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有我没他(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若是他里通外邦,再或是擅权妄为,西北岂不是会乱成一团?”
“好啊、好啊!”
刘吉忍不住击节赞叹。
徐溥不解地问:“您老这话是何意?莫非还认同李孜省的作为不成?”
刘吉叹道:“你想啊,他在京师憋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机会去西北撒欢,肯定想建功立业,方便他回京来继续弄权,危害朝廷。他喜欢乱整,就由得他折腾去。”
徐溥脸色异常难看,劝解道:“刘阁老,这种话还是莫要乱说。李孜省扰乱的是大明军政,破坏的是朝廷规矩,咱身为阁臣岂能隔岸观火?这事得赶紧叫停才可。”
刘吉问道:“他是从哪儿出关的?”
“大概是…偏关左近。”
徐溥道,“具体还要详查。”
刘吉不屑道:“偏关距离京师少说也有上千里吧?你在京师如何阻止他?既然有此心思,为何不赶紧找人写几分奏疏去参劾他?哦对了,顺带把背后的始作俑者也一并参劾,你知道我说的是谁吧?”
徐溥却直接拒绝:“有关张学士之事,我不想过多参与。”
或许徐溥已经认识到,张峦再怎么不受人待见,如今也在翰林院挂职,且还是名义上的翰林院掌院学士。
在他看来,参劾张峦无异于往翰林院门楣上泼墨,实乃不智之举。另外,李孜省和张峦不一定在同一条船上,无论李孜省做了什么恶,都不能简单归咎到张峦身上。
刘吉嗔目:“你怎么这般死脑筋呢?李孜省早就是落水狗了,要不是有张来瞻给他撑腰,他恐怕早就死在诏狱里了,哪里还有去西北掌兵的机会?你还没看出来么,这二人为了功名利禄,简直是在拿大明的边防开玩笑,你不去参劾他,就是为虎作伥!”
“刘阁老,您的意思是…明日一早,您打算亲自出面去向陛下呈奏此事?”
徐溥正色问道。
刘吉一怔。
他心想,你这家伙是故意给我挖坑打埋伏呢?
让我先说出这么一番义愤填膺的话,后续就没法拒绝你的提议,看来你不仅想拉我下水,还要让我去打头阵?
“为何是我?”
刘吉黑着脸问道。
“你是首辅,您去跟陛下呈奏,说话才有份量。”
徐溥严肃地道,“您老莫要忘了,陛下力主让李孜省领兵西去,还给了他都御史的权限…谁也没料到,李孜省会这么乱来,居然会主动去招惹鞑子,但陛下恐怕不好直接收回成命,以免令威信受损。”
刘吉冷笑不已,问道:“所以非得我这个首辅去顶缸?你次辅上奏,还乱了规矩不成?谁说不都一个样?”
徐溥道:“不但您老得出马,吏部王尚书,以及兵部、工部等有司首脑也得一并出面劝阻,方能让陛下回心转意。”
“哼!”
刘吉冷冷地道:“你还说想保住陛下的威信?这么多人站出来反对,不是让陛下更没面子?”
“刘阁老,难道你有更好的办法吗?”徐溥急切道,“必须得让说话有份量的人出来劝阻才可,只能麻烦你了。”
刘吉气恼道:“让我出面也行,但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我这里拟定了一份参劾张来瞻的奏疏,你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得在上面署名。”
“谁?”
徐溥脸上带着费解之色。
明明是我跟你说话,你却非要说“你们”?
我们是指哪些人?
刘吉道:“自然是你们翰林院的人,最好囊括所有东宫讲官,你们当初给太子授课,有一份香火情,说话的分量想来也不一样。”
徐溥不解地问道:“您老不也是翰林院中人么?什么你啊我的…”
“别别别,我可跟你们不一样!我那班翰苑出身的官员,现在留在朝中的还剩下谁?谁又会听我的?”
刘吉面带不善之色,“参劾张来瞻,这是我出面的前提…你们想抽身事外,门儿都没有!”
徐溥皱眉:“刘阁老,最近参劾张峦的朝官可不少,难道您没看到吗?”
“不提这还好,提到这我就上火!”
刘吉狠狠地瞪了徐溥一眼,“上奏参劾张峦的,除了言官还有谁?你们这些东宫出来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现在竟都缩着头,感情丁点儿骨气都没有…哼,张来瞻有外戚的保护壳,就成不死金身了?还非得顺着他不成?”
徐溥无奈道:“话不能这么说。”
刘吉道:“你们无非是觉得,张来瞻也是翰苑出身,想保他平安过关。这我是绝对不答应的,朝中有我没他!”
徐溥心说,在有你和没你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看法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你最好早点儿滚蛋。
如今我们对你的排斥,还远远大于那位张国丈。
谁让人家根本就不喜欢倚老卖老,成天在人前指手画脚呢?身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张峦从不乱发杂音,在户部几乎是他一言堂的情况下,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从不胡乱插手政事,更是连朝会都不去,给了下级充分的自主权。
这样的上司谁不喜欢?
“好啊、好啊!”
刘吉忍不住击节赞叹。
徐溥不解地问:“您老这话是何意?莫非还认同李孜省的作为不成?”
刘吉叹道:“你想啊,他在京师憋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机会去西北撒欢,肯定想建功立业,方便他回京来继续弄权,危害朝廷。他喜欢乱整,就由得他折腾去。”
徐溥脸色异常难看,劝解道:“刘阁老,这种话还是莫要乱说。李孜省扰乱的是大明军政,破坏的是朝廷规矩,咱身为阁臣岂能隔岸观火?这事得赶紧叫停才可。”
刘吉问道:“他是从哪儿出关的?”
“大概是…偏关左近。”
徐溥道,“具体还要详查。”
刘吉不屑道:“偏关距离京师少说也有上千里吧?你在京师如何阻止他?既然有此心思,为何不赶紧找人写几分奏疏去参劾他?哦对了,顺带把背后的始作俑者也一并参劾,你知道我说的是谁吧?”
徐溥却直接拒绝:“有关张学士之事,我不想过多参与。”
或许徐溥已经认识到,张峦再怎么不受人待见,如今也在翰林院挂职,且还是名义上的翰林院掌院学士。
在他看来,参劾张峦无异于往翰林院门楣上泼墨,实乃不智之举。另外,李孜省和张峦不一定在同一条船上,无论李孜省做了什么恶,都不能简单归咎到张峦身上。
刘吉嗔目:“你怎么这般死脑筋呢?李孜省早就是落水狗了,要不是有张来瞻给他撑腰,他恐怕早就死在诏狱里了,哪里还有去西北掌兵的机会?你还没看出来么,这二人为了功名利禄,简直是在拿大明的边防开玩笑,你不去参劾他,就是为虎作伥!”
“刘阁老,您的意思是…明日一早,您打算亲自出面去向陛下呈奏此事?”
徐溥正色问道。
刘吉一怔。
他心想,你这家伙是故意给我挖坑打埋伏呢?
让我先说出这么一番义愤填膺的话,后续就没法拒绝你的提议,看来你不仅想拉我下水,还要让我去打头阵?
“为何是我?”
刘吉黑着脸问道。
“你是首辅,您去跟陛下呈奏,说话才有份量。”
徐溥严肃地道,“您老莫要忘了,陛下力主让李孜省领兵西去,还给了他都御史的权限…谁也没料到,李孜省会这么乱来,居然会主动去招惹鞑子,但陛下恐怕不好直接收回成命,以免令威信受损。”
刘吉冷笑不已,问道:“所以非得我这个首辅去顶缸?你次辅上奏,还乱了规矩不成?谁说不都一个样?”
徐溥道:“不但您老得出马,吏部王尚书,以及兵部、工部等有司首脑也得一并出面劝阻,方能让陛下回心转意。”
“哼!”
刘吉冷冷地道:“你还说想保住陛下的威信?这么多人站出来反对,不是让陛下更没面子?”
“刘阁老,难道你有更好的办法吗?”徐溥急切道,“必须得让说话有份量的人出来劝阻才可,只能麻烦你了。”
刘吉气恼道:“让我出面也行,但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我这里拟定了一份参劾张来瞻的奏疏,你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得在上面署名。”
“谁?”
徐溥脸上带着费解之色。
明明是我跟你说话,你却非要说“你们”?
我们是指哪些人?
刘吉道:“自然是你们翰林院的人,最好囊括所有东宫讲官,你们当初给太子授课,有一份香火情,说话的分量想来也不一样。”
徐溥不解地问道:“您老不也是翰林院中人么?什么你啊我的…”
“别别别,我可跟你们不一样!我那班翰苑出身的官员,现在留在朝中的还剩下谁?谁又会听我的?”
刘吉面带不善之色,“参劾张来瞻,这是我出面的前提…你们想抽身事外,门儿都没有!”
徐溥皱眉:“刘阁老,最近参劾张峦的朝官可不少,难道您没看到吗?”
“不提这还好,提到这我就上火!”
刘吉狠狠地瞪了徐溥一眼,“上奏参劾张峦的,除了言官还有谁?你们这些东宫出来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现在竟都缩着头,感情丁点儿骨气都没有…哼,张来瞻有外戚的保护壳,就成不死金身了?还非得顺着他不成?”
徐溥无奈道:“话不能这么说。”
刘吉道:“你们无非是觉得,张来瞻也是翰苑出身,想保他平安过关。这我是绝对不答应的,朝中有我没他!”
徐溥心说,在有你和没你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看法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你最好早点儿滚蛋。
如今我们对你的排斥,还远远大于那位张国丈。
谁让人家根本就不喜欢倚老卖老,成天在人前指手画脚呢?身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张峦从不乱发杂音,在户部几乎是他一言堂的情况下,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从不胡乱插手政事,更是连朝会都不去,给了下级充分的自主权。
这样的上司谁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