的罪过。”  

此话一出,百官接连下跪,为首的卢多逊连高呼:“官家文成武德光耀万邦,为万民之表天下之表,是古今以来第一贤能之主,求官家收回此话吧!”  

“求官家收回!”百官也份纷附合。  

史皇帝见他们这样哈哈一笑,摆摆手,“起来起来,都起来吧…”  

不过依旧没人起来。  

史皇帝不理会他们,走下去在大殿中跛步,穿梭众人之间“朕所作所为心里清楚,你们不用袒护。  

你们有你们的想法,朕有朕的难处,可能我们都互有对错吧…  

君臣之间也需要相互体谅。  

今天朕说这番话也是为将来十年做一些规化。  

往后朕在位时我大秦以养民重教为主,不再轻开战端。”  

“官家圣明!”百官连齐声高呼。  

不少人是真心实意的高兴,他们有些是单纯为自已的利益,而有些则是真的心系百姓,为国为民。  

史皇帝也笑了,有些释然,有些落寞,他可能是真的贤君明主,千古一帝吧。  

自这次重大的朝会之后秦国的战略开始转变。  

从先前的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  

除去回击袭边的小规模战斗之外,再不发起大规模战争。  

当年史皇帝改元永乐,并下今大赦天下,同时为秦朝水军改名为海军,并亲自检阅了秦军第一艘铁甲船,说是铁甲船其实就是木板包裹铁皮的炮舰。  

史皇帝说了一些督促的话,讲了海军的重要性。不过他也知道自已是敌不过岁月和地理的决定性作用的。  

作为传统的陆权大国,海军在国事繁花似锦时可以锦上添花,看起来还不错,一旦需要权衡必是陆权压倒海权,无论元、明、清都是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