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八百十四章 恩欲归己,怨使谁当

八百十四章 恩欲归己,怨使谁当(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汉宣帝又乃是霍光所立,与仁宗能相比吗?仁宗一是先帝真正皇亲,二赐于先帝天下,此乃天地之恩,岂可相忘也。”  

说完翻起大眼睛看着赵顼。  

怎么的。你老子为这个皇考弄得家不象家。国不象国。你又想来?  

赵顼摆手。  

这是赵顼眼下让外界迷惑的地方,与赵曙不同,赵顼的江山实打实来自老爹,又是亲生的爹。能不替生父说话吗?  

但是想错了,赵顼开始记事时,赵允让差不多也快去世,对这个爷爷。他没有那么在乎,心理与高滔滔差不多。能记住的,却是赵祯对他的教诲,印象中赵祯是非常不错的,和蔼可亲,又给了这一脉天下江山。甚至赵祯不介意自己的感伤,让他打着陪姑姑的旗号,一道去郓州,在郑朗麾下学习了一年多时间。  

想一想,父亲的疯狂。若没有这段时间的经历,必然会有更多的大臣倒戈。也是这段经历,使是曹太后对自己十分客气慈爱。不然以父亲作为,还有这个黑窟窿,汉穆帝的事未必不会发生。  

没有原来时空历史的对比,是容易让人产生这种想法。  

但郑朗若真的反水,寻找一个比较好的宗室子弟,运用智慧与曹太后联手,未必弄不下来赵曙。  

再加上郑朗的灌输,对赵祯,赵顼十分仰慕。总之,认为自己父亲做法十分过分。终是父亲,有的也不大好说。叹了一口气道:“此为欧阳修所误也。”  

吴奎想号淘大哭,皇上能这么认识,濮仪之争终于到了结束时候。不然它还是一个超级大的火药包,随时能发作。激动之下,差一点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压住心中激荡,说道:“不但欧阳修,韩琦在此事上也亦失众心,臣虽数次因此为韩琦相斥责,但天下公论,不敢于君前有所隐。”  

说话的辰光,赵顼仍没有流露出对欧阳修与韩琦任何想法的动态,外界继续认为二人得宠于赵顼。  

因此当时吴奎还没有反应过来,几天后才醒悟,自己这个脑袋真不够用啊。几天后又含蓄地进言道:“陛下宜推诚以应天,天意无它,合人心而已。若至诚格物,物莫不以至诚应于上,自然感召和气。今民力困极,国用窘乏,直须顺成,然后可及它事也。帝王之职,所难在判别忠邪,其馀庶务,各有司存,但不使小人得害君子,君子常居要近,则自治矣。”  

没有指名道姓。  

但意思还不明白吗?皇上想要国家好,不能再用小人。  

赵顼会意,便说尧时还有四凶在朝。  

也没有指名道姓,但话说到这份上,等于指名道姓了,并且用尧时四大凶人饕餮,浑沌,穷奇和梼杌来与韩琦、欧阳修相比。  

吴奎又激动得差一点一口气没有憋过来,拼命地使心情冷静,道:“四凶虽在,不能惑尧之聪明。”  

看了一眼赵顼,赵顼也不生气,这是一个隐晦的比喻,那是尧,陛下,你离尧还差了好远,尧能用,你能用吗?继续道:“圣人以天下为度,何所不容。未有显过,固宜包荒,但不可使居要近耳。”  

就算你想包容韩琦,也不能让他们呆在中书。  

得到了郑朗在郑州呼应,朝中又有王陶、张方平与司马光以及吴奎,富弼在做指导,赵顼一颗心定了。  

于是将两制两府,以及台谏、三司官员一起召集。  

让韩绛将那本账册再度拿来,说道:“四年之内,两遭大丧,朕看了一下国家出纳,触目惊心。诸卿,有何良谏,尽管说出。”  

说得十分客气,与两府无关,也与赵曙无关,乃是两次大丧花了许多钱,才出现这个亏空。  

但什么样的大丧能用掉这么多钱?即便赏赐,三千万缗足矣。还有山陵,唐朝以山为陵,所以称为山陵,往往一凿就是几十年。宋朝仅是陵,与山半点关系也没有。就是这个山陵用度,银行监还顶了大半,又能有多少用度?  

韩琦与欧阳修脸色大变,连同文彦博脸上都不大好看。主要职责是东府,西府也有失误的。其他大佬们则是脸色沉重地翻阅着账册。有的人脸色凝重,有的人脸色黑暗,有的人想要骂娘,有的人在冒汗。  

就没有一个大臣说话。  

因为这个黑洞,当时大家心情沉重,居然遗忘了一件重要的事。  

欧阳修走出来。对韩琦低声说道:“韩公。此陛下对你我不满也。”  

“永叔。真有失,乃是先帝。若非是为了辅助先帝,濮仪争使朝堂分裂,何至于此。”  

“韩公。只怕他人不做此言语。”  

韩琦看了看天,不知道在想什么。  

“你我未作努力?前面国家财政溃坏,后面我数出诏书,让王安石前来京城赴职。此子善长经营之道,以图使国家财政转危为安。此不是为了国家乎?”  

再怎么说,王安石也是郑朗的学生。  

公道的评价,两人绝对不是秦桧与蔡京之流,但将真相剥开,与贤臣也无关系。在赵曙神经病逼迫下,也许换上其他大臣,未必会好在哪里去。可韩琦与欧阳修也与好字,沾不上边。  

史上中书数诏王安石,王安石未至。有人讥他刻意养伪名,有人赞扬他孝。还有人说王安石睿智,不想在赵曙朝趟那一滩子浑水。但现在,中书诏王安石,王安石更不会进入朝堂。  

欧阳修说的是事实,可就是王安石来了,这个黑窟窿能弥补上吗?  

韩琦还是不言语。  

欧阳修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