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剑来 > 第三百四十四章 圣人驾临碧游府

第三百四十四章 圣人驾临碧游府(1/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埋河水神庙的庙祝老妪,是当地刺史府邸的亲信,除了刺史大人的引荐,她自己又花了许多家底银子,跟蜃景城礼部衙门打点关系,才得以占据这么个油水十足的位置,不知有多少练气士眼红,老妪先前以焚香高神的手段,跟碧游府告状,这会儿不用水神娘娘提点什么,自己就消停了,彻底没了报复的心思,不敢,万万不敢。  

大伏书院的年轻君子,放个屁都能崩死她了。  

大泉王朝为何数十年来蒸蒸日上,在桐叶洲中部隐约有诸国盟主之势?  

除了皇帝英明神武、文臣武将群英荟萃之外,其实所有人心知肚明,是因为蜃景城有一位君子坐镇,北晋、南齐这些传统强国,如今连书院贤人都没有一个。  

眼前这位书院君子,如此年轻,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威慑。  

而立或是不惑之年,艰辛考取状元郎,与少年神童一举夺魁,是天壤之别。  

庙祝老妪和那个返回岸上的老修士,像是两个等待夫子板子拍下的犯错蒙童。  

他们两位老百姓眼中的老神仙,与碧游府关系很一般,晓得水神娘娘打心底瞧不上他们,碍于刺史府和朝廷颜面,娘娘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捞钱一事,只要不过分,就不会与他们水神庙计较。  

只是今晚有些难熬了。  

因为水神娘娘和祠庙不再是他们的护身符。  

钟魁厉声呵斥道:“一个是负责祠庙香火的庙祝,一个是大泉朝廷的驻州修士,半点恻隐之心都没有,不问青红皂白,就要仗势行凶,难怪这埋河底下水鬼如此之多,大妖祸害之外,你们两个同样难辞其咎!”  

老妪和老修士吓得脸色雪白,书院夫子“正衣冠”后的金口玉言,任何一个字都重达万斤,可不是什么虚言。  

矮小女子沉声道:“埋河水鬼泛滥一事,主要还是我的过错。”  

钟魁一挥袖子,丝毫不卖水神娘娘的面子,“两回事!这两人职责如此重要,却想着事事省心省力,不肯多问半句,不愿多想半点,何等渎职!他们又不是那躺着享福的富家翁,在其位谋其政,在这里,他们一举一动,都涉及到朝廷的山水气运!”  

两人已经快要肝胆欲裂。  

看这架势,已经扯到了朝廷大义,若是年轻君子再往书院宗旨上边靠,他们两个岂不是要万劫不复?  

老妪率先跪地求饶,无非是些以后绝不再犯的言辞。  

老修士也弯腰作揖,说自己愧对朝廷信任,日后必然鞠躬尽瘁。  

钟魁冷哼道:“念在你们初犯,就由水神娘娘处置。”  

两人赶忙起身感谢,再向水神娘娘请罪。  

钟魁嫌两人实在碍眼,挥袖训斥道:“还不速速返回祠庙闭门思过,少在这边丢人现眼!”  

两人狼狈离去。  

钟魁转头对矮小女子正色道:“身为埋河水神,受万民供奉,你好歹管一管下边的人,别总盯着那条河妖。神道香火一事,可不只是打打杀杀,烧香百姓若是心诚,香火哪怕一年只有一炷,香火都不算断,可若是辖境内人人利欲熏心,来此烧香,只为索取,对你并无太多诚心,又能如何?数百年香火,香雾漫天,连大晚上,还有数百人在外边等着进庙烧香,声势比蜃景城的文庙和城隍阁都要大了,真正的香火多寡轻重,每天到底有几斤重,凡夫俗子不清楚,庙祝不清楚,你身为埋河水神,能不知道?若非灵感娘娘殿的存在,帮你拉拢了一大批诚心妇人的香火供奉,你早就被那天赋异禀的河妖,给铲平水神庙、踏破碧游府了!”  

矮小女子破天荒有些心虚和羞赧。  

钟魁不再言语。  

陈平安心湖已平静,两次游历浩然天下,外人提起齐先生和文圣老秀才,只有三次。  

宝瓶洲彩衣国的城隍爷沈温,藕花福地的老道人提到了顺序之说,再就是眼前这位水神娘娘,竟是读过了书,便成为文圣老秀才的…崇拜者,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仰慕,近乎痴迷,连陈平安都不敢说老先生的学问,至圣先师不过堪堪持平。崔东山当年说到自己昔年先生,只说文圣学问通天,在世间读书人眼中如日中天,并无与任何一位文庙神像圣人比较。  

何况向大伏书院请出一本儒家典籍,迎接供奉于祠庙之中,涉及到了一位神灵的金身根本,再者还牵扯到山水神祇梦寐以求的府邸升宫。  

陈平安对于这位矮小女子的决定,既震惊不解又由衷高兴。  

就好像世间人海茫茫,终于遇到了一个同道中人。  

钟魁对陈平安说道:“知道为何道理讲得通吗?不止是两巴掌的事情,甚至都不是我的君子身份。”  

陈平安确实好奇,诚心询问道:“怎么说?”  

钟魁神色慷慨道:“是我们儒家书院用一部部圣贤书籍,千年复千年的教化之功劳。七十二座书院,在九大洲立得住,使得山上山下,人人心生敬畏。若是书院夫子们,处处只靠武力,自然口服心不服,只会积弊丛生。我钟魁不过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罢了。”  

陈平安觉得有些古怪。  

钟魁当下的言行举止,跟平时可谓天差地别。  

当然,钟魁所说之理,挑不出毛病。  

钟魁眼珠子转悠几下,摆出竖耳聆听的姿势,笑出声,“先生总算走了,想必今夜风波,已经被我应付过去,因祸得福,哈哈,说不定下次返回书院,先生还会口头嘉奖我几句。”  

陈平安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