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123章 泼天大功

第123章 泼天大功(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万通点点头,说道:“好,那就先谢过毛百户了。”  

之后他就将万家的事情和盘托出,包括勾结倭寇、张士诚余孽洗劫广州城的计划,也一并说了出来。  

“现在倭寇和孙运忠,已经在往这里汇聚。”  

孙运忠就是张士诚余孽的首领。  

毛骧听后大喜,这真的是泼天的功劳啊,不过他还是谨慎的道:  

“倭寇和张士诚余孽,就这么相信他?”  

万通说道:“老家主当年就多次与倭寇合作,劫掠其他海商。”  

“甚至引导倭寇上岸掳掠,并为他们销赃。”  

“正是靠着倭寇里应外合,才在短时间成为广州海商里的翘楚。”  

“张士诚兵败,他的部分手下逃到海上,老家主也为他们提供过支持。”  

“所以他们非常信任万家。”  

“这次家主察觉到危险,就送信给那边,说是有一笔大买卖。”  

“倭寇和孙运宝并无怀疑,正带着主力往广州外海而来。”  

毛骧怒道:“竟敢勾结倭寇和逆贼,实在该死。”  

但心里却非常高兴,好啊,这可真是大功一件。  

明军打倭寇和张士诚余孽,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熟悉外海环境,无法逮到对方。  

如果真的将他们引入广州湾,水师从外面把大门一堵,就是瓮中捉鳖。  

有这个功劳在身,别说是千户,指挥使都未尝没有机会。  

说不定还能捞个世袭指挥使的封赏。  

朝廷册封功臣,他可没少眼红,现在自己也有机会争取一下,让他如何还能淡定的下来。  

想到这里,他心中当即做出决定。  

赌了。  

至于其中的风险,以及万通是不是诈降,他已经完全不考虑了。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  

前怕狼后怕虎,怎么干大事。  

于是他立即就和万通敲定细节,以及联络的方式,就将其放了回去。  

有部下质疑,万一他诈降怎么办?  

毛骧当即表示,出了任何事情,责任由他承担。  

他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照办。  

不过此事毕竟事关重大,不是他一个百户能做主的。  

立即写信给朱樉,征求他的意见。  

就在此时,朱樉那边也送了一封信过来,让他试着能不能收买一些眼线。  

收买眼线?  

虽然信上没有写原因,但毛骧也能猜到一二。  

大概率是想钓鱼。  

这不是巧了吗。  

这个功劳,合该属于我啊。  

一想到那三个排挤自己的同僚,他心中就无比的得意。  

真的感谢你们啊。  

如果不是你们,这功劳怎么能轮得到我。  

将来我当了指挥使,一定会好好报答你们的。  

毛骧的信被以八百里加急送往应天。  

朱樉接到信的时候已经是三更时分,他丝毫不敢耽搁,立即来到皇城。  

让禁卫用竹筐将他吊上去。  

然后一路来到乾清宫,将正抱着妃子运动的朱元璋给吓的一哆嗦。  

从寝宫出来的时候,朱元璋的脸色有多差可想而知。  

这大半夜的不消停,如果事儿不够大,看咱怎么收拾你。  

不过当他看到毛骧密信的时候,顿时就将这些事情抛之脑后。  

然后他立即给吴桢以及广州布政使写了手谕,让他们全力配合毛骧的行动。  

务必要将倭寇和张士诚余孽的主力消灭。  

手谕也被禁卫连夜送出,以最快的速度交到两人手里。  

忙完这一切,朱元璋才表扬道:“老二这次干的不错。”  

“如果真能消灭倭寇和张士诚余孽,可是帮咱去了一大块心病。”  

朱樉却说道:“这事儿您可高兴的太早了。”  

“张士诚余孽好办,倭寇可没您想的那么简单。”  

朱元璋目光一凝,说道:“是不是马钰又和你说了什么?”  

朱樉点点头,说道:“老马说日本的体制,类似于先秦分封制和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身份几乎都是世袭的。”  

“这就导致大批底层人才无处施展才华。”  

“而且日本的王室就是傀儡,真正掌权的是幕府。”  

“目前他们好像陷入了南北分裂,双方争斗了几十年。”  

“进一步破坏了国内的稳定,导致更多人失业。”  

“于是日本国内落魄贵族和武士,以及失业的商人、农夫等等,为了生计被迫下海铤而走险。”  

“这就是倭寇的来源。”  

“大明除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倭寇是杀不完的。”  

“杀上一批,过几年又会有新一批出现。”  

朱元璋眉头皱起,他还是第一次知道,倭寇产生的原因。  

事实上,他曾经三次派遣世界团出使日本。  

洪武元年派了一批,然后就杳无音讯了(史书记载被倭寇截杀)。  

洪武二年又派了一批,依然杳无音讯(因交通不便滞留日本,后返回)。  

洪武三年也就是今年初,又派了莱州知府赵秩出使(滞留,后返回)。  

赵秩是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后人,也是赵宋后裔。  

只是到目前为止,他也同样没有传回消息。  

可以说,目前的大明,对日本几乎没有什么了解。  

如果不是今天朱樉说,他都不知道倭寇是怎么产生的。  

但…正如朱樉方才所说。  

就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