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先声龙权级战列舰(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纵弯曲。根据计算,同样布置6门火炮,采用三联装安装两个炮塔,要比双联装安装三个炮塔的方式,节约15的重量。在当时采用三联装炮塔,无疑是要冒相当大技术风险的,但为了高速,史司别无选择!(写到这里,作者用笔尖戳了戳史司,猪脚念念不忘的三联装炮塔!)
火力:
“龙权”级战列舰的主炮本身以中国具备制造经验的最强火炮——305毫米40倍径MK9型火炮为基础。将其扩大化设计而成(仍是英国传统的缠丝炮管)。其间得到了维克斯公司工程师的指导。三联装炮塔以同样具备仿制经验的BVI式炮塔为初始设计模板开发而来,并参考了同期各国相关炮塔设计,克服了原炮塔炮座直径过大的缺点(S44注:Fordable级炮座直径11.43米,KingEdward级炮座直径10.4米)。火炮布局是中国传统的背负式设计,因为中国并没有305毫米重型舰炮充足的产能,能像英国的“无畏”号战列舰,乃至德国后来的“拿骚”级和“赫尔戈兰”级战列舰那样,挥霍在无法发挥全部效力的火炮上。“龙权”级战列舰的主炮最大仰角为30度,以满足华俄战争中产生的大量对岸炮击任务的需求。每门主炮射速40秒1发。由于太平洋地区的能见度比大西洋地区要好的多,“龙权”级战列舰安装有壮美的高耸桅杆,以利于捕杀在视距范围内的任何敌舰,同时强化了无线电通信能力。
“龙权”级战列舰的152毫米副炮采用双联装电动炮塔,用于打击防护巡洋舰、鱼雷巡洋舰、驱逐舰等,副炮仍是和“龙昶”级战列舰一样的旧式152毫米45倍径炮,炮塔化布置使其射界更为优良。另在舰面安装了8门新式88毫米45倍径炮,用于对付鱼雷艇,这些88毫米炮都具备高射能力,以应付华俄战争中出现的轰炸飞艇带来的空中威胁。
同样是沿袭自华夏共和国海军一贯的传统,自甲午海战邓世昌殉难之后,中国自建新造的主力舰一概不安装鱼雷,原因其一是对战列舰的少量固定式鱼的实际效力存有很大疑虑,其二是减少危险性,其三是减轻重量。
“龙权”级战列舰的首尾司令塔上各安装了一座德制3米基线测距仪,10000米误差65米,16000米误差165米,用于主炮测距。舰桥上两舷各安装1座巴尔和斯特劳德(Barr&st肉d)公司6英尺基线FA3测距仪,用于副炮测距。
装甲:
丁酉战争中,日本“富士”级战列舰的12英寸主炮的6英寸炮罩被中国“龙扬”号战列舰的320毫米主炮击穿引起充填下濑zha药的备用弹爆炸,继而引爆弹药库。华俄战争中,多艘俄舰近距离被击穿炮塔或炮座引发弹药库爆炸,急速沉没,给华夏共和国海军官兵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史司根据以往战训,对弹药库及武器系统的装甲防护格外重视。由于动力舱段过长,仅保证涡轮机舱及蒸汽发电机舱等要害的装甲防护。占用空间巨大的锅炉舱的舷侧装甲被削弱,而通过内部小分舱达到间接防御的效果,一旦舷侧装甲被击穿,尽力将损害控制在一个小分舱的范围内。装甲厚度则参考了“无畏”号战列舰的布置。
机械:
中国从未有过设计建造功率如此巨大之涡轮机组的经验,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买!“龙权”级战列舰采用两套帕森斯式涡轮机,每套涡轮机包括一个高压轮机和一个低压轮机,四轴,直接传动,高压涡轮机驱动外轴,低压涡轮机驱动内轴。涡轮机发电机,电压225伏,功率2000千瓦。并列双舵。
采用重油煤炭混烧锅炉,正常情况下燃煤,需要高速航行时,向炉膛内喷洒重油助燃,以获得更高的蒸汽蒸发量。煤炭存放于舰体舷侧以及穹甲上的煤仓中,重油则储存于双层底中龙权级与环球航行:
“龙权”、“龙渊”两舰建成后,作为对美国大白舰队的回应,于1911年结伴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先后访问了新加坡、巴达维亚、开普敦、达喀尔、直布罗陀、君士坦丁堡、雅典、里斯本、朴次茅斯、威廉港、纽约、哈瓦那、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瓦尔帕莱索、旧金山、檀香山、横滨。
1911年6月24日两舰参加了英王乔治五世加冕庆典的阅舰式。6月21日,“龙权”与“龙渊”二舰同各国前来参加阅舰式的军舰以及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全部在朴次茅斯港外南面2.2海里处的斯匹赫德水域集结完毕。6月24日,乔治五世国王偕王后在斯匹赫德水域校阅多国舰艇编队。据英方宣称,此次校阅参与国之多,舰艇之众,军容之盛,为英国历史之最。是日上午11时许,乔治五世国王与玛丽王后在第一海务大臣的陪同下,与各国所遣专使及本国阁员并皇家贵族,乘着大型豪华游艇3艘,自朴次茅斯港徐徐驶出。当3艘校阅艇驶出朴次茅斯港口时,英国皇家海军旗舰首先施放礼炮一响,接着,所有参阅舰艇按规定时间间隔,同时鸣炮21响。霎时,隆隆炮声响彻碧海,滚滚硝烟弥漫蓝天。英王乘坐校阅艇一一校阅军舰,每到一舰,该舰乐队高奏英国国歌和本国国歌,官兵肃立致敬。一俟奏乐完毕,官兵们一齐挥动军帽,三呼“Hurrah!”(万岁!)乔治五世国王与玛丽王后神
火力:
“龙权”级战列舰的主炮本身以中国具备制造经验的最强火炮——305毫米40倍径MK9型火炮为基础。将其扩大化设计而成(仍是英国传统的缠丝炮管)。其间得到了维克斯公司工程师的指导。三联装炮塔以同样具备仿制经验的BVI式炮塔为初始设计模板开发而来,并参考了同期各国相关炮塔设计,克服了原炮塔炮座直径过大的缺点(S44注:Fordable级炮座直径11.43米,KingEdward级炮座直径10.4米)。火炮布局是中国传统的背负式设计,因为中国并没有305毫米重型舰炮充足的产能,能像英国的“无畏”号战列舰,乃至德国后来的“拿骚”级和“赫尔戈兰”级战列舰那样,挥霍在无法发挥全部效力的火炮上。“龙权”级战列舰的主炮最大仰角为30度,以满足华俄战争中产生的大量对岸炮击任务的需求。每门主炮射速40秒1发。由于太平洋地区的能见度比大西洋地区要好的多,“龙权”级战列舰安装有壮美的高耸桅杆,以利于捕杀在视距范围内的任何敌舰,同时强化了无线电通信能力。
“龙权”级战列舰的152毫米副炮采用双联装电动炮塔,用于打击防护巡洋舰、鱼雷巡洋舰、驱逐舰等,副炮仍是和“龙昶”级战列舰一样的旧式152毫米45倍径炮,炮塔化布置使其射界更为优良。另在舰面安装了8门新式88毫米45倍径炮,用于对付鱼雷艇,这些88毫米炮都具备高射能力,以应付华俄战争中出现的轰炸飞艇带来的空中威胁。
同样是沿袭自华夏共和国海军一贯的传统,自甲午海战邓世昌殉难之后,中国自建新造的主力舰一概不安装鱼雷,原因其一是对战列舰的少量固定式鱼的实际效力存有很大疑虑,其二是减少危险性,其三是减轻重量。
“龙权”级战列舰的首尾司令塔上各安装了一座德制3米基线测距仪,10000米误差65米,16000米误差165米,用于主炮测距。舰桥上两舷各安装1座巴尔和斯特劳德(Barr&st肉d)公司6英尺基线FA3测距仪,用于副炮测距。
装甲:
丁酉战争中,日本“富士”级战列舰的12英寸主炮的6英寸炮罩被中国“龙扬”号战列舰的320毫米主炮击穿引起充填下濑zha药的备用弹爆炸,继而引爆弹药库。华俄战争中,多艘俄舰近距离被击穿炮塔或炮座引发弹药库爆炸,急速沉没,给华夏共和国海军官兵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史司根据以往战训,对弹药库及武器系统的装甲防护格外重视。由于动力舱段过长,仅保证涡轮机舱及蒸汽发电机舱等要害的装甲防护。占用空间巨大的锅炉舱的舷侧装甲被削弱,而通过内部小分舱达到间接防御的效果,一旦舷侧装甲被击穿,尽力将损害控制在一个小分舱的范围内。装甲厚度则参考了“无畏”号战列舰的布置。
机械:
中国从未有过设计建造功率如此巨大之涡轮机组的经验,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买!“龙权”级战列舰采用两套帕森斯式涡轮机,每套涡轮机包括一个高压轮机和一个低压轮机,四轴,直接传动,高压涡轮机驱动外轴,低压涡轮机驱动内轴。涡轮机发电机,电压225伏,功率2000千瓦。并列双舵。
采用重油煤炭混烧锅炉,正常情况下燃煤,需要高速航行时,向炉膛内喷洒重油助燃,以获得更高的蒸汽蒸发量。煤炭存放于舰体舷侧以及穹甲上的煤仓中,重油则储存于双层底中龙权级与环球航行:
“龙权”、“龙渊”两舰建成后,作为对美国大白舰队的回应,于1911年结伴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先后访问了新加坡、巴达维亚、开普敦、达喀尔、直布罗陀、君士坦丁堡、雅典、里斯本、朴次茅斯、威廉港、纽约、哈瓦那、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瓦尔帕莱索、旧金山、檀香山、横滨。
1911年6月24日两舰参加了英王乔治五世加冕庆典的阅舰式。6月21日,“龙权”与“龙渊”二舰同各国前来参加阅舰式的军舰以及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全部在朴次茅斯港外南面2.2海里处的斯匹赫德水域集结完毕。6月24日,乔治五世国王偕王后在斯匹赫德水域校阅多国舰艇编队。据英方宣称,此次校阅参与国之多,舰艇之众,军容之盛,为英国历史之最。是日上午11时许,乔治五世国王与玛丽王后在第一海务大臣的陪同下,与各国所遣专使及本国阁员并皇家贵族,乘着大型豪华游艇3艘,自朴次茅斯港徐徐驶出。当3艘校阅艇驶出朴次茅斯港口时,英国皇家海军旗舰首先施放礼炮一响,接着,所有参阅舰艇按规定时间间隔,同时鸣炮21响。霎时,隆隆炮声响彻碧海,滚滚硝烟弥漫蓝天。英王乘坐校阅艇一一校阅军舰,每到一舰,该舰乐队高奏英国国歌和本国国歌,官兵肃立致敬。一俟奏乐完毕,官兵们一齐挥动军帽,三呼“Hurrah!”(万岁!)乔治五世国王与玛丽王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