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114章 群相制

第114章 群相制(1/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刘伯温的能力自不用提,虽然没有民间传的那么神乎其神,但也是一时之选。  

仅仅是鄱阳湖之战,就足以让他史上留名。  

操守方面也没有问题,为官清廉家无余财。  

嫉恶如仇同情底层百姓,元朝时候就敢于打击地方豪强势力,为百姓伸张正义。  

洪武元年,敢无视李善长的威胁,强杀了违法乱纪的李彬。  

但他又很懂分寸,不会盲目的搞扩大化。  

对李善长也足够尊重,不用担心他将李善长拖下水。  

越想朱元璋就越觉得,这个人选不错。  

不禁笑着对朱标说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人选这不就来了吗。”  

朱标也笑道:“刘中丞确实适合此事,就是不知道气候变迁的事情他查的如何了。”  

朱元璋肯定的道:“如果咱没有猜错,他这次求见,就是为了此事。”  

说到这里,就转头对内侍道:  

“宣。”  

不一会儿,刘伯温就捧着一本厚厚的书进入大殿,见过礼后回道:  

“陛下,您让臣查的气候变化记录,已经有了结果。”  

朱元璋先是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然后关切的问道:  

“结果如何?”  

这倒不是装的,尽管很相信马钰的话,可这么大的事情他还是希望拿到更确凿的证据。  

刘伯温表情凝重:“臣带人翻阅了所有能查到的史书、地方志、族谱、文人随笔。”  

“将其中能证明气候变化的记录摘抄汇总,发现确如徐国公所言。”  

“天地间存在着一个温寒变,以八百年为一个周期。”  

说着,他拿起那本书说道:“这是摘抄的所有记录。”  

又拿起另一摞厚厚的纸说道:“这是根据徐国公所说的坐标系,画出的曲线图。”  

“请陛下观之。”  

内侍早就被驱赶了出去,所以就由朱标上前,将书和纸转给朱元璋。  

朱元璋先是翻了翻那本书,里面全是关于天气、农作物、动植物的相关信息。  

哪条信息摘抄自哪本书,也全部标注的一清二楚。  

见此,他就更加相信了信息的真实性。  

然后放下书,将那张纸展开。  

纸有五尺长,两尺宽。  

上面画着一个巨大的坐标系,还有一条表示温度变化的曲线。  

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用蝇头小字标注了大致的时间。  

比如西周武王元年,比如北宋建隆三年。  

刘伯温再次介绍道:“我们能查到的最早关于气候的记录,是商朝时期。”  

“所以曲线是从殷商时期开始,一直到洪武元年结束。”  

“洪武元年之后,则是臣等根据规律进行的推演。”  

朱元璋直接将目光放在了洪武元年,发现正好处在一条下降的曲线上面。  

好消息是,此时还处在温暖期。  

坏消息是,气温正急剧变冷。  

刘伯温的声音再次传来:“这一次的温暖期大约从南宋末年开始。”  

“按照正常规律来算,现在应当正处在气温最高的时期。”  

“但根据现有动植物分布,以及对河套、陕北高原的降雨观察,气温正在降低。”  

“经过推演可得知,百年后天下将进入寒冷期…”  

“如果真如推演发展,这一次温暖期只有三百年。”  

“温寒变八百年为一个周期,这就意味着,百年后天下将进入一个长达五百年的寒冷期。”  

“与徐国公的推断几乎一致。”  

即便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此事被证实,朱元璋的心情依然非常沉重。  

“长达五百年的寒冷期,天不助我大明啊。”  

刘伯温的心情也异常沉重,寒冷期有多可怕,对比一下东汉中晚期就知道了。  

关键,这次寒冷期将长达五百年,比东汉中晚期还要惨烈不知道多少倍。  

朱标却反驳道:“爹此言差矣。”  

朱元璋好奇的道:“哦,你有何高见?”  

刘伯温也向他看来。  

朱标说道:“寒冷期虽然很可怕,但也并非毫无办法。”  

“两宋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寒冷期,他们不一样很好的撑过来了?”  

“他们不知道温寒变,都能撑过来。”  

“我们有表弟提醒,提前知道了此事,没有道理撑不过去。”  

“方才您说天不助大明,我以为恰恰相反,苍天是眷顾大明的。”  

“祂给了大明表弟这样的大才。”  

“又给了大明百年的时间做准备。”  

“最难以控制的黄河,也在洪武元年改道北上入渤海…”  

“这一切无不证明,天命在明。”  

“接下来就要看大明能不能承接住天命了。”  

越听,朱元璋脸上的表情就越开心,最后大笑道:  

“伯温,你觉得咱这太子如何啊?”  

刘伯温发自内心的称赞道:“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太子仁厚,胸怀天下,将来必为一代明君。”  

朱元璋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哈哈…这话咱爱听。”  

“不过百年后大明面临的困境,并不会因为太子贤明就消除。”  

“咱们必须要从现在做起,为子孙多积攒一些家底。”  

“且宋元留下了很多弊病,也必须要根除,如此才能谈熬过寒冷期之事。”  

“但这么做必然会触碰到很多人的利益。”  

“只靠咱一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