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118章 独属于华夏的经济学

第118章 独属于华夏的经济学(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有足够的人才可以顶上去。”  

“否则盲目的推翻,只会带来更大的混乱。”  

朱标有些头疼的道:“道理我都懂,朝廷已经在尽力培养了。”  

“可你也知道,培养一名计官有多难,短期内是很难指望上了。”  

马钰不禁摇头道:“朝廷培养计官?就国子监那几十名学子?”  

“就算他们全部学有所成,最后又都顺利成为计官,又能有几人?”  

“而朝廷又需要多少计官?”  

“指望现在的国子监培养,一千年都不够。”  

“真想要解决计官短缺问题,还得想别的办法。”  

朱标笑道:“我就知道你有办法,快和我说说。”  

马钰说道:“首先国子监算学班扩招…”  

朱标直接否定道:“不行,儒生不会同意的。”  

“想要改变国子监,只有先对儒家进行改造。”  

马钰说道:“变通啊,得学会变通。”  

“唐朝有国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大明效仿唐朝恢复国子六学,儒生就算反对又能如何?”  

国子监相当于是一所学校,从老师到学生,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儒家出身。  

他们反对算学扩招,朝廷还真没有太好的办法。  

除非现在就和儒家翻脸。  

但国子六学不一样,它相当于六所独立运营的学校。  

到时候朝廷就算给算学一千个名额,儒生也只能干看着。  

而且有学籍的学生一千个,还能招收旁听生,不给学籍但可以过来学习算学知识。  

学有所成照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朱标先是高兴,但很快又皱眉道:“万一儒生反对怎么办?”  

马钰摇头道:“他们反对的可能性也很小。”  

朱标疑惑的道:“为什么?”  

马钰说道:“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包括书学,教授的内容主要就是儒家的四书五经。”  

“这相当于是扩大儒家的影响力,他们怎么可能会反对。”  

朱标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  

然后他又说道:“给儒家这么大的好处,你小子肯定没安好心。”  

“快说说,你挖了个什么样的坑。”  

马钰笑道:“很简单,国子六学是新建的。”  

“学习什么课程,让谁去当老师,还不是朝廷说了算。”  

“完全可以多选几个非理学出身的人担任老师。”  

“还可以将道家、法家的部分书籍,纳入必学科目。”  

“只要你爹能扛得住理学门徒的反扑,这国子六学就能变成反理学的急先锋。”  

朱标大笑道:“我就知道你小子没安好心,不过我喜欢。”  

马钰得意的道:“你以为就只有这些吗,等过上几年,新思想框架编好。”  

“直接就在国子六学内部宣讲,也能省去我们许多时间。”  

朱标高兴的道:“好好好,就这么办了…还有吗?”  

马钰点点头,说道:“算学院建立起来之后,还得有教材。”  

“这方面我帮不了太多的忙,但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参考方向。”  

朱标笑道:“要的就是这个方向,快说吧。”  

马钰说道:“战国时期的《法经》上有关于会计的内容。”  

“唐代编写了《元和国计簿》、《太和国计簿》,宋代有《会计录》。”  

“都是古代最重要的会计文献,是计官必须要掌握的东西。”  

“你可以组织人手,对这些文献就行梳理汇总,编撰一部更加专业的会计教材。”  

马钰确实不了解经济学和会计学,这几本书还是郗俊才、邓博通等人告诉他的。  

但作为穿越者,他拥有他们所不具备的眼光。  

很清楚这些东西有多重要。  

这四部文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会计文献,详细介绍了会计的基本职业要求。  

同时也记录了历朝历代会计的发展史。  

结合《食货志》等经济方面的资料,可以系统的了解中国古代经济、财政的发展情况。  

可以说,稍加整理就是现成的经济学和会计学教材。  

关键,这可是原汁原味的,属于华夏的经济学著作,与华夏思想是一体的。  

回想前世,中国的经济学著作,基本都是照抄的西方体系。  

倒也不能说西方经济学体系有多差,而是拿到中国后会水土不服,出现了很多问题。  

最致命的问题在于,你照抄别人的东西,话语权就在别人手里。  

你发展的再好,别人拿着经济学理论,就能否定你的成果。  

在国际舞台上,那些经济学家的话,是真的能左右很多人的思想。  

然后利用这种影响力,动摇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从而反过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前世一直有传言,说是有群体正在编写独属于华夏的经济学著作。  

但直到他穿越,此事也一直停留在传言上,没有任何具体的消息。  

既然穿越了,马钰自然不会再完全走西方那一套。  

他要鼓动朱标去编写,独属于华夏的经济学和会计学教材。  

当然,后续他肯定会引入一些西方经济学思想的。  

有用的东西为什么不学。  

可这些引入的思想,只能作为华夏经济学论著的补充,而不是主体。  

这个计划能不能成他不知道,但既然穿越了,试一试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