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国舅 > 第五百三十七章 纸上谈兵

第五百三十七章 纸上谈兵(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来背负,是这意思吗?”  

徐溥道:“在下并非此意。若是真要重修黄河河道,令其改道,那这件事就由朝廷政令所出,责任在于朝廷决策层,而非某一人。”  

“那你究竟是何意?”  

覃昌蹙着眉头道,“还是说…你质疑这份东西,认为其不能实现,所以要先论证其可行性?”  

徐溥正色道:“在下心中所想,过去数年乃至数十年都未曾有结果的事,怎陛下登基后,突然就拿到台面上来讲,甚至还要商议具体如何落实?这背后…会不会有何不妥?”  

怀恩脸色越发阴沉了,问道:“徐阁老,你不会是想说,某些人别有用心,之前迟迟不肯拿出这份东西,等陛下登基后,突然奉上,为的不过是邀功献媚?”  

刘吉见气氛紧张,连忙解释道:“看怀公公您说到哪儿去了?既是为朝廷办事,还是河工这么大的事,更是为地方百姓谋福祉,保一方安宁,也是为朝廷将来节省赈灾开支,此等好事,怎能说人家别有用心呢?  

“不过嘛…话又说回来,请问一下,这份计划书到底是何人呈上的?能报个人名吗?单说是谁领衔的也行。”  

怀恩淡定自若道:“并非群策群力,而是出自一人之手。”  

“一人?何人?”  

徐溥闻言垮下脸来,问道,“李孜省?”  

“呵呵,非也,非也,乃当朝户部侍郎张峦是也。”  

怀恩笑着说道。  

“啊?”  

这下刘吉和徐溥都不淡定了。  

我们在这儿探讨半天,都还挺当回事的…你要早说是张来瞻干的,那都不用讨论,直接否定就是。  

说他懂医术,我们信。  

反正我们没法反驳。  

但说他懂河工?  

拜托,这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或是去给人请脉问诊就行了,背后牵扯到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岂是张来瞻的层次所能理解透彻的?  

这根本都不能算是纸上谈兵,而是空口说白话,好吧?  

刘吉笑道:“张国丈这么有才的吗?连黄河改道之事,他都懂?他上任户部没几天,恐怕连手头的差事都没照顾过来,转眼又盯上了河道事务?看来该让他兼个工部侍郎,不然的话,屈才了啊!”  

这话听起来就不像是什么好话。  

覃昌心头有些纳闷。  

他在想,你刘吉之前跟万安不是一样,都在拼命巴结张来瞻吗?  

怎么,当上首辅后,为了防止张来瞻后来者居上,开始把张来瞻当成政治对手,拼命打压了?  

怀恩道:“策划书做出来了,至于出自谁之手,重要吗?方略是否可行,在于其是否能做到面面俱到,不会出大的差错,让黄河和淮河短时间内不再出现大的灾祸,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当务之急。  

“徐阁老,你还没说清楚,你先前的那番话,究竟是何意?”  

徐溥黑着脸道:“如果有人保证,如此修出来的河道,能扛得住未来百年的黄河洪水,且能充分论证的话,我不介意站在同意修河这一边。”  

“呵呵。”  

覃昌闻言笑道,“徐阁老,你是在言笑吗?论证?怎么个论证法?让老天爷突发一场水灾,先试试?再说了,你新河道都没修,就算老天爷发水,你怎么个论证法?要论证是不是等修好了再说?”  

徐溥据理力争:“黄河水灾到底有多大的威力,难道诸位心里一点儿数都没有吗?只需要推算一下河面的宽度和深度,以及堤坝的高度和坚固程度,再配合一些推算…尤其是要加上淮河水灾时的水量…这些…大致都能算出来的吧?”  

怀恩点头:“这倒是个认真负责的态度。”  

覃昌却反对:“怀公公,我可不认为这件事有论证的可能性…再说了,这么做有何意义呢?”  

怀恩笑道:“在做一个决定前,至少得让人相信,做这件事的意义非常重大。我想,徐阁老的意思便在于此。”  

徐溥没说话,他觉得自己的面子有些挂不住。  

现在竟需要一个内官领袖来理解自己?  

这年头想实事求是,实在太难了。  

就算他徐溥想认真做事,但官场的那些个条条框框却实在难以容忍做实事的人…或者说,万安和刘吉这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家伙长期窃占高位,是朝廷官场文化发展到后期必然的结果。  

越是身处高位,越容易深陷泥潭,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伙儿都不做事。  

不做事,那就不会出错,就不会有责任落在身上。  

这也就导致了京官中有很多人都尸位素餐,毫无作为。  

徐溥道:“如果真要论证的话,朝廷就该立即派出人手前去实地考察,并将地方上的情况详细归纳汇总,以保证其论证结果有可信性。”  

覃昌惊讶地问道:“什么意思?在京师论证不行,还得派人去实地考察?”  

“没错。”  

徐溥点头。  

“那得多久?十天半个月?还是一年半载?感情徐阁老你是想把这件事长期拖延下去,非要拖出一场天大的水灾来不可,是吗?就不能先把河道修好,促成黄河改道后再去论证吗?”  

覃昌很生气。  

虽然现在仍旧是以怀恩为内官之首,但他覃昌毕竟也是做过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覃昌很难放平心态去跟徐溥讲道理。  

怀恩微笑着说:“好了。徐阁老,既然你觉得你的提议有道理,我自会跟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