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前期历史(上)(1/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前言:大家可以通过这段历史了解一个真实的西夏。西夏的立国根本不是什么民族问题,当然与宋朝在民族立场上摇摆不定,以及宋朝的虚弱有关,更多的却是因为李继迁等人的野心造就的。当然他们成就了一个辉煌的同时,也因为地域的狭小与人口数量少,成了一个弱夫挑重担。最后将这个民族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同时还加重了宋朝的负担,无数汉人与党项人都死在长达数百年的战争里。就如同一个比喻,想死还要拖一个人下水。
西夏王国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这一时期,西夏与北宋(公元960~1127年)、辽(公元916~1125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金(公元1115~1234年)并立长达近二个世纪。如果从“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拓跋思恭所建立的夏州政权算起(始于公元881年),西夏历时比同时期的宋、辽、金更为长久。疆域上西夏境土之大,“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即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内蒙古部分地区,在那个时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对于西北地区的开发,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只因为蒙古灭西夏后,元人没有写出一部足够分量的西夏纪传体专史,致使留传下来的西夏史料因未被系统整理而以致愈来愈少。
一、夏州地方政权的建立公元873年,或其稍前,拓跋思恭占据宥州。唐开元二十六年曾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海勃湾一带建宥州,宝应后废,唐宪宗元和九年五月复置,距旧州城300里。元和十五年移治长泽,即今鄂托克旗东南城川古城。874年,爆发了著名的黄巢大起义。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建国号为大齐,年号金统,建立了农民政权。唐僖宗逃到四川,号召各道节度使出兵合围长安。881年,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响应僖宗号召,亲自率领夏州党项和其它少数民族军队数万人与鄜、延节度使李孝昌相约会师鄜州,共同镇压起义。同年四月,夏绥银节度诸葛爽投降黄巢,僖宗命思恭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留后。
拓跋思恭与陕西凤翔郑畋等四节度联军进攻长安,死伤甚众。七月,思恭屯东渭,黄巢派朱温、尚让迎击。八月,思恭遣弟思忠与战,死于阵中。思恭率军退至富平。十一月,黄巢部将孟楷乘唐各节镇观望不前之机,率军袭击富平。思恭战败,退回夏州。十二月,思恭缮甲训兵,重整旗鼓,请求出兵再战,僖宗传令嘉奖,赐其军号曰定难,并催促他及早率军入见。
公元882年正月,僖宗命宰相王铎兼中书令,充诸道行营都统,以思恭为京城南面收复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四月,思恭再次出兵,受王铎节制。八月,思恭率领8000精兵,不断对起义军发起进攻,受到僖宗的进一步重用,晋升为京城四面收复都统,权知京兆尹事。
公元883年四月,拓跋思恭随同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兵攻进长安,黄巢退出长安。七月,唐僖宗以拓跋思恭镇压黄巢起义有功,任命他为夏州节度使,加太子太傅,晋爵夏国公,并且再一次赐姓李。从此,夏州拓跋氏自称李氏,夏州地区也因此而获得了定难军称号,统辖银、夏、绥、宥四州,这个领地的范围,大体上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南部毛乌素沙漠南沿、长城线以北之地,无定河穿流其境。至此,雄据一方的夏州地方政权也就正式建立了。
二、五代时期夏州地方政权的发展唐僖宗虽然借助方镇的力量,镇压了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起义,但方镇割据的局面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激烈。
公元885年,中尉田令孜为了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争夺盐铁之利,派邠宁节度使朱玫率领鄜州之兵同夏州拓跋思恭的军队合,共同讨伐王重荣,双方大战于沙苑和鄜州,夏兵战败。
公元886年,朱玫与王重荣、李克用等联兵犯长安,田令孜奉僖宗逃至凤翔,四月,朱玫进逼凤翔,十月,百官奉襄王李熳即皇帝位,改元建贞。僖宗命山南诸镇及夏州兵讨伐,拓跋思恭率军至绥州,闻李煴失败,回师夏州。
公元888年,拓跋思恭利用方镇混战之机,出兵攻占鄜、延,以弟思孝知留后,表请僖宗封其弟为鄜、坊、丹、瞿等州观察使,并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公元895年,拓跋思恭卒,其子仁佑早死,孙彝昌年幼,由其弟思谏为定难军节度使,此为拓跋氏世袭节度之始。同年三月,保大节度使李思孝请致仕,荐弟思敬自代。唐昭宗以思孝为太师,致仕,思敬为保大留后,旋授节度使,后徙武定军。
公元906年九月,静难节度使杨崇本率兵攻打夏州。
拓跋思谏请朱全忠发兵援救。全忠派遣匡国节度使刘知俊救援,大败杨崇本入侵之军。
公元907年,唐末农民起义军叛徒朱温杀唐末帝李柷,自立为帝,国号梁,建都汴,史称后梁。同年五月,朱温鉴于拓跋思谏表示愿意臣服,加封他为检校太尉兼侍中。公元908年十一月,思谏卒,由思恭孙彝昌继位。909年二月,彝昌为其部将高宗益所杀,三月,夏州诸将杀高宗益,推举彝昌族父蕃部指挥使李仁福为留后,朱温授李仁福为检校
西夏王国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这一时期,西夏与北宋(公元960~1127年)、辽(公元916~1125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金(公元1115~1234年)并立长达近二个世纪。如果从“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拓跋思恭所建立的夏州政权算起(始于公元881年),西夏历时比同时期的宋、辽、金更为长久。疆域上西夏境土之大,“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即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内蒙古部分地区,在那个时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对于西北地区的开发,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只因为蒙古灭西夏后,元人没有写出一部足够分量的西夏纪传体专史,致使留传下来的西夏史料因未被系统整理而以致愈来愈少。
一、夏州地方政权的建立公元873年,或其稍前,拓跋思恭占据宥州。唐开元二十六年曾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海勃湾一带建宥州,宝应后废,唐宪宗元和九年五月复置,距旧州城300里。元和十五年移治长泽,即今鄂托克旗东南城川古城。874年,爆发了著名的黄巢大起义。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建国号为大齐,年号金统,建立了农民政权。唐僖宗逃到四川,号召各道节度使出兵合围长安。881年,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响应僖宗号召,亲自率领夏州党项和其它少数民族军队数万人与鄜、延节度使李孝昌相约会师鄜州,共同镇压起义。同年四月,夏绥银节度诸葛爽投降黄巢,僖宗命思恭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留后。
拓跋思恭与陕西凤翔郑畋等四节度联军进攻长安,死伤甚众。七月,思恭屯东渭,黄巢派朱温、尚让迎击。八月,思恭遣弟思忠与战,死于阵中。思恭率军退至富平。十一月,黄巢部将孟楷乘唐各节镇观望不前之机,率军袭击富平。思恭战败,退回夏州。十二月,思恭缮甲训兵,重整旗鼓,请求出兵再战,僖宗传令嘉奖,赐其军号曰定难,并催促他及早率军入见。
公元882年正月,僖宗命宰相王铎兼中书令,充诸道行营都统,以思恭为京城南面收复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四月,思恭再次出兵,受王铎节制。八月,思恭率领8000精兵,不断对起义军发起进攻,受到僖宗的进一步重用,晋升为京城四面收复都统,权知京兆尹事。
公元883年四月,拓跋思恭随同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兵攻进长安,黄巢退出长安。七月,唐僖宗以拓跋思恭镇压黄巢起义有功,任命他为夏州节度使,加太子太傅,晋爵夏国公,并且再一次赐姓李。从此,夏州拓跋氏自称李氏,夏州地区也因此而获得了定难军称号,统辖银、夏、绥、宥四州,这个领地的范围,大体上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南部毛乌素沙漠南沿、长城线以北之地,无定河穿流其境。至此,雄据一方的夏州地方政权也就正式建立了。
二、五代时期夏州地方政权的发展唐僖宗虽然借助方镇的力量,镇压了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起义,但方镇割据的局面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激烈。
公元885年,中尉田令孜为了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争夺盐铁之利,派邠宁节度使朱玫率领鄜州之兵同夏州拓跋思恭的军队合,共同讨伐王重荣,双方大战于沙苑和鄜州,夏兵战败。
公元886年,朱玫与王重荣、李克用等联兵犯长安,田令孜奉僖宗逃至凤翔,四月,朱玫进逼凤翔,十月,百官奉襄王李熳即皇帝位,改元建贞。僖宗命山南诸镇及夏州兵讨伐,拓跋思恭率军至绥州,闻李煴失败,回师夏州。
公元888年,拓跋思恭利用方镇混战之机,出兵攻占鄜、延,以弟思孝知留后,表请僖宗封其弟为鄜、坊、丹、瞿等州观察使,并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公元895年,拓跋思恭卒,其子仁佑早死,孙彝昌年幼,由其弟思谏为定难军节度使,此为拓跋氏世袭节度之始。同年三月,保大节度使李思孝请致仕,荐弟思敬自代。唐昭宗以思孝为太师,致仕,思敬为保大留后,旋授节度使,后徙武定军。
公元906年九月,静难节度使杨崇本率兵攻打夏州。
拓跋思谏请朱全忠发兵援救。全忠派遣匡国节度使刘知俊救援,大败杨崇本入侵之军。
公元907年,唐末农民起义军叛徒朱温杀唐末帝李柷,自立为帝,国号梁,建都汴,史称后梁。同年五月,朱温鉴于拓跋思谏表示愿意臣服,加封他为检校太尉兼侍中。公元908年十一月,思谏卒,由思恭孙彝昌继位。909年二月,彝昌为其部将高宗益所杀,三月,夏州诸将杀高宗益,推举彝昌族父蕃部指挥使李仁福为留后,朱温授李仁福为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