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大锤元年七月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大锤元年七月(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因为左良玉的不战自溃,以及锤匪哨船不断的抵近南京,这些消息都是瞒不过的。  

南京城内混乱一片。  

有些士绅也不愿意在南京城内待着了,他们不相信史可法掌兵能力。  

从日渐增多的明军鱼肉百姓的桉例而言,史可法甚至连那些能抵御锤匪的明军,都没有掌控在他自己手中。  

否则那些士卒如何胆大包天?  

南京越发的混乱起来,各种乱子层出不穷。  

史可法也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万斤的断肠草,甚至去亲自检查了一番。  

他也知道断肠草不是单纯的一种药材,而是多种毒药材的混称。  

这也能解释的通,这一车车药材形状是不一样的。  

只等着锤匪围攻南京城时,他便派人向水中投毒。  

毒死这些大明的反贼。  

纵然毒不死,也能让人产生很多症状。  

可以趁机宣扬是上天惩罚他们这些乱臣贼子,天佑大明之类的。  

一帮反贼,能有什么见识?  

至于供货商是谁。  

以及从南京城得到了许多储备火药,史可法还得花银子购买,都不重要!  

目的达到了就行。  

如今南京的形势越来越严重,但皇帝命令漕运总督史可法运送一片粮食走海运到天津。  

在辽东战事开启前,为了解决辽东粮饷运输的问题,中书舍人沉廷扬上《请倡先小试海运疏》,建议恢复元代朱清所开创的海上漕运。  

他将《海运图》进呈崇祯,崇祯命造海舟试之。  

沉廷扬乘二舟,载米数百石,由淮安出海,数日抵天津。  

崇祯大喜,加廷扬户部郎中,宁远军饷率用天津船赴登州,等东南风转粟至天津,又等西南风转至宁远。  

且海运时间比漕运快多了,在他看来中间能够遭到损失的机会极小。  

现在贺今朝主动帮崇祯绝了他南迁的心思。  

崇祯全力支持辽东战事,只能从江南等地抽调大批钱粮供应。  

而淮安自古就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属实是中国运河之都。  

史可法在应对外锤匪的攻势,且细心布置妥当后,自是要全力办妥皇帝的命令,大量粮食在淮安装船出发运往天津。  

在此期间也有人大量出逃南京城,史可法也不去理会,只是把南京的难处快马告诉皇帝,并且重重参了左良玉一本。  

说他引狼入室,不战自逃,随江掳掠,总之无恶不作。  

南京城有今日这种局面,全都是左良玉一人所致。  

他麾下空有二十万大军,却不肯抵御锤匪。  

对于大明而言,南京是江南地区的政治中心,这里也有一套成熟的班子。  

尽管因为崇祯要缩减开支,裁撤了一些官员,可依旧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南京城易守难攻,“东有钟阜之高,西有长江之险,南连峻门,北枕后湖”,是虎踞龙蟠之地。  

史可法以及他的幕僚为了守住南京,搜集了百余门大炮摆在城墙上。  

同时派出三千人驻扎在城外雨花台,互为掎角之势。  

可是想要守住南京,必须控制长江。  

以此实现江防、城防相互结合的防御体系。  

但是面对锤匪,明军水师可谓是屡战屡败,望风而逃。  

先前精心购构建的九江、湖口、芜湖等江塞防线,屁用没有,使得明军的沿江防务体系迅速土崩瓦解。  

锤匪分两路进攻南京,水军率先封锁长江水面,且时不时的沿江向明军的驻地放炮。  

高杰等人皆是果断后撤,躲到镇江去了。  

史可法先前布置的南京屏障几乎没有。  

饶是一心想要交战的黄得功独木难支,麾下士卒也扛不住锤匪水军的炮轰,故而撤回南京。  

因为明军在湖北前线接连溃逃,早就严重影响了南京守军的士气。  

南京城内众人寄托的长江天险的希望,完全破灭。  

黄得功劝史可法到上游督战,不要死守一地。  

南京城从来不是这么守卫的。  

但是史可法认为兵力不足,自是要以南京为最终防守地点,保证陪都不被贼子所得,不可再次分兵。  

黄得功无奈,只能跟着史可法守住南京,期待着辽东战事能够尽早结束,洪承畴率领十三万大军南下支援。  

这远水何时能解得了近渴啊?  

武昌城到南京大概有一千里的距离,经过快一个月的时间,刘二虎才带人接近南京城。  

贺今朝带领水师与刘二虎顺利会和。  

此时围攻南京的锤匪士卒并不多,只带了不足四万,那一万多人则是分别驻守从河南到湖广的各个要点。  

但是在河南、湖广收拢的明军降卒到有两万余人,加上临时征召的青壮在五万人左右。  

这些陷阵营以及打杂的人除了想要加入锤匪正兵,就是想要从锤匪这里赚银子。  

当然其中不缺乏被官军给逼反的平明百姓,想要加入锤匪后,还有银子赚。  

要不是贺今朝严格要求征召数量,沿江上千里的百姓都得给贺大帅打工,让他养活着了。  

此时南京城外乌压压的盘踞了十万余人。  

其中超过一半多人都是属于打杂那种,帮忙运粮以及开船的。  

反正明军也分不清楚锤匪正兵辅兵之类的。  

他们只能看见江面上战船遮天蔽日,一眼望不到边,如此骇人的景象。  

只会让城内人觉得反贼人数极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