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六十三禽鸟四(1/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卷第四百六十三禽鸟四
飞涎鸟精卫仁鸟鸐 韩朋带箭细鸟王母使者 鸳鸯五色鸟
新喻男子张氏漱金鸟鹙营道令纸鸢化鸟鹑戴文谋瑞鸟
报春鸟冠凫秦吉了韦氏子鸟贼鸟省刘景阳食蝗鸟卢融
张氏王绪武功大鸟鹳鹴吐绶鸟杜鹃蚊母鸟桐花鸟真腊国大鸟
百舌鹳甘虫戴胜北海大鸟鵶仙居山异鸟莺
飞涎鸟
南海去会稽三千里,有狗国,国中有飞涎鸟似鼠,两翼如鸟而脚赤。每至晓,诸栖禽未散之前,各各占一树,口中有涎如胶,绕树飞,涎如雨(“如雨”二字原缺,据明抄本补。)沾洒众枝叶。有他禽之至而如网也,然乃食之。如竟午不获,即空中逐而涎惹之,无不中焉。人若捕得脯,治渴。其涎每布后半日即干,自落,落即布之。(出《外荒记》)
【译文】
南海离会稽郡有三千里,那里有个狗国,狗国中有一种飞涎鸟像老鼠,两翅像鸟,爪是红色。每到天亮时,各种飞禽还栖息在树上没飞散之前,飞涎鸟各自占一棵树,鸟的涎水像胶一样,它绕着树飞,涎水像雨一样洒下来,沾在树的枝叶上。有其它禽鸟飞来,就被枝叶上的涎水沾住,像网一样。飞涎鸟就吃被网住的鸟,如果到中午还没捉到鸟,就在空中追逐并用涎水往鸟身上洒,没有不中的。人若捉住此鸟,用它的肉作成脯,能治渴病。它的涎水洒过半天后就干,干后便从枝叶上落下来,脱落后马上再洒。
精卫
有鸟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昔赤帝之女名女婧,往游于东海,溺死而不返,其神化为精卫。故精卫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出《博物志》)
【译文】
有一种鸟像乌鸦一样,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爪,名字叫精卫。从前赤帝的女儿名叫女婧,到东海去游玩,淹死了没能回去,她的灵魂化为精卫鸟。所以精卫鸟常常衔来西山的木块和石头,用来填东海。
仁鸟
晋文公焚林以求介推,有白鵶绕烟而噪,或集介子之侧,火不能焚。晋人嘉之,起一高台,名曰思烟台。种仁寿之木,木似柏而枝长软,其花堪食。故《吕氏春秋》云:“木之美者,有寿木之华。”即此是。或云,此鵶有识,于焚介之山,数百里不复织网罗。(此“鵶有识于焚介之山数百里不复织罗网”,《拾遗记》三作戒所焚之山数百里居人不得设罗网。)呼之曰仁鸟。俗亦谓仁鸟白臆为慈乌,则此类也。(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春秋时晋文公焚烧树林寻找介子推时,有只白鵶鸟绕着烟鸣叫,有时停在介子推的旁边,火就烧不着介子推。晋国人很赞美它,修建一座高台,起名叫思烟台。栽种象征仁爱、长寿的树木,这树像柏树,树枝长而柔软,开的花能吃。所以《吕氏春秋》上说:树木最美的,有寿木之华彩的,就是这种树。有人说,白鵶很有识辨能力。人们在烧死介子推的山上,几百里之内不再设罗网捕鸟,并称这种鸟叫“仁鸟”。人们也叫仁鸟中的胸部为为慈鸟,就是这一类鸟。
鸐
幽州之墟,羽山之北,有善鸣禽。人面鸟喙,八翼一足,毛色如雉,行不践地,名曰鸐,其声似钟磬笙竽也。《世语》曰:“青鸐鸣,时太平。”乃盛明之世,翔鸣薮泽,音中律吕,飞而不行。禹平水土,栖于川岳,所集之地,必有圣人出焉。自上古铸诸鼎器,皆图象其形。铭赞至今不绝。(出《拾遗录》)
【译文】
幽州一带,羽山北面,有一种善于鸣叫的鸟。长着人面鸟嘴,八只翅膀一只爪,毛像野雉,行走时不踩地面,名叫鸐。它的叫声像乐器发出的声音。《世语》上说:青鸐鸣,天下太平。就是昌盛繁荣的时代。它在沼泽上鸣叫,叫声符合音律。它只飞而不行走。大禹治水之后,它便栖息在高山大地上。它们聚集的地方,必能出圣人。自从上古开始,铸造各种鼎器,都用鸐鸟的形象做图案,鼎器上铭文中的赞美之辞,流传至今。
韩朋
韩朋鸟者,乃凫鹥之类。此鸟为双飞,泛溪浦。水禽中鸂鹥、鸳鸯、?鶄,岭北皆有之,唯韩朋鸟未之见也。案干宝《搜神记》云:“大夫韩朋,(一云“凭”)其妻美,宋康王夺之。朋怨,王囚之,朋遂自杀。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提衣,衣不胜手。遗书于带曰:‘愿以尸还韩氏而合葬。’王怒,令埋之,以相望。经宿,忽见有梓木生二塚之上,根交于下,枝连其上。又有鸟如鸳鸯,恒栖其树。朝暮悲鸣。”南人谓此禽即韩朋夫妇之精魂,故以韩氏名之。(出《岭表录异》)
【译文】
韩朋鸟,本是野鸭水鸟一类的鸟,生活在溪水湖泊之中。水禽中的鸂鶒、鸳鸯、?鶄等鸟,岭北全都有,只是没见过韩朋鸟。根据干宝《搜神记》上所说:大夫韩朋,他妻子很美,宋康王强夺到手,韩朋很怨恨,宋康王囚禁了他,韩朋就自杀了。他的妻子私下里把衣服弄的很糟烂,宋康王和韩朋妻子一同登上高台,韩朋妻从高台上跳下去,康王手下人想扯她的衣服,但衣服一扯就烂,所以没拉住。她在衣带中留下遗书说;希望把我的尸体还给韩朋,与他合葬。康王很生气,令人埋葬,却把她的坟埋在韩朋坟的对面,互相对望。过了一夜,忽然看见有梓树从二人的坟上长出,树根在地下相交一起,树枝在地上相连,还有像鸳鸯一样的鸟,经常牺息在树上,从早到晚悲切的鸣叫。南方人说这对鸟就是韩朋夫妻的灵魂,所以用韩朋的名字给这鸟命名。
带箭
带
飞涎鸟精卫仁鸟鸐 韩朋带箭细鸟王母使者 鸳鸯五色鸟
新喻男子张氏漱金鸟鹙营道令纸鸢化鸟鹑戴文谋瑞鸟
报春鸟冠凫秦吉了韦氏子鸟贼鸟省刘景阳食蝗鸟卢融
张氏王绪武功大鸟鹳鹴吐绶鸟杜鹃蚊母鸟桐花鸟真腊国大鸟
百舌鹳甘虫戴胜北海大鸟鵶仙居山异鸟莺
飞涎鸟
南海去会稽三千里,有狗国,国中有飞涎鸟似鼠,两翼如鸟而脚赤。每至晓,诸栖禽未散之前,各各占一树,口中有涎如胶,绕树飞,涎如雨(“如雨”二字原缺,据明抄本补。)沾洒众枝叶。有他禽之至而如网也,然乃食之。如竟午不获,即空中逐而涎惹之,无不中焉。人若捕得脯,治渴。其涎每布后半日即干,自落,落即布之。(出《外荒记》)
【译文】
南海离会稽郡有三千里,那里有个狗国,狗国中有一种飞涎鸟像老鼠,两翅像鸟,爪是红色。每到天亮时,各种飞禽还栖息在树上没飞散之前,飞涎鸟各自占一棵树,鸟的涎水像胶一样,它绕着树飞,涎水像雨一样洒下来,沾在树的枝叶上。有其它禽鸟飞来,就被枝叶上的涎水沾住,像网一样。飞涎鸟就吃被网住的鸟,如果到中午还没捉到鸟,就在空中追逐并用涎水往鸟身上洒,没有不中的。人若捉住此鸟,用它的肉作成脯,能治渴病。它的涎水洒过半天后就干,干后便从枝叶上落下来,脱落后马上再洒。
精卫
有鸟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昔赤帝之女名女婧,往游于东海,溺死而不返,其神化为精卫。故精卫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出《博物志》)
【译文】
有一种鸟像乌鸦一样,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爪,名字叫精卫。从前赤帝的女儿名叫女婧,到东海去游玩,淹死了没能回去,她的灵魂化为精卫鸟。所以精卫鸟常常衔来西山的木块和石头,用来填东海。
仁鸟
晋文公焚林以求介推,有白鵶绕烟而噪,或集介子之侧,火不能焚。晋人嘉之,起一高台,名曰思烟台。种仁寿之木,木似柏而枝长软,其花堪食。故《吕氏春秋》云:“木之美者,有寿木之华。”即此是。或云,此鵶有识,于焚介之山,数百里不复织网罗。(此“鵶有识于焚介之山数百里不复织罗网”,《拾遗记》三作戒所焚之山数百里居人不得设罗网。)呼之曰仁鸟。俗亦谓仁鸟白臆为慈乌,则此类也。(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春秋时晋文公焚烧树林寻找介子推时,有只白鵶鸟绕着烟鸣叫,有时停在介子推的旁边,火就烧不着介子推。晋国人很赞美它,修建一座高台,起名叫思烟台。栽种象征仁爱、长寿的树木,这树像柏树,树枝长而柔软,开的花能吃。所以《吕氏春秋》上说:树木最美的,有寿木之华彩的,就是这种树。有人说,白鵶很有识辨能力。人们在烧死介子推的山上,几百里之内不再设罗网捕鸟,并称这种鸟叫“仁鸟”。人们也叫仁鸟中的胸部为为慈鸟,就是这一类鸟。
鸐
幽州之墟,羽山之北,有善鸣禽。人面鸟喙,八翼一足,毛色如雉,行不践地,名曰鸐,其声似钟磬笙竽也。《世语》曰:“青鸐鸣,时太平。”乃盛明之世,翔鸣薮泽,音中律吕,飞而不行。禹平水土,栖于川岳,所集之地,必有圣人出焉。自上古铸诸鼎器,皆图象其形。铭赞至今不绝。(出《拾遗录》)
【译文】
幽州一带,羽山北面,有一种善于鸣叫的鸟。长着人面鸟嘴,八只翅膀一只爪,毛像野雉,行走时不踩地面,名叫鸐。它的叫声像乐器发出的声音。《世语》上说:青鸐鸣,天下太平。就是昌盛繁荣的时代。它在沼泽上鸣叫,叫声符合音律。它只飞而不行走。大禹治水之后,它便栖息在高山大地上。它们聚集的地方,必能出圣人。自从上古开始,铸造各种鼎器,都用鸐鸟的形象做图案,鼎器上铭文中的赞美之辞,流传至今。
韩朋
韩朋鸟者,乃凫鹥之类。此鸟为双飞,泛溪浦。水禽中鸂鹥、鸳鸯、?鶄,岭北皆有之,唯韩朋鸟未之见也。案干宝《搜神记》云:“大夫韩朋,(一云“凭”)其妻美,宋康王夺之。朋怨,王囚之,朋遂自杀。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提衣,衣不胜手。遗书于带曰:‘愿以尸还韩氏而合葬。’王怒,令埋之,以相望。经宿,忽见有梓木生二塚之上,根交于下,枝连其上。又有鸟如鸳鸯,恒栖其树。朝暮悲鸣。”南人谓此禽即韩朋夫妇之精魂,故以韩氏名之。(出《岭表录异》)
【译文】
韩朋鸟,本是野鸭水鸟一类的鸟,生活在溪水湖泊之中。水禽中的鸂鶒、鸳鸯、?鶄等鸟,岭北全都有,只是没见过韩朋鸟。根据干宝《搜神记》上所说:大夫韩朋,他妻子很美,宋康王强夺到手,韩朋很怨恨,宋康王囚禁了他,韩朋就自杀了。他的妻子私下里把衣服弄的很糟烂,宋康王和韩朋妻子一同登上高台,韩朋妻从高台上跳下去,康王手下人想扯她的衣服,但衣服一扯就烂,所以没拉住。她在衣带中留下遗书说;希望把我的尸体还给韩朋,与他合葬。康王很生气,令人埋葬,却把她的坟埋在韩朋坟的对面,互相对望。过了一夜,忽然看见有梓树从二人的坟上长出,树根在地下相交一起,树枝在地上相连,还有像鸳鸯一样的鸟,经常牺息在树上,从早到晚悲切的鸣叫。南方人说这对鸟就是韩朋夫妻的灵魂,所以用韩朋的名字给这鸟命名。
带箭
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