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1129【经济确实日渐繁荣】

1129【经济确实日渐繁荣】(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太湖之上,泛舟游玩。  

朱国祥对此兴致盎然,还告诫本地文武,不得驱离商船和渔船。  

当然,太上皇虽说不让扰民,苏州府官员却不能不管。  

大量官差换上平民衣服,跑去商船和渔船上盯着。  

商船被勒令不得靠太近,赶紧载着货物运过去,千万别扰了太上皇的兴致。  

渔船不但可以正常打渔,偶尔还有一两艘,被官差指挥着靠得近些。最好渔翁能够一边撒网,一边朗声唱着渔歌小调,太上皇听到、看到了肯定喜欢。  

“咦,那边都是什么?”朱国祥突然指着前方湖面问。  

县令想要回答,话到嘴边又连忙咽回去。  

不能抢了知府的风头啊!  

知府陈在庭介绍说:“回禀上皇,那一片是养湖珠的。”  

“原来如此,”朱国祥非常高兴,问道,“本地官府是否有管理?”  

陈在庭解释道:“太湖周边府县,各自划定了湖界。又在各自的湖界,划定了养珠区域,大规模养珠须得扑买。也有小规模养珠的,官府并不保护。”  

也就是人工养殖珍珠的大户,需要向官府承包湖域,并获得官府的全力保护。  

小打小闹的养殖珍珠,属于非法行为,但官府懒得去管。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比如珍珠被盗采,也别想着去官府告状。  

朱国祥问道:“前宋也是这般吗?”  

陈在庭说道:“前宋自有许多豪强恶霸,瓜分太湖占为己有。别说养珠了,就连渔民打渔,也要先给豪强交税。”  

其实,大明刚开国的那几年,太湖依旧被那些豪强霸占。  

直至朝廷搞退田还湖工程,由于初期进展不顺利,太湖周边府县主官全部被罢职、降职。新到任的府县主官战战兢兢,全力配合工部派来的治湖官员,顺手把豪强劣绅给抄家二十多户!  

太湖地区,一下子就清朗了,太湖渔民和珠民也终于过上正常日子。  

陈在庭非常有眼力劲,他早就安排几个养珠大户,在附近的湖面上乘船等待召见。  

很快,养珠大户就被招来。  

那些家伙一个个都是有钱人,但为了迎合太上皇,全部穿着棉布衣服。不显奢侈,也不穷困,恰到好处。  

朱国祥问了几人的姓名,又问起人工珍珠的市场情况。  

一个陆宜兴的养殖大户说:“托两位圣天子的福,养珠越来越赚钱了。这些年来收购珍珠的商人,不但把湖珠在国内卖,还有很多运到港口卖给海商。”  

另一个叫苏怀的大户说:“卖去海外的湖珠,跟国内的也有所不同。海里也能采珠嘛,他们对普通珍珠不稀罕。但要是能养成各种形状,海外之人却喜欢得很。尤其是佛像珍珠,在海外最受欢迎。也有许多不知名的神,听说是婆罗门教的菩萨,有商人专门带着神像来预定。”  

朱国祥听得直乐,这种搞法确实很赚钱。  

从印度到南洋,普遍信仰佛教和印度教。一个珍珠长成神佛模样,自然让信徒们趋之若鹜,多少印度王公点名要这玩意儿,于是商人就拿着神像来太湖定做。  

先雕刻出模子,再塞进蚌里,养着养着便成了神像珍珠,商人运去印度必可卖出高价。  

刚开始是天价,近年来交易数量增多,价格稍微变低了一些。  

朱国祥跟养珠大户们交流一阵,坐船继续朝西北方而去,常州知府早已带着官吏在那边等待。  

太上皇有些饿了,被常州知府请去用膳。  

登陆点是一个市镇,朱国祥沿街扫视房屋:“这里许多店铺都是新建的?”  

常州知府王克家说:“回禀上皇,此镇名叫下邾镇,十多年前只是一个渔村。而今大明正值盛世,人丁兴旺,工商繁荣,下邾村也因湖边码头而汇聚成市镇。”  

市和镇,最初是不同的。  

从先秦到隋唐,做生意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售卖。朝廷划定了专属区域,而且还会派来收税人员,必须到指定区域合法经商。  

随着生产力发展,原有的坊市制度在北宋瓦解,且乡村地区也形成更多的草市。  

以上说的是市,镇同样也在变化。  

镇最初就是军镇的意思,那是真要驻扎军队的。到了北宋,镇转化为“准行政区”,跟场、监、寨、堡一样,通通都派驻了官员。  

这些镇、场、监、寨、堡,根据各自重要性的不同,从副州级到副县级都有。  

在远离战争前线的区域,北宋的市和镇渐渐同化,开始被统称为“市镇”。但又没有完全同化,因为镇依旧保留着辖区,一般管辖着方圆五里范围。  

最牛逼的镇,管着方圆四五十里,已经跟县级行政区差不多了,而且存在有大量的镇属官吏。这种镇的主官,品级比县令还高。  

这二十年来,大明朝廷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  

寨、堡被大量取消,当地驻军遭到缩编,多余部队迁往新收复的国土。  

场、监也消减合并,取消场监官员的民政权。相当于从原来的“准行政区”,彻底变成了国营企业或税收机构,把当地百姓的管理权归还给州县。  

镇却是被加强了“准行政区”属性,并与地方草市属性合并。少数一些经济发达的镇,被确立为副县级行政区,并且挤占了乡的生态位——乡是不设官员的。  

现在的副县级镇,朝廷会派驻低级的品官,这种镇直接吞并乡级辖区。  

一般的镇,没有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