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九十七山(溪附)(2/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宗朝,新丰出山,高二百尺。有神池,深四十尺。水中有黄龙现,吐宝珠,浮出大如拳。山中有鼓鸣。改新丰县为庆山县。(出《广德神异录》)
【译文】
唐高宗时,新丰县出现了一座山,高二百尺,上面有神池,水深四十尺,池水中有黄龙出现,黄龙口吐宝珠,那珠浮出水面大小如拳头。山中还有象击鼓一样的响声。因此,把新丰县改名为庆山县。
庆山
昭应庆山,长安中,亦不知从何飞来。夜过,闻有声如雷,疾若奔,黄(“若奔黄”三字原空阙,据明抄本补。)土石乱下,直坠新丰西南。一村百余家,因山为坟。今于其上起持国寺。(出《传载》)
【译文】
昭应庆山,则天皇帝长安年间,在长安中,也不知道从何处飞来。一天夜里,人们听到打雷一样的响声,急骤如人在奔跑,黄土石块纷乱落下,一直掉到新丰县西南。有一个村子有一百多家住户,因山崩塌被埋在下面,那座山成了他们的坟墓。现在在那上面修建了持国寺。
瓮峰
华岳云台观,中方之上,有山崛起,如半瓮之状,名曰瓮肚峰。玄宗尝赏望,嘉其高回,欲于峰腹大凿“开元”二字,填以白石,令百余里外望见之。谏官上言,乃止。(出《开天传信记》)
【译文】
在华山云台观中方的上边,有一座山崛起,好象半个瓮的形状,因此名叫瓮肚峰。玄宗曾经观赏过,赞美它高耸迂回,想要在山峰中部开凿“开元”两个大字,在里面填上白色的石头,让百里以外也能看到它。谏官上奏劝阻,才停止了。
夸父山
辰州东有三山,鼎足直上,各数千丈。古老传曰:邓夸父与日竞走,至此煮饭,此三山者,夸父支鼎之石也。(出《朝野佥载》)
【译文】
在辰州东面有三座山,成鼎足之势直上云霄,各高有数千丈。据古老的传说讲:“当初夸父追赶太阳,到了这里煮饭,这三座山,就是夸父来支鼎煮食物的石头啊!”
插灶
荆州有空舲峡,绝崖壁立数百丈,飞鸟不栖。有一火烬,插在崖间,望见可长数尺。传云,洪水时,行舟者泊爨于此,余烬插之,至今犹曰插灶。(出《洽闻记》)
【译文】
在荆州有个空舲峡,悬崖绝壁有数百丈高,连飞鸟也不在上面栖息。有一根被火烧过的木插在山崖上,远远望去有数尺长。据传说,发洪水的时候,驾船的人停泊在这里烧火煮饭,把没有烧完的木头插在那里,到现在还叫插灶。
河山石斛
融州河水,有泉半岩,将注其下,相次九磴,每磴下一白石浴斛承之,如似镌造。尝有人携一婢,取下浴斛中浣巾。须臾,风雨忽至,其婢震死。所浣巾斛,碎于山下。自别安一斛,新于向者。(出《酉阳杂俎》)
【译文】
在融州河边的大岩石中间有一个水泉。泉水沿着岩石下流,依次流过九级石台阶,每个石台阶下都有一个白色石头的浴斛(一种容器)接着,好象是人工凿成的。曾经有人带领一个婢女,在最下边的浴斛里面洗手巾。不一会儿就来了风雨,霹雳把那个婢女击死,洗手巾的那个浴斛,在山下变得粉碎。又另外在石阶上安放一个浴斛,看起来比原有的要新。
终南乳洞
有人游终南山一乳洞,洞深数里,乳旋滴沥,(“滴沥”原作“的历”,据明抄本改。)成飞仙状。洞中已有数十,眉目衣服,形制精巧。一处滴至腰已上,其人因手承漱之。经年再往,见所承滴象已成矣,乳不复滴,当手承处,衣缺二寸不就。(出《酉阳杂俎》)
【译文】
有一个人游览终南山的一个钟乳洞,洞深有数里,乳水转动稀疏下落形成了飞仙状的钟乳石。此洞中已有数十个,那飞仙眉目衣服,都生成的很精巧。有个地方一个钟乳飞仙已滴成到腰部以上,那个人在这里用手捧水漱口。过了一年他又去了,见到他捧水漱口的那个滴象已经完成,乳水也不再滴了,但当年手捧水的地方,衣服缺有二寸没有滴成。
古铁锁
齐郡接历山,上有古铁锁。大如臂,绕其峰再浃。相传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锁之。挽锁断,飞于此。(出《酉阳杂俎》)
【译文】
齐郡与历山相连,山上有一把古铁锁链,粗如胳膊,环绕那座山峰两周。相传这座山本来是海中山,但是山神好迁移,因此海神把山锁上了,后来系着的锁链断了,飞到了这个地方。
崖山
太原郡东有崖山,天旱,土人常烧此山以求雨。俗传崖山神娶河伯女,故河伯见火,必降雨救之。今山上多生水草。(出《酉阳杂俎》)
【译文】
太原郡东边有座山叫崖山,每当天旱的时候,当地人常常放火烧这座山以求雨。传说,崖山神娶河伯的女儿为妻,因此河伯见崖山火起,就必然降雨去救他们。现在山上生长很多水草。
圣钟山
黎州圣钟山,古老传此山有钟,闻其声而形不见。南诏犯境,钟则预鸣。唐天宝、大和、咸通、乾符之载,群蛮来寇,皆有征也。昔有名僧讲《大乘经论》,钟亦震焉。乾宁中,刺史张惠安请门僧京师右街净众寺惠维讲《妙法莲花经》一遍,此钟频鸣,如人扣击,知向所传者不谬矣。(出《黎州图经》)
【译文】
黎州有座圣钟山,据古老传说,这座山上有一座钟,只能听见钟声而看不见钟形。南诏侵犯边境时,此钟就事先鸣响。唐朝天宝、大和、咸通、乾符年间,群蛮来侵犯,也都先有征兆。过去一个有名的僧人宣讲《大乘经论》时,钟也响了。在乾宁年间,刺使张惠
【译文】
唐高宗时,新丰县出现了一座山,高二百尺,上面有神池,水深四十尺,池水中有黄龙出现,黄龙口吐宝珠,那珠浮出水面大小如拳头。山中还有象击鼓一样的响声。因此,把新丰县改名为庆山县。
庆山
昭应庆山,长安中,亦不知从何飞来。夜过,闻有声如雷,疾若奔,黄(“若奔黄”三字原空阙,据明抄本补。)土石乱下,直坠新丰西南。一村百余家,因山为坟。今于其上起持国寺。(出《传载》)
【译文】
昭应庆山,则天皇帝长安年间,在长安中,也不知道从何处飞来。一天夜里,人们听到打雷一样的响声,急骤如人在奔跑,黄土石块纷乱落下,一直掉到新丰县西南。有一个村子有一百多家住户,因山崩塌被埋在下面,那座山成了他们的坟墓。现在在那上面修建了持国寺。
瓮峰
华岳云台观,中方之上,有山崛起,如半瓮之状,名曰瓮肚峰。玄宗尝赏望,嘉其高回,欲于峰腹大凿“开元”二字,填以白石,令百余里外望见之。谏官上言,乃止。(出《开天传信记》)
【译文】
在华山云台观中方的上边,有一座山崛起,好象半个瓮的形状,因此名叫瓮肚峰。玄宗曾经观赏过,赞美它高耸迂回,想要在山峰中部开凿“开元”两个大字,在里面填上白色的石头,让百里以外也能看到它。谏官上奏劝阻,才停止了。
夸父山
辰州东有三山,鼎足直上,各数千丈。古老传曰:邓夸父与日竞走,至此煮饭,此三山者,夸父支鼎之石也。(出《朝野佥载》)
【译文】
在辰州东面有三座山,成鼎足之势直上云霄,各高有数千丈。据古老的传说讲:“当初夸父追赶太阳,到了这里煮饭,这三座山,就是夸父来支鼎煮食物的石头啊!”
插灶
荆州有空舲峡,绝崖壁立数百丈,飞鸟不栖。有一火烬,插在崖间,望见可长数尺。传云,洪水时,行舟者泊爨于此,余烬插之,至今犹曰插灶。(出《洽闻记》)
【译文】
在荆州有个空舲峡,悬崖绝壁有数百丈高,连飞鸟也不在上面栖息。有一根被火烧过的木插在山崖上,远远望去有数尺长。据传说,发洪水的时候,驾船的人停泊在这里烧火煮饭,把没有烧完的木头插在那里,到现在还叫插灶。
河山石斛
融州河水,有泉半岩,将注其下,相次九磴,每磴下一白石浴斛承之,如似镌造。尝有人携一婢,取下浴斛中浣巾。须臾,风雨忽至,其婢震死。所浣巾斛,碎于山下。自别安一斛,新于向者。(出《酉阳杂俎》)
【译文】
在融州河边的大岩石中间有一个水泉。泉水沿着岩石下流,依次流过九级石台阶,每个石台阶下都有一个白色石头的浴斛(一种容器)接着,好象是人工凿成的。曾经有人带领一个婢女,在最下边的浴斛里面洗手巾。不一会儿就来了风雨,霹雳把那个婢女击死,洗手巾的那个浴斛,在山下变得粉碎。又另外在石阶上安放一个浴斛,看起来比原有的要新。
终南乳洞
有人游终南山一乳洞,洞深数里,乳旋滴沥,(“滴沥”原作“的历”,据明抄本改。)成飞仙状。洞中已有数十,眉目衣服,形制精巧。一处滴至腰已上,其人因手承漱之。经年再往,见所承滴象已成矣,乳不复滴,当手承处,衣缺二寸不就。(出《酉阳杂俎》)
【译文】
有一个人游览终南山的一个钟乳洞,洞深有数里,乳水转动稀疏下落形成了飞仙状的钟乳石。此洞中已有数十个,那飞仙眉目衣服,都生成的很精巧。有个地方一个钟乳飞仙已滴成到腰部以上,那个人在这里用手捧水漱口。过了一年他又去了,见到他捧水漱口的那个滴象已经完成,乳水也不再滴了,但当年手捧水的地方,衣服缺有二寸没有滴成。
古铁锁
齐郡接历山,上有古铁锁。大如臂,绕其峰再浃。相传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锁之。挽锁断,飞于此。(出《酉阳杂俎》)
【译文】
齐郡与历山相连,山上有一把古铁锁链,粗如胳膊,环绕那座山峰两周。相传这座山本来是海中山,但是山神好迁移,因此海神把山锁上了,后来系着的锁链断了,飞到了这个地方。
崖山
太原郡东有崖山,天旱,土人常烧此山以求雨。俗传崖山神娶河伯女,故河伯见火,必降雨救之。今山上多生水草。(出《酉阳杂俎》)
【译文】
太原郡东边有座山叫崖山,每当天旱的时候,当地人常常放火烧这座山以求雨。传说,崖山神娶河伯的女儿为妻,因此河伯见崖山火起,就必然降雨去救他们。现在山上生长很多水草。
圣钟山
黎州圣钟山,古老传此山有钟,闻其声而形不见。南诏犯境,钟则预鸣。唐天宝、大和、咸通、乾符之载,群蛮来寇,皆有征也。昔有名僧讲《大乘经论》,钟亦震焉。乾宁中,刺史张惠安请门僧京师右街净众寺惠维讲《妙法莲花经》一遍,此钟频鸣,如人扣击,知向所传者不谬矣。(出《黎州图经》)
【译文】
黎州有座圣钟山,据古老传说,这座山上有一座钟,只能听见钟声而看不见钟形。南诏侵犯边境时,此钟就事先鸣响。唐朝天宝、大和、咸通、乾符年间,群蛮来侵犯,也都先有征兆。过去一个有名的僧人宣讲《大乘经论》时,钟也响了。在乾宁年间,刺使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