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五十五章 罚与赏(3/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那么就散吧。此次治河,可能耗费两亿多缗钱,乃是自古以来未曾有过之事,至于人选,诸卿也可以替国家想一想,不能以私心而推人,勿必要有一技之长。”
让大家散朝。
郑朗默然大半天,有点儿晕,不能以私心推人。李璋与史志聪算是怎么一回事?
并没有结束。听闻朝廷任命后,贾昌朝亲自写了一封奏折。用快马递到京城,说俺也老了,陛下对臣一直很信任,无以回报,让臣学习黄忠,替陛下效力,让臣担任治河副使吧。
本来就是一锅沸腾的铁水,贾昌朝这封奏折更象一大桶硝化甘油投到这个大铁锅里面。
郑朗刚一出来,被韩琦一下子拦住,说道:“行知,李璋可真是你推荐的?”
郑朗不喜撒谎,只能支吾。
“行知,你怎能也糊涂了,以媚悦君?此次治河,非同小可,一旦有事,君这个责任可承担得起?”
韩琦大义凛然,郑朗不知怎么回答。突然灵机一动道:“稚圭兄,你只关注了治河,可关注内宫一事?若此案掀动起来,会给国家带来怎样的风暴?”
韩琦脸色一变。
后世皆说王忠嗣死得冤,若王忠嗣与太子走得不那么太近,能不能冤死?这样的秘闻居然传入韩绛耳朵里面,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有人授意的。若是有人授意的,那么从大臣,到后宫,甚至包括富弼、文彦博,自己与庞籍,甚至后宫两位培养的接班人,曹皇后,与十阁都会毫不客气地卷进去,引发的动荡有可能比商胡埽、六塔河出事还要严重。
韩琦脸上浮起一朵朵乌云,道:“行知,可有良策?”
“我初来京城,有什么良策?”郑朗一摊手说道。
韩琦不作声,无论怎么卷,与郑朗没关系的,道:“行知,不可藏拙,此乃为国家计也。”
为国家计?郑朗不会当真,继续不答。
“行知!”
郑朗有些晕,道:“前段时间你们中书做过什么事?”
“没做啊。”
“仁啊,仁。”
“哦,那件事啊,那件事乃是彦国做的,与我没有多大关系。”
指的是六月发生的一件事,按照故例,每隔三年一次南郊大祭,皇上要加一次尊号,但自康定年间以来,让赵祯罢之不受。于是富弼请赵祯加尊号“大仁至治”。
知谏院范师道上书道,这些年灾害之多,前世未见,这时崇尚虚文,非所以答天戒。知制诰刘敞也进谏道,尊号非古礼,陛下不加尊号二十年了,为什么要一旦增虚号而损实德。
赵祯说道:“朕意当谓如此。”
于是富弼先后上表五次,赵祯皆不许。
这个尊号赵祯能受之,论仁,没有一个皇帝能做到赵祯这地步。不过中书几位大佬是否在拍马屁,很让人怀疑。
郑朗说道:“稚圭,你若再装,休怪我以后不认识你了。”
“行知,我装什么呀?”
郑朗要甩袖子离开。
韩琦看郑朗象是动真格的,忽然喜道:“行知,我明白了,我明白了,真不是装,论智谋,我哪里及你啊。”
不是智谋,而是阴谋。
郑朗不计较他话音里指的是什么,道:“我真心助你们,莫要动心机。”
心里说道,小样,还与我装。
就是没有这个计策,赵祯也不会因为几顶绿帽子,掀起滔天巨案,不过郑朗得将几个大佬视线转移走,否则一旦也插手到河工当中,仅是人事,没有一年时间都搞不定。
韩琦乐颠颠地去中书,当真不懂?昨天一夜都没有睡好觉,不但他,富弼与庞籍、大宋皆差不多。
郑朗看着他背影离去,心里面道,黄河啊黄河。不过虽人事让他感到头痛,但反过来也是一种好事,现在皆当成了宝贝,比勒辅局面要好得多,那不是宝贝,而是烫手的山芋。
刚到家中不久,就来了两个客人,两个郑朗很不想见到的客人。
一个是李璋,对李璋郑朗也不恶,李用和数子当中此子最有出息,为人低调,颇有李用和之风。
还有一个人,她才是郑朗最不想看到的人,李用和的妻子。
让大家散朝。
郑朗默然大半天,有点儿晕,不能以私心推人。李璋与史志聪算是怎么一回事?
并没有结束。听闻朝廷任命后,贾昌朝亲自写了一封奏折。用快马递到京城,说俺也老了,陛下对臣一直很信任,无以回报,让臣学习黄忠,替陛下效力,让臣担任治河副使吧。
本来就是一锅沸腾的铁水,贾昌朝这封奏折更象一大桶硝化甘油投到这个大铁锅里面。
郑朗刚一出来,被韩琦一下子拦住,说道:“行知,李璋可真是你推荐的?”
郑朗不喜撒谎,只能支吾。
“行知,你怎能也糊涂了,以媚悦君?此次治河,非同小可,一旦有事,君这个责任可承担得起?”
韩琦大义凛然,郑朗不知怎么回答。突然灵机一动道:“稚圭兄,你只关注了治河,可关注内宫一事?若此案掀动起来,会给国家带来怎样的风暴?”
韩琦脸色一变。
后世皆说王忠嗣死得冤,若王忠嗣与太子走得不那么太近,能不能冤死?这样的秘闻居然传入韩绛耳朵里面,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有人授意的。若是有人授意的,那么从大臣,到后宫,甚至包括富弼、文彦博,自己与庞籍,甚至后宫两位培养的接班人,曹皇后,与十阁都会毫不客气地卷进去,引发的动荡有可能比商胡埽、六塔河出事还要严重。
韩琦脸上浮起一朵朵乌云,道:“行知,可有良策?”
“我初来京城,有什么良策?”郑朗一摊手说道。
韩琦不作声,无论怎么卷,与郑朗没关系的,道:“行知,不可藏拙,此乃为国家计也。”
为国家计?郑朗不会当真,继续不答。
“行知!”
郑朗有些晕,道:“前段时间你们中书做过什么事?”
“没做啊。”
“仁啊,仁。”
“哦,那件事啊,那件事乃是彦国做的,与我没有多大关系。”
指的是六月发生的一件事,按照故例,每隔三年一次南郊大祭,皇上要加一次尊号,但自康定年间以来,让赵祯罢之不受。于是富弼请赵祯加尊号“大仁至治”。
知谏院范师道上书道,这些年灾害之多,前世未见,这时崇尚虚文,非所以答天戒。知制诰刘敞也进谏道,尊号非古礼,陛下不加尊号二十年了,为什么要一旦增虚号而损实德。
赵祯说道:“朕意当谓如此。”
于是富弼先后上表五次,赵祯皆不许。
这个尊号赵祯能受之,论仁,没有一个皇帝能做到赵祯这地步。不过中书几位大佬是否在拍马屁,很让人怀疑。
郑朗说道:“稚圭,你若再装,休怪我以后不认识你了。”
“行知,我装什么呀?”
郑朗要甩袖子离开。
韩琦看郑朗象是动真格的,忽然喜道:“行知,我明白了,我明白了,真不是装,论智谋,我哪里及你啊。”
不是智谋,而是阴谋。
郑朗不计较他话音里指的是什么,道:“我真心助你们,莫要动心机。”
心里说道,小样,还与我装。
就是没有这个计策,赵祯也不会因为几顶绿帽子,掀起滔天巨案,不过郑朗得将几个大佬视线转移走,否则一旦也插手到河工当中,仅是人事,没有一年时间都搞不定。
韩琦乐颠颠地去中书,当真不懂?昨天一夜都没有睡好觉,不但他,富弼与庞籍、大宋皆差不多。
郑朗看着他背影离去,心里面道,黄河啊黄河。不过虽人事让他感到头痛,但反过来也是一种好事,现在皆当成了宝贝,比勒辅局面要好得多,那不是宝贝,而是烫手的山芋。
刚到家中不久,就来了两个客人,两个郑朗很不想见到的客人。
一个是李璋,对李璋郑朗也不恶,李用和数子当中此子最有出息,为人低调,颇有李用和之风。
还有一个人,她才是郑朗最不想看到的人,李用和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