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宝瞳 >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英国马剑金币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英国马剑金币(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英国马剑金币“欢迎各位尊贵的先生、女士们,在今天晚上参加这次慈善晚宴!作为主人,我非常欢迎各位的到来!”在一阵掌声后,埃斯肯纳齐继续道:“今天晚上的慈善拍卖中,将会出现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拍品,希望大家能够踊跃竞拍!而竞拍所得的善款,我们将捐给英国500家孤儿院,以帮助那些可怜的孩子们度过不幸的童年!…让上帝的荣光照亮整个英国,为不幸的人们带来福音!”  
刘东对基督教或者分支的天主教、东正教之类的西方宗教没什么感觉,但是看着周围其余人在埃斯肯纳齐说完后,一幅合掌默默祷告的样子,刘东也不得已装了一下。  
“好了!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荷加斯先生,他是拍卖行业中一位受人尊敬的‘白手套’,同时也是本次慈善拍卖的主持者!”  
在热烈的掌声中,一位身穿黑色西装,白色衬衫上领口位置打着红色领结,头上金发打理的光亮而又柔滑,一幅英伦绅士范的中年白人,面带笑容的走上了拍卖台。  
先是朝着前方围坐的宾客微微鞠躬后,接过话筒的荷加斯面带笑容道:“很高兴这次能得到埃斯肯纳齐先生的邀请,并主持这次慈善拍卖!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次慈善拍卖能够圆满完成!谢谢!”  
一阵热烈的掌声后,埃斯肯纳齐道:“非常感谢荷加斯先生刚才的话,我们也衷心希望,可以借助这次慈善拍卖会,筹得更多的善款!…那么现在让我们把拍卖台交给荷加斯先生!”  
在埃斯肯纳齐说完,转身下台后。荷加斯开口道:“很感谢埃斯肯纳齐先生的信任!现在,让我们来看本次拍卖会的第一件拍品!”  
荷加斯话落,投影仪的背景布上清晰的出现了一组三枚金币的图像,金币正面是人物头像,背面则是一副骑马战士的图像,当然刘东知道背面的图像严格来说叫‘圣.乔治斩海妖图’!  
“18世纪。乔治四世时期三枚马剑金币,两枚一英镑金币,以及一枚二分之一英镑金币!底价3万英镑,每次加价不少于500英镑,现在开始竞价!”  
马剑金币,又称索维林金币,即1英镑。  
在1489年,由英王亨利七世首先发行,而后随着英国逐步成为日不落帝国。马剑金币几乎成为了世界通行金币。  
500多年来以来,马剑金币的外观始终保持一致,甚至直到今天仍然在英国铸造,并流通。  
多年以来,马剑金币正面一般是各时代英国君主的头像,背面则永远是圣.乔治斩海妖图,金币的最下边则是制造发行的年份!  
而且,马剑金币的特点在于。金币上面并没有一般硬币常见的国家国号,仿佛就是专门为了成为世界性的流通性金币而铸造的。另一个就是没有面值。想要判断1英镑,还是1/2英镑,只能通过金币直径大小来判断。  
对刘东而言,这三枚乔治四世时期的马剑金币并不是太珍贵。像当初,他在加勒比海打捞沉船的时候,就已经从海底打捞出水了太多的金币!既有西班牙的双柱。也有英国的马剑!甚至不少都要比现在拍卖的这三枚价值更高,时间更久远。  
看着三枚马剑金币的拍卖价不算的飙升,坐在刘东边上的梅雪悄声道:“小东,这三枚金币,你要竞拍吗?”  
“不。我对它们不感兴趣,怎么了?”刘东摇了摇头后道。  
梅雪的解释,让刘东多少有些哭笑不得,“小雪,‘收藏’只是收藏自己感兴趣的古玩而已,可不是包罗万象什么都要,那是博物馆才干的事!”  
虽然成立一家世界级的大型综合博物馆是刘东一直以来的目标,但专业级的私人收藏,跟博物馆可是两回事。  
个人收藏,很多时候都有自己独特的喜好。比如,我喜欢瓷器,那我就着重收藏瓷器,其他陶器也可能会考虑。但如果换成青铜器就不一定了。如果手里淘到好的青铜器或者书画,专业的收藏者,一般都会把玩一阵后交流出去,然后换回自己想要的瓷器藏品!  
有进有出,有所侧重,这才是真正细水长流的收藏!  
如果只是奉行饕餮之道,除非你还有其他行业可以赚钱,或者像刘东一样拥有非凡的能力,否则最后就成了真正的‘一场空’!  
“原来是这样!”  
听完了刘东的收藏知识普及,梅雪也瞬间明白过来。  
而这时候,第一套拍品,三枚马剑金币也以8万英镑的价格被一个中年白人拍走了!  
“感谢约翰先生的慷慨,现在让我们来看第二件拍品!”  
在荷加斯话落后,投影仪幕布上出现了一件青花缠枝莲纹的玉壶春瓶!  
对于这件瓷器,刘东连看都不用看,肯定是中国的瓷器。  
而且刘东还一眼便看出了,这件青花玉壶春瓶上,带有浓郁的嘉庆时期的瓷器风格。  
作为乾隆的后继者,嘉庆时期的瓷器烧制,仍然沿袭乾隆朝的风格,制瓷工艺还保持较高的水平。  
但清代自嘉庆朝起,大清王朝的综合国力明显下降。为了节省开支,朝廷已不再向御窑厂派专司其事的督陶官,而改由地方官兼管。此时皇家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种和数量上大为缩减,瓷器生产只能沿袭旧制,没有力量进行创新,许多成本高的瓷器也不再烧造。  
到了嘉庆后期,青花瓷更是以日用瓷、粗瓷为主,陈设瓷逐渐减少。无论从瓷器的质量还是艺术水准来看,都远不如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