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首富 > 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后的备战

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后的备战(4/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南斯拉夫联盟的任务则是牵制意大利和西班牙,中国则必然要和美国在太平洋决一死战。  

从世界整体局势来看,大西洋联盟和亚欧同盟确实处于一种很难说清楚的平衡均势中,特别是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俄国的存在使得大西洋联盟在整体资源上处于一定的优势。  

在工业国的制造能力上,中德奥三国和美英法俄四国大致相当,二流盟友的平均实力也大致相当,所以说,在最快时间消灭掉一两个最容易击溃,也颇为关键的对手是非常重要的。  

德国依然将比利时做为最重要的冲击口,中国国家军事委员会则没有选择老对手俄国,而是新的目标一一澳大利亚。  

这是一个让人很意外的决定。  

这也是中国提前扩充军力的原因,想要靠军事优势迅速击溃俄国太冒险了,气候和补给是两个非常痛苦的问题,想要击败印度的问题是一样的。  

击败澳大利亚的问题则只有一个一一补给。  

问题在于,英美法等国在这个问题上所面对的困难比中国更多。  

这也是胡楚元决定大规模扩大海军优势的主要原因,打日本很麻烦,非常之麻烦,他不想过早陷入进攻日本本土的泥潭中,他更乐意直接拿下澳大利亚,充分运用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同时吸引美国在太平洋进行海军大决战。  

当然,在实施这样的攻击计划的同时,对俄国也一定给予非常强大的压迫力,迫使俄国无力攻击德国、波兰,给德国足够的时间占领欧洲大陆。  

为此,国家军事委员会将主力陆军分成四个部分,一个是围绕着新西伯利亚和哈萨克驻扎的北线集团军,另一个是驻扎在中亚的西线集团军,第三个是驻扎在云南地区的西南集团军,第四个部分是驻扎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地区的南线集团军,提前扩张海军陆战师的目的就是要用海军陆战师配合南线集团军,以及南洋联军,同时进入澳大利亚作战。  

在澳大利亚内部,中央机密局也在组织华工部队,秘密向澳大利亚华人地下武装运送军火装备。  

四个方面的集团军总指挥官都已经按部就班的选择好了,杨震麟担任北线集团军总指挥,陈铭枢、蒋光鼐担任副总指挥,李济深担任西线集团军总指挥,马季疆和黄玉昆担任副总指挥,张孝准担任西南集团军总指挥,白崇禧担任副指挥,蔡廷锴担任南线集团军总指挥,顾祝同担任副指挥,关麟征担任东北集团军总指挥,冯玉祥担任副指挥。  

这些人的班底搭配基本在1930年之前就经过了多次考虑,也充分尊重个人的选择和意愿,从1930年之后,他们基本就开始投入到整个作战计划的筹备中,多次秘密赴可能开战的地区考察实际情况。  

唯一的变动是北线集团军总指挥,因为胡楚元当时和李开邺预定的北线集团军总指挥是蔡锷,这是最佳的人选,只是蔡锷后期升到了国家军事委员会的副委员长,兼任副总统一职,这就不能再去担任北线集团军的总指挥。  

除了太平洋战区和非洲战区,真正主战区的总指挥还是以陆军为主体,这也说明中国依然是以陆军为主。  

中国和德国终究都是世界上最强横的陆军之国,虽然两国在海军和空军的投入也都不低,总体而言,陆军依然占据最为庞大的投入比例。  

吃过了远东战争中早期准备不足的亏后,这一次,中国在后勤装备的储备上是非常充分的,到1937年4月,军队已经全面换装从M30式自动步枪,并以M30式步枪做为基础原型研发了多个衍生型号,总储备置高达七百万支,战时扩大产能的情况下,每年可另外生产三百万支。  

除此之外,军方仍然保留了一部分性能可靠BM15式半自动步枪,用于列装国民警卫部队,并大量授权亚欧同盟的其他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自行生产。  

德国此时已经转移了M30式自动步枪,并在此基础上另外研发了MG30型自动步枪,用于德意志帝国陆军装备。  

CM33系列做为新型的通用机枪,CM2811系列是主力的重型机枪,这两款机枪几乎都是中德联合研制生产,统一两国陆军装备,也做为亚欧同盟的通用常规步兵武器列装。  

中国陆军在1928年完成了新一代的坦克全面换装,整体列装七25式中型坦克、七20式轻型坦克、七ZB10系列步兵多功能装甲车的换装,并从1936年开始秘密的大规模生产新一代七35式主战坦克。  

中国是坦克之祖,最早从事坦克和装甲车研制的国家实际上是英国,中国相比英国晚了几年,但中国在这个方面的投入和贯彻一直是非常强势的。  

坦克和装甲车机动作战的整体战术理论都是在中国完成的,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在跟随中国的战术,可不管怎么说,中国在这方面的优势依然是明显的,不管是整体战术的执行能力,装备的生产和研究能力,整体的配套和维护能力,中国陆军在国际世界都牢牢占据着第一的水平。  

为了拉开双方在新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差距,中国从1920年开始全面启动208工程院后,坦克的技术研究一直都保持在最重要的行列。  

从1920年开始,中国208工程院就试图制造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坦克,这种坦克将会做为真正的主力坦克,成为整个机械化作战的核心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