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三百一十九章 百倍差距

第三百一十九章 百倍差距(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料子,觉得手感有些熟悉。  

像是后世常见的羊绒大衣的料子,还泛着金属光泽的水波纹。  

这种手感与光泽都是。  

就是上面的花纹,应该是织的时候织出来的,似乎还有别的工艺在里头,看着更紧密些。  

“不是说内务府在江南设了织造府,没有人琢磨琢磨这西洋绒的工艺?”  

舒舒好奇道。  

福州将军监管闽海关,所以贡品里才会有洋货。  

可是只有二十二匹。  

太金贵了。  

市面上更难得。  

那商人贩卖不就成了随便开价?  

可是这好像真的就是羊绒!  

九阿哥道:“怎么没有人琢磨过,可是西洋那边材料就与咱们不同,里面加了鸟羽,还要用猩猩血染色什么的,咱们这边都没用…如今外头也有西洋料子,就是比不得贡品精致,差不多是一两银子一尺!”  

现下的一匹布是四丈,折尺四十尺。  

那就是四十两银子!  

可是京城寻常能买到的绸缎什么的,四、五两银子一匹就是上等的,大多数是一、二两银子一匹。  

布价更低了,三、四百钱一匹。  

舒舒觉得肉疼。  

舒舒也不说话,直接去翻了针线盒,取了剪刀。  

她要看看,自己的猜测对不对。  

现下正房的门帘用的就是羊毛毡,挡风。  

舒舒就在地下不显眼处,剪了一个边边,随后进屋里,在那西洋呢上也剪了一个边边。  

九阿哥跟在她旁边,也不拦着,带着好奇道:“这是发现什么了?”  

舒舒将两个边边都递给他:“爷仔细瞧瞧?”  

羊毛毡手感又硬又粗,西洋绒又软又滑。  

九阿哥看了好一会儿,道:“这也瞧不出什么…”  

舒舒没有闲着,拿了蜡烛与火镰。  

点了蜡烛。  

她先烧了羊毛毡。  

易燃,味道大。  

羊毛的膻腥味儿,臭臭的。  

九阿哥脸上带了嫌弃,往后避了避。  

舒舒将羊毛毡的火吹了,放在干净的白纸上。  

她又点燃了西洋绒。  

这个味道不如羊毛毡的味道的,可是十分的相似。  

九阿哥愣住了:“这西洋绒竟然是羊毛制的?”  

舒舒随即熄了火,道:“只要是织物,或是像棉、麻,是来自草木,或是蚕丝,剩下就是羊毛、骆驼毛等牲畜的剪毛,还能有什么?”  

舒舒说着,将两块布条烧过的部分碾了碾,都是粉末,没有痕迹。  

应该就是天然羊毛,没有添加什么不易燃的粘合剂。  

九阿哥不死心,拿着两个剩下的料子,左看看,右看看:“可羊毛毡稀烂贱啊,跟着土布价格差不多,这差了上百倍!”  

舒舒带了蛊惑道:“要是爷能将蒙古的羊毛做起来,可是大功一件…”  

九阿哥脸上多了神采,连连点头道:“那是,那是,蒙古地广人稀,王公台吉的数量都是有限的,就是咱们一茬茬的赚他们银子,也是有数的,真要论起富人,还是江南多…要是能仿出这西洋绒来,哪怕价格只卖一半,这利润也吓人…”  

舒舒的笑容僵住。  

怎么就想着钱呢?!  

最大的功劳,不是这个。  

蒙古王公的牧场都是固定的,养羊多了,养马就少了。  

这也是削弱蒙古的方式。  

还能影响蒙古那边的生活方式,定居的更多,更多的人手去养羊。  

等到习惯了这种方式,会农牧结合,更方便朝廷管理。  

对朝廷的向心力也更强。  

如同离京城最近的喀喇沁部那样,已经满化。  

王府驻地,已经像是小乡镇了,王公台吉也以到京城当差为荣。  

九阿哥很是激动,拉着舒舒进书房:“咱们好好琢磨琢磨,写个计划书,前些日子江宁织造曾上折子请朝,汗阿玛准了,年前应该就能过来。咱们计划好了,到时候爷见见他,问问织造府那边的工艺如何。”  

舒舒听了,也带了激动。  

江宁织造?  

那不就是曹寅么?!  

曹颙的父亲,曹雪芹的爷爷!  

这《红楼梦》的故事,是不是开始有了影子了?  

平郡王府的大阿哥十来岁了,曹寅那个王妃女儿,不是下次选秀,就是下下次选秀。  

随即舒舒发现不对。  

内务府选秀,不是三年一期的,是每年都选的。  

那就说不好是哪一年了。  

“两女皆为王妃”,是后世红学家考证出来的。  

应该有偏差,不过两女都嫁入宗室是肯定的。  

曹寅是康熙的哈哈珠子,心腹臣子。  

女儿指婚,儿子给了世职,圣宠优渥。  

至于工艺…  

舒舒上辈子不是纺织学工艺出身的,自然不晓得这些织物的工艺流程。  

不过作为消费者,她还是晓得羊绒与羊毛的区别的。  

羊绒是山羊身上的细绒,羊毛是绵羊身上的。  

这次北巡,他们一路上吃的羊肉,称为“蒙古羊”,都是绵羊。  

不过这个时候也有山羊。  

京城就有山羊的,叫“夏羊”或“黑羊”,被认为是“野羊”繁衍下来的。  

肉质更弹牙,没有脂肪,味道更膻,价格比寻常羊肉要贵些。  

有些老饕,专门得意这一口。  

舒舒就道:“我之前听嬷嬷说了一嘴,说是早年在蒙古时用人梳了黑羊身上的细绒纺线,摸着像丝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