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春闺记事 > 第353节失火

第353节失火(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顾瑾之尽了努力。  
她的手,摸索到了朱仲钧身上。  
仿佛一只雀儿落在肩头,朱仲钧一动不动,生怕惊扰得那雀儿又飞了。  
他全由顾瑾之做主。  
顾瑾之吻住了他的唇。  
男人和女人那么点事,顾瑾之并不陌生。  
她知道怎么继续。  
手探到了朱仲钧衣领的边缘,用力就能将他的衣裳褪去。  
上次,顾瑾之褪了朱仲钧的衣裳,然后就不了了之。  
一样的把戏,不足以玩两次。  
这次如果主动脱了他的衣裳,就不能再退缩。  
顾瑾之心里顿时五味杂陈。  
她犹豫着。  
朱仲钧明白她的犹豫,一个翻身,就将顾瑾之压在身上。  
他吻了吻她的面颊,低声道:“今天我也没什么兴致。你的心意,我知道。我不争朝夕,长长久久才好。你别委屈。你委屈,我更难堪,反而不好。”  
顾瑾之在心里叹了口气。  
她的手,揪住了朱仲钧的衣领,想要挽留他一下。  
可心里的抵抗,让她的挽留没什么说服力。  
朱仲钧就侧身,睡到了她身边。  
在被窝里,他拉住了顾瑾之的手,和她十指相扣,很用力。  
他手指纤长,骨节分明,顾瑾之能感受他的热量,心里团起了一阵暖意。  
太后时刻关注顾瑾之和朱仲钧的情况。  
大婚一个月之后,朱仲钧和顾瑾之仍没睡过…  
太后越发着急。喊了顾瑾之,又问了一回。  
“…该用药,就用药吧。”太后道,“哀家叫常顺去宫外头买。不走御药房。”  
宫里不准从外头带东西进来。  
太后为了朱仲钧,要公然违反宫规,叫常顺偷偷摸摸从外头弄药进来。  
要是被抓,传开了,以后宫规就变得没有力度了。  
太后着急,顾瑾之就更不安。  
她十分愧疚。  
可是她仍坚持不要用药。  
虽然用药可以不喝,偷偷倒掉。可药在哪里煎?宫里起了明火,是保不住的,肯定有人察觉。  
到时候,太后需要隐瞒的更多。  
越是隐瞒。漏洞就越大。说不定最后还会惊动皇帝。  
顾瑾之不想让皇帝也误以为朱仲钧不能。  
“母后。王爷身子没事。他仅仅是受了惊吓。药都带着几分毒性,用下来,毒残留身子里。迟早也要激发出来,又添一桩病。”顾瑾之道,“王爷是在曦兰殿受了惊吓,不如让我们出宫去….”  
出宫去,也需要借口。  
太后沉默着。  
当天夜里,临近御花园的降萼宫走水。  
这个年代的皇宫都是木制建筑,像秋高气爽的时节容易走水。虽然不吉利,却也不算大事。  
太后却大做文章,不仅着工部立马着手修建,还有祈福、祭祀。  
她对此很重视。让原本不甚在意的皇帝也重视起来。  
“仲钧大婚,乃是大吉。走水总归不吉,别冲撞了他。”太后对皇帝道,“仲钧在宫里住了快一个月。哀家记得,之前亲王大婚,也只是在宫里住一个月。而后因你父皇仁爱兄弟,你几个皇叔大婚的时候,皆特住了三个月。到了你兄弟们,就循了此例。  
虽说大政三年不改其父之志,皇上登基也多年了。规矩改改,也是陛下对兄弟的仁爱。”  
宫里失水,皇帝正担心是上苍警示他。  
他也在想自己是哪里失德了。  
如今太后说让仲钧出宫,既不用冲撞仲钧,也体现皇帝对兄弟的仁爱,乃是积德之举。  
“母后所言甚是。”皇帝笑着道,“每朝都有每朝的规矩。像亲王,不惯于住在宫里,非得住三个月,他们也受拘束。以后亲王大婚,愿意住三个月就三个月,一个月就一个人。宫里走水,怕是得罪了天神,别牵连仲钧。朕明日叫钦天监择了日子,安排仲钧和小七出宫。”  
太后笑了笑。  
她的目的达到了。  
那降萼宫临水,平素不宜起火,是太后赏荷花专用的。  
好些年没有翻修了。  
今年盛夏大雨,降萼宫就多处漏雨。  
内侍禀给太后。  
太后想着天下大治,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不宜铺装,就驳回了翻修降萼宫的话。  
直到朱仲钧出了这种事,太后心疼儿子,才借了降萼宫做文章。  
很快,钦天监就择好了日子。  
顾瑾之和朱仲钧十月十六出宫,住在庐阳王府别馆。  
出了宫之后,照规矩,亲王应该半个月之内离开京城。  
什么时候离京,皇帝不会再催促,需得亲王自己识趣。  
住久了,朝臣会催的。  
一般半个月内,皇帝和朝臣都是宽容的。  
太后却下了懿旨,留朱仲钧和顾瑾之到过年。  
照规矩,朱仲钧和顾瑾之应该在宫里住到腊月初十。  
再拖半个月,也该到了过年。  
这点,皇帝也无异议。  
皇帝将顾瑾之和朱仲钧出宫的缘故,告示天下:禁宫走水,怕冲撞了庐阳王的大喜,故而圣主仁爱,特许庐阳王和王妃搬出禁宫,暂住别馆,每隔十天进宫给太后问安。  
到了十月十六那日,天突然冷下来,刮起了寒风。  
朱仲钧和顾瑾之早早起来,盥栉一番,用了早膳。  
到了辰初一刻,夫妻俩去给太后辞行。  
太后叮嘱他们几句,就叫了成姑姑和常顺,亲自送顾瑾之和朱仲钧。  
顾瑾之和朱仲钧出了乾清门。又去了东宫,给太子作辞。  
辞别太子之后,一路过了金水桥。跨过金水桥,就到了午门。  
午门是宫城的大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