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不得不低头(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原上的偏支远脉,很可能就是鞑靼小王子的本部人马。否则这位草原大汗也不会如此急着跟大明讲和。”
“什么?”
朱晖很惊讶。
朱永一脸的神往:“这也就意味着,张国丈等于是在千里外,算出了鞑靼小王子本部的行军路线,并通过李道长痛击达延部,迫使其讲和。”
“不是吧?”
朱晖摇头道:“父亲,我觉得未必是鞑靼本部人马,要真是的话,他们会这么快低头?小王子不要脸面的吗?”
“你不懂!”
朱永笃定地道,“正因为他败了,声望有损,才急于跟大明讲和,谋求战场外的利益。如此一来,还可说是上贡途中没有防备,才被大明军队偷袭得手,故败阵情有可原。要真是旁支受袭溃败,他不趁火打劫就是好的,哪里有理由主动来降?”
朱晖好似明白了什么,道:“鞑靼人也欺软怕硬?这是怕了这位李道长,生怕再来一阵,让他蒙受更大的损失?”
朱永满意道:“你总算是看出点门道来了。继续跟大明对峙,说是能找回场子,可一旦再败,那他鞑靼小王子恐怕以后再难以在草原上立足…所以此时大明主动招揽,他们没理由继续死扛。
“能上贡,获得开边市的权益,通过贸易,合理合法且持续不断地获得各种生存物资,对鞑靼小王子来说,就算是丢点儿面子,但收益却更大,也能对草原各部族有所交代,获取声望。”
朱晖道:“被父亲您这一说,那张国丈和李道长,还真是懂得审时度势。这时机挑选的恰到好处啊。”
朱永感慨道:“张国丈其人,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但能养出当朝皇后,且能在先皇时就于朝中立足并得到破格提拔,晋升高位,如今又深得陛下和太皇太后的信任,还能做到宠辱不惊,不与朝中同僚缠斗,甘愿被人攻讦而不自辩…实乃当朝第一奇人、能人!
“看来我回朝后,该登门好好拜访一番。”
虽然朱永说得不是很透彻,但朱晖却明白,父亲这不是去拜访,而是打算卖身投靠。
因为无论老父亲再怎么讲原则,顾脸面,在面对权贵问题时,同样也是软骨头。
这并不是保国公一家的情况,是整个勋臣体系都如此。
几天后,京师,乾清宫。
朱祐樘的风寒,在宫中通上暖气,又用了张延龄开具的消炎和止咳平喘药后,总算是痊愈了。
几乎是拖了一整个冬天,时好时坏的慢性病,一时间痊愈,朱祐樘觉得神清气爽,走路轻快,不由对小舅子张延龄多了几分感激。
这天朱祐樘正在认真批阅奏疏,打算勤政一番,把先前生病时落下的朝务给补齐。
转眼已过午时,朱祐樘连午饭都还没吃,怀恩便与覃吉亲自前来向朱祐樘“道喜”。
“陛下…大喜事啊。”
怀恩笑着说道。
此时怀恩的肺癌已经发展到了晚期,脸上一点儿血色都没有,且可能还有一定的并发症,脸色暗黄。
朱祐樘抬头问道:“大伴,何事啊?”
怀恩道:“鞑靼小王子巴图蒙克亲率使节队伍五百人,到偏关献降,并打算亲自前来京师上贡。”
“鞑靼小王子要亲自来朝拜?”
朱祐樘很意外。
再怎么说,有着黄金家族血脉的巴图蒙克也是名义上的草原共主,他只需要派个使臣来意思一下就行了。
这个使臣可以是太师,也可以是他麾下大将。
毕竟眼下巴图蒙克还没有废太师改济农制,黄金家族外的外姓人在草原上的权力仍旧不容小觑,这会儿可汗亲自出使,后方很容易着火。
怀恩笑道:“这是巴图蒙克亲自提出来的,眼下人已到了偏头关,受到山西巡抚李孜省热情接待,稍后就会由京营人马陪同往京师来。为防止其有刺探我边陲防务信息,会给其另辟一条道路,让其不走大同,而途径宁武。”
“哦。”
朱祐樘听到这里,似乎放下心来,颔首道,“那挺好的啊。他们来上贡,我这边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怀恩对此似乎非常有经验,提醒道:“到时派人前去接洽,让其住在会同馆内,择期安排朝拜圣颜。离开时,赐给一些财帛便可。”
“开边市吧。”
朱祐樘先以决定的口吻说了一句,这才征询意见,“大伴以为如何?”
怀恩道:“先皇时,鞑靼人也曾多次请求开边市,未能得到朝廷准允。如今战场上我们取胜,却还要开边市的话,只怕会…太趁其心意了…单纯给一些财帛赏赐,反倒更为合理。”
朱祐樘却坚持道:“我认为,彰显出善意,方能彻底安稳西北局势。岳父曾说过,鞑靼内部如今也是多事之秋,我们其实可以坐山观虎斗,内部安稳发展几年,等兵强马壮之日,再发兵与之一战。”
怀恩道:“陛下,擅起刀兵实在不妥。即便跟鞑靼人的战争大获全胜,也难控制鞑靼草原之地,还不如…”
“怀大伴应该多休息。”
朱祐樘打断怀恩的话,劝解道,“看你脸色很差,不应为这些繁琐小事而担忧。毕竟眼下局势尚佳,未来的事情还是交给未来处置吧。”
就差说一句,你都是将死的人了,心咋还那么大呢?
能管好眼前的事就行了,至于以后怎么跟鞑靼人打仗,是你一个命不久矣的人应该考虑的么?
怀恩
“什么?”
朱晖很惊讶。
朱永一脸的神往:“这也就意味着,张国丈等于是在千里外,算出了鞑靼小王子本部的行军路线,并通过李道长痛击达延部,迫使其讲和。”
“不是吧?”
朱晖摇头道:“父亲,我觉得未必是鞑靼本部人马,要真是的话,他们会这么快低头?小王子不要脸面的吗?”
“你不懂!”
朱永笃定地道,“正因为他败了,声望有损,才急于跟大明讲和,谋求战场外的利益。如此一来,还可说是上贡途中没有防备,才被大明军队偷袭得手,故败阵情有可原。要真是旁支受袭溃败,他不趁火打劫就是好的,哪里有理由主动来降?”
朱晖好似明白了什么,道:“鞑靼人也欺软怕硬?这是怕了这位李道长,生怕再来一阵,让他蒙受更大的损失?”
朱永满意道:“你总算是看出点门道来了。继续跟大明对峙,说是能找回场子,可一旦再败,那他鞑靼小王子恐怕以后再难以在草原上立足…所以此时大明主动招揽,他们没理由继续死扛。
“能上贡,获得开边市的权益,通过贸易,合理合法且持续不断地获得各种生存物资,对鞑靼小王子来说,就算是丢点儿面子,但收益却更大,也能对草原各部族有所交代,获取声望。”
朱晖道:“被父亲您这一说,那张国丈和李道长,还真是懂得审时度势。这时机挑选的恰到好处啊。”
朱永感慨道:“张国丈其人,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但能养出当朝皇后,且能在先皇时就于朝中立足并得到破格提拔,晋升高位,如今又深得陛下和太皇太后的信任,还能做到宠辱不惊,不与朝中同僚缠斗,甘愿被人攻讦而不自辩…实乃当朝第一奇人、能人!
“看来我回朝后,该登门好好拜访一番。”
虽然朱永说得不是很透彻,但朱晖却明白,父亲这不是去拜访,而是打算卖身投靠。
因为无论老父亲再怎么讲原则,顾脸面,在面对权贵问题时,同样也是软骨头。
这并不是保国公一家的情况,是整个勋臣体系都如此。
几天后,京师,乾清宫。
朱祐樘的风寒,在宫中通上暖气,又用了张延龄开具的消炎和止咳平喘药后,总算是痊愈了。
几乎是拖了一整个冬天,时好时坏的慢性病,一时间痊愈,朱祐樘觉得神清气爽,走路轻快,不由对小舅子张延龄多了几分感激。
这天朱祐樘正在认真批阅奏疏,打算勤政一番,把先前生病时落下的朝务给补齐。
转眼已过午时,朱祐樘连午饭都还没吃,怀恩便与覃吉亲自前来向朱祐樘“道喜”。
“陛下…大喜事啊。”
怀恩笑着说道。
此时怀恩的肺癌已经发展到了晚期,脸上一点儿血色都没有,且可能还有一定的并发症,脸色暗黄。
朱祐樘抬头问道:“大伴,何事啊?”
怀恩道:“鞑靼小王子巴图蒙克亲率使节队伍五百人,到偏关献降,并打算亲自前来京师上贡。”
“鞑靼小王子要亲自来朝拜?”
朱祐樘很意外。
再怎么说,有着黄金家族血脉的巴图蒙克也是名义上的草原共主,他只需要派个使臣来意思一下就行了。
这个使臣可以是太师,也可以是他麾下大将。
毕竟眼下巴图蒙克还没有废太师改济农制,黄金家族外的外姓人在草原上的权力仍旧不容小觑,这会儿可汗亲自出使,后方很容易着火。
怀恩笑道:“这是巴图蒙克亲自提出来的,眼下人已到了偏头关,受到山西巡抚李孜省热情接待,稍后就会由京营人马陪同往京师来。为防止其有刺探我边陲防务信息,会给其另辟一条道路,让其不走大同,而途径宁武。”
“哦。”
朱祐樘听到这里,似乎放下心来,颔首道,“那挺好的啊。他们来上贡,我这边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怀恩对此似乎非常有经验,提醒道:“到时派人前去接洽,让其住在会同馆内,择期安排朝拜圣颜。离开时,赐给一些财帛便可。”
“开边市吧。”
朱祐樘先以决定的口吻说了一句,这才征询意见,“大伴以为如何?”
怀恩道:“先皇时,鞑靼人也曾多次请求开边市,未能得到朝廷准允。如今战场上我们取胜,却还要开边市的话,只怕会…太趁其心意了…单纯给一些财帛赏赐,反倒更为合理。”
朱祐樘却坚持道:“我认为,彰显出善意,方能彻底安稳西北局势。岳父曾说过,鞑靼内部如今也是多事之秋,我们其实可以坐山观虎斗,内部安稳发展几年,等兵强马壮之日,再发兵与之一战。”
怀恩道:“陛下,擅起刀兵实在不妥。即便跟鞑靼人的战争大获全胜,也难控制鞑靼草原之地,还不如…”
“怀大伴应该多休息。”
朱祐樘打断怀恩的话,劝解道,“看你脸色很差,不应为这些繁琐小事而担忧。毕竟眼下局势尚佳,未来的事情还是交给未来处置吧。”
就差说一句,你都是将死的人了,心咋还那么大呢?
能管好眼前的事就行了,至于以后怎么跟鞑靼人打仗,是你一个命不久矣的人应该考虑的么?
怀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