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国舅 > 第六百九十六章 学问

第六百九十六章 学问(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偏头关前。  

李孜省、覃昌一行,带着大批的军械和布帛等物资,总算是辗转到来,而此时有关李孜省上任山西巡抚的圣旨还没送达。  

偏关守军可不想迎这么一群人进入关口。  

正如朝中很多人所担心的那样,地方军务涉及到军队统属以及军令传达,而李孜省带兵进驻偏关这件事属于理不直事不正,会牵扯到很多权力上的冲突。  

因为接洽没完成,当晚李孜省麾下人马,只能暂时驻扎在关口以外。  

而偏关城塞内则派出一名书吏,前来跟李孜省一行进行接洽,着重提到了粮食供给问题…  

李孜省这一战打得很热闹,但因为他麾下行军带的都是干粮,自给自足都很困难,加上他又征调了王方的人马,人家大同兵可不想自备干粮来打仗,所以李孜省得供应这群人吃喝。  

再加上战时损耗比较大,李孜省这边缺少军粮供给,只能进关城采购补充。  

但显然偏关不想承担这笔开销。  

你是来送军需物资的,莫名其妙打了一场仗,还让我们供应你吃喝?我们自己很多士兵都苦熬着呢。  

“总兵官何在?为何不来见咱家?”  

覃昌拿出身为司礼监太监的威严,朝着那书吏一通喝斥。  

李孜省低声提醒:“山西总兵官并不常设,如今偏关内并无总兵官。”  

覃昌一怔,随即想到李孜省之前就是大明朝无冕的吏部尚书,显然其对西北官场架构上的事比他了解得更多,而他身为内相,很多事无法整明白。  

这也是当初怀恩被放逐后,为何成化帝会很快疏远覃昌的原因。  

因为覃昌除了能力远不能与怀恩相比外,本身也不够勤奋,遇到事情不求甚解,照理说天下官员他心中应该都有一本账,当皇帝提到哪个人时他应该第一时间介绍情况,但实际上他却是一问三不知,每每都要回去查阅资料后次日才能给出答案。  

随后覃昌颐指气使,对着来人一通呼喝,才把人打发回去准备。  

人走后,覃昌这才想起来要问问李孜省有关偏关的事。  

“李尚书,你之前从未曾踏足过偏头关,但好像对这里的情况很了解?”  

覃昌也觉得不可思议。  

以前只觉得李孜省是个一手遮天的恶棍,只知道卖官鬻爵。  

经过这一趟下来,覃昌发现,自己对李孜省的认知远远不够。  

李孜省道:“就说山西总兵吧,自从成化十七年王信卸任后,朝廷就一直未再设。这也是因当初王越打了几场胜仗后,鞑靼人久不敢来犯所致。”  

覃昌道:“先前你就说过,山西巡抚人在太原,总兵府却设在偏关,如今适逢总兵官出缺,那谁来照应咱?总不会让咱在这里自给自足,等开春后自己找人种粮食吧?”  

“呵呵。”  

李孜省莞尔一笑,道,“战事随时都会开启,覃公公言笑了。”  

覃昌显得有几分不满,道:“你是都御史,领兵之事由你负责,总不能靠咱家在西北刷脸…你赶紧给想个对策!要不,咱家这就向京师求援,打仗需要足够的粮草方才有机会取胜!”  

丫角山。  

保国公朱永亲率京营人马,经过长途奔袭赶路后,终于进入偏头关地界。  

朱永手持望远镜,站在高处看了许久,此时日落时分,沿途城关不见人迹,他心中多了几分担忧。  

远处一骑踏着尘烟而来,却是他的儿子朱晖纵马赶到。  

“父亲。”  

朱晖跳下马来。  

此时的朱晖年已过四旬,身体看上去有些富态,好像还没有他那年过六旬的老父亲朱永来得壮实。  

朱永见儿子下马走到自己身边时,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不由皱眉道:“这两年你疏于锻炼,莫不是连马背上的功夫都退步了?”  

朱晖面色有些尴尬,却赶紧将自己查到的情况向老父亲汇报:“…据说那位李道长就是带兵从这里折道往北,出关口跟鞑靼人交战的…他们既没有等咱,也没有跟咱打招呼,直接导致咱们与战功交错而过…他们的人马现在应该已经开进了偏头关。”  

朱永把马缰折迭了一下,问道:“附近可有鞑子活动的迹象?”  

作为明朝成化年间,靠军功晋封公爵的新贵,朱永并没有一般勋臣那种得过且过的保守心态,他在治军上非常有经验,往往能通过表象看到实质。  

大明的勋臣有个通病,那就是进取心普遍不强,朱永也只是比那些人强一点。  

朱晖道:“这附近的人马,都奉调往偏头关方向开拔,留守的并不多,据说这是山西地方上的安排,并不是出自李道长的指示。”  

朱永点头道:“李道长虽为都御史,但并不管辖山西地面的军政事务,战事爆发后,把一些防备不足的土关、土堡的人马调回大的城塞,本无可厚非,但这次取得一场大捷后还要这么急着调兵遣将,倒像是故意出纰漏,给人好看。”  

“父亲,您的意思是…?”  

朱晖面带不解。  

打仗的事,朱晖跟着父亲南征北战多年,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  

战场之外的事情,朱晖则所悉不多。  

要是换作一般人,肯定懒得跟朱晖多做解释。  

但眼前人毕竟是朱晖的老父亲。  

朱永生怕自己得来的公爵爵位,到儿子这一代传不下去,毕竟当初领导他的汪直、王越二人已倒台,他朱永算是侥幸逃过罪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