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八百十四章 恩欲归己,怨使谁当

八百十四章 恩欲归己,怨使谁当(3/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联想到这段时间发生的种种,说道:“韩公,写诏书,对行知夺情吧。”  

看样子起用郑朗是谓必然,不如让韩琦主动提起,有这个前提,至少韩琦还能保住第一号首相,郑朗顶多是二号首相。自己肯定是下去了,但韩琦在朝堂,自己未必没有起复之时。  

韩琦还是不说话。  

到这时候,台谏大臣才醒悟过来,不对啊,皇上看样子要对欧阳修下手。  

言臣苏寀吴申等人开始弹劾欧阳修。这几年台谏奋斗史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一部进化史,一个个变得聪明了,想倒下两个中书大臣不可能的,一个个来,欧阳修与韩琦互为倚背,倒下欧阳修再来倒韩琦就变得容易,否则中书仍然是黑暗一片。  

而且台谏这几年苦逼的,让两人弄下去几十名言臣,一度使台谏两大机构只剩下两名言臣,就是吕夷简丁谓在世,也从未有过这么嚣张。弹劾书上,不报,赵顼也没有斥责。  

不好言明的,尽管对欧阳修不满,毕竟是自己老师之一,又是两朝顾命大臣之一,自己下诏书,显得太过薄情。  

这就是一个信号。  

更多大臣一窝蜂上去,就差一点对欧阳修拳打脚踢。只有一个人没有吭声,司马光结束省试后出来,一直没有表态。欧阳修是倒定了,但还有一个人呢。  

欧阳修坚持不下去,主动写出辞呈。赵顼看到辞呈连稍稍挽留一下的动作也没有,马上批准,罢欧阳修参知政事,知亳州。  

欧阳修临行前说了八个字:“恩欲归己,怨使谁当?”  

这就是范仲淹责问王曾,王曾说的话。一个个将政绩往自己身上扒,过错谁来担当呢?  

曾公亮翻白眼睛,欧阳永叔,你也太无耻了吧。居然敢与王曾相比,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四人乃是真宗末年与仁宗初年四大名相,每一个人不仅有吏治之才,道德也有赫然古人之风,后世当中仅有范仲淹能相比之,要么现在有郑行知,前面五人,连郑行知都望而生畏。你欧阳修算什么?  

欧阳修却不是要拿自己与王曾作比较,他心知肚明,也不敢。  

其实说这句话颇有感慨的,我虽然做得不好,若没有我与韩琦二人拼命地维护你那个疯狂的老子,赵曙能顺利当上皇上,或者能顺利将这三年多时间过渡吗?说不定早让曹太后将你老子废掉。那么还有没有你这个皇上?  

况且我们鼎力相扶你将皇位过渡,财政是出现黑洞,但这几份功劳难道不大吗?你才做皇上没几个月,居然就做下卸磨杀驴的事。  

欧阳修离开朝堂了,走的时候很安静,没有一个大臣来相送,心灰意冷之下,在亳州连写四份辞表,要求致仕,赵顼不准。但随即又回到朝堂之上,乃是郑朗召他回来的,那将是最有意思的一幕。然而他没有坚持住,犹豫再三,居然在无数大臣目瞪口呆中,真的回来。  

欧阳修下,赵顼对诸宰执说道:“朕想授命一人为参知政事。”  

韩琦说道:“陈旭可以为参知政事。”  

陈旭本来也是御察御史,吕诲等人弹劾他阴结宦官,出知定州,治平二年,朝堂上因濮仪之争,与两府产生分裂,韩琦想控制两府,于是将陈旭召回京城,出任为枢密副使。  

关于陈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韩琦知扬州时,后花园有一株奇芍药花,分开四岔,每岔各开一朵花,花很奇特,花瓣上下都是红色的,中间却有一圈黄蕊,名叫金缠腰,传说如果出现这种花,扬州城就要出宰相。韩琦看到此花开,邀请王珪、王安石、陈升之三位前来做客,并且将这四朵花摘下来赏戴于胸前。结果数十年后,四人分别为宰相。  

因为历史改革,这段经历没有了,但并不妨碍韩琦与欧阳修早先对王安石的欣赏。  

更证明了韩琦与陈旭之间关系,此人也算是韩琦的心腹之一。  

并且陈旭为枢密副使,以资转参知政事也是可以的。  

可是诸人心中耻之,心想,如今了,韩稚圭,你还想再来啊。  

赵顼也不可能让他继续再来,盯着韩琦说道:“吴奎辅立先帝,其功更大,当越次用之。”  

韩琦还想说什么,最终没有反对。  

大臣出了大殿,许多人长松一口气,新时代终于到来了,以前韩琦欲所欲为,甚至能将一台一谏差一点弄成光杆司令。但如今提荐一名参知政事,皇上都不准许。  

想到这里,许多人正大光明地看着西方,西方有州,名郑州,郑州不要紧,乃是郑州的一个人。(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