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嫡明 > 第一百七十章 八百雇员

第一百七十章 八百雇员(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八月十二。  

秋闱已经开始考第二场的策论、史论、律诗、典律。最后一场是考诏、表、诰、敕等公文。  

实际上在乡试中,第二场、第三场不太重要。可以考的一般,但不能出明显差错。在朱寅看来,就是及格就行。  

可这么多考试内容,即便是“及格”,那也绝非易事,仍然不能马虎大意。  

第二场、第三场虽然对于取中的影响不大,可对名次的影响却很大。  

能不能中举,关键看第一场。但取中之后,名次如何,主要看第二场和第三场。  

当然,如果后两场考的太差,第一场考的再好,也难以被录取。  

朱寅在考第二场,宁采薇却是在家做的好大事。  

这几天,宁采薇夜夜睡不安稳。做梦都是朱寅在号房考中吃苦头。  

宁清尘也睡不踏实,担心小老虎的身体。  

姐妹俩都是听说,开考几天以来,已经有几个考生死在考场,数十人突发重病被抬出贡院,百余人病倒后弃考。  

朱寅虽然比同龄人强,可毕竟年幼。两人怎么可能不担心宁采薇担心朱寅的状况,却还要处理很多大事。  

被宁采薇逼的陷入绝境的刘家,虽然还在强撑着没有答应贱卖产业,但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  

刘家被流民趁火打劫,又赔了货主的银子,高利贷借条又被朱家抢走,还被守备衙门罚金,又要花大钱打点捞刘元初出狱。  

被宁采薇这么一番折腾,刘家的现银已经亏空,处处告急了。  

上了朱家船的佃户们,被宁采薇怂恿着天天嚷着让刘家退田。反正欠条没了,当然要拿回抵押的田地。  

宁采薇也不装了。放出风去说,青桥里的事情不许外人插手。  

就是摆明了要兼并刘家的产业。  

只要脑子不傻或者势力不够大,就不敢和背景神秘的朱家作对了。  

至于张家,此时极其低调。张易贤罢官归乡后,先是痛快的交了守备府的罚金,也没有花钱捞儿子出狱。  

他只是整日和一帮客下棋读书,钓鱼拓碑,一副退隐田园、悠哉乐哉的士大夫做派。  

张家很快就稳住了阵脚,虽然元气大伤,可有张易贤这尊大神在,宁采薇也不好再对张家出手。  

张易贤就算不是按察使了,无官无职,可还有两榜进士的金字招牌。没有他本人的罪名,宁采薇又能如何如今的青桥里,北里朱强势崛起,成为本乡第一豪强。西里王被抄家灭门,南里刘自身难保,东里张元气大伤。  

北里朱却越发兴旺。  

就连淳化镇集市上,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朱家神童才气高,童养媳妇宁大脚。没爹没娘没兄弟,身后自有贵人保。”  

都知道朱家靠山很大,背景神秘,不能轻易触犯。  

加上朱家小家主正在乡试,要是真考中举人,那朱家就更是成了气候。  

更重要的事,朱家乐善好施的美名,已经慢慢流传来开。  

说是朱小庄主,每逢节庆之日,就会赏赐庄园和药园的农家,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还低息放贷,可以五年还清,年息只要一成啊。比起如今普遍出十三归还要利滚利的印子钱,强的太多了。  

真是仁义。  

这不,宁小娘子还在招募年轻男女做工,说是底薪就要给到一两,加奖赏能有二两,甚至将来能拿三两工钱!  

之前有张、刘大家族阻拦,少有人敢去。  

可是如今,十里八乡都是趋之如骛。但朱家小娘子招人,却是首选本乡。  

“噼里啪啦...”朱家糖厂大院门口,九百响的鞭炮响成一片,硝烟味弥漫,十分热闹。  

此时的朱家如逢喜事,门庭若市,人流如织。  

附近很多贫苦乡民的子女,只要是年轻人,都来到朱家应募。  

这么多人聚集在朱家,若非朱寅有“神秘”的靠山,一定会有人举报他聚众不法。  

朱家的护卫也在兰察、丁红缨等人的率领下外松内紧的维护秩序,防止宵小作乱。  

宁采薇已经有了上百个比较熟练的工人,但还缺了七百。  

可这几日来应募的年轻男女,超过了千人。  

绝大多数都是本乡人,可也有极少数是外乡人。  

于是宁采薇干脆决定,九成名额录用本乡人,一成名额留给外乡人。  

宁采薇优先录用十四岁到十八岁,身体健康,能识字的少年少女,经过一轮筛选之后,淘汰了一半,留下了七百人。  

留下的人,全部三年契约。三年后可以续约。  

被淘汰的人,宁采薇也每人送了十颗奶糖,让他们尝鲜。  

从今日起,宁寅糖厂就有了八百个工人,掌握了更多的人力资源。  

干完了招工这件大事,宁采薇终于能松口气了。  

此时已近中午,七百个新工人正在一百个已经做工两个月的“老人”教导下,练习队列。  

宁采薇的队列训练当然不是军事训练,只是为了培养纪律、便于管理,增加工作效率的方式。  

所以新员工的队列训练,只有最简单的齐步、跑步、列队、集合。也只训练十天。  

厂房大院占地百余亩,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建筑,是正中一座独立的小院,小院中是一座三层楼台,占地半余亩,高四余丈。  

因为楼台大门上描绘着一只朱雀,柱子上也雕刻着朱雀,所以被命名为朱雀台。  

朱雀台,就是宁采薇的社长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