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观音下凡?(2/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孝廉,也算开国以来的奇观了,可谓祥瑞也。”
哪怕心中不认为朱寅能中举,当着沈一贯的面还是要说几句场面话。
沈一贯装糊涂的笑道:“那就借诸位吉言了。雅虎如真能中举,乡试鹿鸣宴时,就让他为诸位把盏斟酒。”
众人闻言,都是呵呵一笑,其乐融融。他们倒是借着朱寅这个话题,活跃了气氛。
宁采薇十分乖巧,干脆客串起了侍女,为众人烹茶、斟茶,延长和这些人相处的时间,增加他们对自己的印象。
接着,又趁机献上早就准备好的奶糖,每人一盒,请老爷们品尝。
众老爷虽然见多识广,享尽人间富贵,可哪里见过奶糖这种东西只见这奶糖的外盒上是一副精美的刻画,一个戴着绿色宝石项链的女子,抱着一只白兔,上面是四个篆体字:月兔奶糖。
画上的嫦娥,不但脖子上的项链是绿色,就是头簪、手镯、戒指也是绿色,倒也新奇。
这糖叫月兔奶糖么名字也是新奇啊。
下面又是一行稍小的行书:“月兔奶糖,最甜最香。”
宁采薇欺负大明没有法,直接用了两个最字。
而这行字之下,又是一行蝇头小字:
“宁寅糖业,让人生更甜些。”
精美的纸盒后面,先是一段尺牍:
“大唐贞观十九年,宁氏敬献奶糖,软玉饯。宫妃、诸王、公主、勋贵、使臣无不喜。太宗悦,赐名奶糖,封宁氏主为中散大夫,赐绯鱼袋。”
这段尺牍之下又是几行字:
“等级:限量上等品。”
“生产日期:万历十六年八月初八。”
“保质期:三年。”
有趣,有趣啊。还没尝到味道,这光看外盒上的字画尺牍,就足以引人注目了。
可众人都是学富五车、熟读经史,却想不起来历史上有“宁氏献糖”的记载,难道是自己读书不广,孤陋寡闻打开外盒,却是一颗颗油皮纸包裹的东西,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寸长的乳白色糖块,羊脂玉一般,带着淡淡的奶香。
先不说口味如何,单看这奶糖的卖相,就已经不俗了。
乔壁星是个认真的人,不然怎么是山西老西儿呢他剥开一颗奶糖,没有立刻品尝,而是问道:
“采薇,这宁氏献之事,我还真是闻所未闻,难道是我孤陋寡闻么”
丘捻动须,“老夫也没有见过记载。对唐史,老夫自问还算博知,却不知有宁氏献糖之事啊。”
王弘诲也道:“即便真有此事,这个奶糖,就能赐予绯鱼袋,封五品中散大夫,却是过了。太宗不是因口腹之欲,就滥行封赏之君。”
宁采薇被戳穿,心中暗骂这些人较真,神色不变的笑道:
“这是宁氏的家族秘史,当年还有封赏的敕书呢。或许史书中没有记载,但宁氏后裔却是知道的。”
乔壁星等人“哦”了一声,微笑不语。
沈一贯咳嗽一声,赶紧笑道:
“史书有正史官史,也有稗官野史啊。唐时故事,我等焉能尽知就算正史不载,也未必没有发生,权当莫须有也。”
莫须有众人神色怪异,却也只能点头,不敢断定没有。
众人心中只能腹诽沈一贯滑头。
沈一贯早就品尝过奶糖,宁采薇还专门寄了几十斤奶糖到宁波,给他的家人品尝,所以他对此物很有信心,说道:
“诸位可以一尝为快,品评一番这曾经风靡唐宫的奶糖,究是何风味。”
风靡唐宫这种莫须有之言,他说的煞有其事,毫无压力。
他这一说,众人也不端着了,纷纷将奶糖放入口中。
入口就是一股奶香,比他们喝过的人乳羊乳更香甜,而且很有弹性,嚼头十足,口感的确是非美妙。
众人品尝过一颗之后,虽然神色平静如常,可心中无不暗暗惊讶。
是真好吃。虽然不能说“最甜最香”,但香甜恰到好处,香醇浑厚,风味绝佳。
居然是从未吃到过的美味点心。
说是什么“风靡唐宫”的失传甜品,绝对有人相信。
宁采薇笑吟吟的说道:“不过是甜品而已,老爷们愿意品尝,也就是疼我了。”
“诸位老爷若是觉得月兔奶糖还不难吃,孩儿就多备一些,送到各家府上,给公子娘子们尝尝鲜。”
众人都是有点心动,只是不好明着同意。
乔壁星道:“这月兔奶糖一斤值银几何”
宁采薇伸出一根春葱般的手指,“也不贵。每斤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众人都是点头。嗯,不贵,良心了。一两银子能买到一斤这种奶糖,算是物超所值。
实际上贵不贵真的贵。宁采薇可是几倍的暴利!
如今一石白米,也不值一两白银。这一斤奶糖,比一石米还贵啊。
可其实又不贵。因为月兔奶糖就是独家产品,产量有限。
宁采薇眼见众人都不吱声,当然知道他们是默许了。
这本就是她今日的目标之一,通过月兔奶糖为媒介,在沈一贯的帮助下,结交这些南京大佬,为宁寅商社构建人脉资源。
万历十六年八月十三,被起复为吏部侍郎的沈一贯,在按制拜谒孝陵之后,北上入京。
通济门外,沈一贯叮嘱送行的宁采薇道:
“雅虎若不能中举,让他千万莫要气馁,还是要按照老夫教授之法,勤学苦读。三年后再战,六年,九年后都不
哪怕心中不认为朱寅能中举,当着沈一贯的面还是要说几句场面话。
沈一贯装糊涂的笑道:“那就借诸位吉言了。雅虎如真能中举,乡试鹿鸣宴时,就让他为诸位把盏斟酒。”
众人闻言,都是呵呵一笑,其乐融融。他们倒是借着朱寅这个话题,活跃了气氛。
宁采薇十分乖巧,干脆客串起了侍女,为众人烹茶、斟茶,延长和这些人相处的时间,增加他们对自己的印象。
接着,又趁机献上早就准备好的奶糖,每人一盒,请老爷们品尝。
众老爷虽然见多识广,享尽人间富贵,可哪里见过奶糖这种东西只见这奶糖的外盒上是一副精美的刻画,一个戴着绿色宝石项链的女子,抱着一只白兔,上面是四个篆体字:月兔奶糖。
画上的嫦娥,不但脖子上的项链是绿色,就是头簪、手镯、戒指也是绿色,倒也新奇。
这糖叫月兔奶糖么名字也是新奇啊。
下面又是一行稍小的行书:“月兔奶糖,最甜最香。”
宁采薇欺负大明没有法,直接用了两个最字。
而这行字之下,又是一行蝇头小字:
“宁寅糖业,让人生更甜些。”
精美的纸盒后面,先是一段尺牍:
“大唐贞观十九年,宁氏敬献奶糖,软玉饯。宫妃、诸王、公主、勋贵、使臣无不喜。太宗悦,赐名奶糖,封宁氏主为中散大夫,赐绯鱼袋。”
这段尺牍之下又是几行字:
“等级:限量上等品。”
“生产日期:万历十六年八月初八。”
“保质期:三年。”
有趣,有趣啊。还没尝到味道,这光看外盒上的字画尺牍,就足以引人注目了。
可众人都是学富五车、熟读经史,却想不起来历史上有“宁氏献糖”的记载,难道是自己读书不广,孤陋寡闻打开外盒,却是一颗颗油皮纸包裹的东西,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寸长的乳白色糖块,羊脂玉一般,带着淡淡的奶香。
先不说口味如何,单看这奶糖的卖相,就已经不俗了。
乔壁星是个认真的人,不然怎么是山西老西儿呢他剥开一颗奶糖,没有立刻品尝,而是问道:
“采薇,这宁氏献之事,我还真是闻所未闻,难道是我孤陋寡闻么”
丘捻动须,“老夫也没有见过记载。对唐史,老夫自问还算博知,却不知有宁氏献糖之事啊。”
王弘诲也道:“即便真有此事,这个奶糖,就能赐予绯鱼袋,封五品中散大夫,却是过了。太宗不是因口腹之欲,就滥行封赏之君。”
宁采薇被戳穿,心中暗骂这些人较真,神色不变的笑道:
“这是宁氏的家族秘史,当年还有封赏的敕书呢。或许史书中没有记载,但宁氏后裔却是知道的。”
乔壁星等人“哦”了一声,微笑不语。
沈一贯咳嗽一声,赶紧笑道:
“史书有正史官史,也有稗官野史啊。唐时故事,我等焉能尽知就算正史不载,也未必没有发生,权当莫须有也。”
莫须有众人神色怪异,却也只能点头,不敢断定没有。
众人心中只能腹诽沈一贯滑头。
沈一贯早就品尝过奶糖,宁采薇还专门寄了几十斤奶糖到宁波,给他的家人品尝,所以他对此物很有信心,说道:
“诸位可以一尝为快,品评一番这曾经风靡唐宫的奶糖,究是何风味。”
风靡唐宫这种莫须有之言,他说的煞有其事,毫无压力。
他这一说,众人也不端着了,纷纷将奶糖放入口中。
入口就是一股奶香,比他们喝过的人乳羊乳更香甜,而且很有弹性,嚼头十足,口感的确是非美妙。
众人品尝过一颗之后,虽然神色平静如常,可心中无不暗暗惊讶。
是真好吃。虽然不能说“最甜最香”,但香甜恰到好处,香醇浑厚,风味绝佳。
居然是从未吃到过的美味点心。
说是什么“风靡唐宫”的失传甜品,绝对有人相信。
宁采薇笑吟吟的说道:“不过是甜品而已,老爷们愿意品尝,也就是疼我了。”
“诸位老爷若是觉得月兔奶糖还不难吃,孩儿就多备一些,送到各家府上,给公子娘子们尝尝鲜。”
众人都是有点心动,只是不好明着同意。
乔壁星道:“这月兔奶糖一斤值银几何”
宁采薇伸出一根春葱般的手指,“也不贵。每斤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众人都是点头。嗯,不贵,良心了。一两银子能买到一斤这种奶糖,算是物超所值。
实际上贵不贵真的贵。宁采薇可是几倍的暴利!
如今一石白米,也不值一两白银。这一斤奶糖,比一石米还贵啊。
可其实又不贵。因为月兔奶糖就是独家产品,产量有限。
宁采薇眼见众人都不吱声,当然知道他们是默许了。
这本就是她今日的目标之一,通过月兔奶糖为媒介,在沈一贯的帮助下,结交这些南京大佬,为宁寅商社构建人脉资源。
万历十六年八月十三,被起复为吏部侍郎的沈一贯,在按制拜谒孝陵之后,北上入京。
通济门外,沈一贯叮嘱送行的宁采薇道:
“雅虎若不能中举,让他千万莫要气馁,还是要按照老夫教授之法,勤学苦读。三年后再战,六年,九年后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