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大锤元年七月(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花台的明军士卒,在史可法下令用土袋堵死十三座城门,势要与南京共存亡的消息传出后。
南京城外的守军极为不给力,直接扔掉大批辎重,全都逃回城中。
至此,明军在南京城外的阵地全部放弃,犹如翁中之鳖一样。
锤匪士卒驻扎在下等地,人喊马嘶,战船林立,旌旗蔽日,气势骇人。
城中守军根本就分辨不出来,贺今朝手中到底多少精锐士卒。
近“十万大军”号称三十万人马,从南京城外到江东门,长达数十里,到处都是锤匪士卒立下的营寨,共计二十五座。
城内守军见锤匪人多势众,且杀气腾腾,个个心惊胆战。
大锤元年七月一日,兵围南京。
贺今朝拿着单筒望远镜细致观察城墙上的守军情况。
南京城高大、坚固,规模极大,全城周长近百里,有十三座城门,各个方面都超过了武昌,为六朝古都。
正是: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
每座城门都有相当规模的敌楼,并有数到木门和千斤闸,且每个门都有瓮城。
三山、聚宝、通济三门各有三道内瓮城,冠绝其余城门,而且还有瓮洞用于藏兵,把城门这一薄弱地点变为强项。
每个藏兵洞可以藏百人左右,但现在史可法手头也没有兵可防。
尤其是当太平门出现锤匪时,他得把重点兵力放在那里。
因为此处没有护城河,方便进攻,因此段为大明龙脉,不可随意挖掘,故而无护城河。
外城拥有一万六千垛口,光是按照垛口防守,就需要一万六千人。
但是城内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守军。
史可法调动的也就剩下黄得功、刘良左。
凤阳总兵牟文绶以及高杰等人一个守着凤阳不敢来救,一个在镇江看热闹。
这两位总兵手底下合计也不足一万,遂大肆招募城中青壮。
史可法又请魏国公徐弘基组织乡绅负责城中治安,以及帮忙协助守卫南京。
可是按明朝永乐以后的两京制度,在南京掌握实权的三个人是南京兵部尚书、守备南京勋臣、镇守南京太监。
其他勋臣和六部、都察院大臣不过虚有其名。
魏国公虽然是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后代,只是在各种典礼时排班居首,摆摆样子罢了。
真正能做主的还是守备南京勋臣猩城伯赵之龙。
于是,在交战之前,明军拼凑了三万多人,总算是一个垛口能分两个人防守了。
但大多是临时招募的壮勇。
而魏国公徐弘基协守南京的士卒,更没什么战斗力,他本人病病殃殃的,在天启元年就以病辞任。
结果今年又被崇祯任命为南京守备,加太傅。
此时连上城墙视察都困难,只能在家烧香拜佛,祈求能够战胜锤匪,一切都落在了赵之龙身上。
他看着城外锤匪如此雄军,面色紧绷。
赵之龙从来都没有像史可法那样盲目自信。
就逃进南京的那些兵将,有几个能打的过锤匪?
要是能打,根本就不可能让锤匪靠近南京,左良玉、高杰等人皆是与锤匪交过手的。
要不是他们跑得快,那就是个死。
赵之龙心中有投降的打算,否则被动投降的待遇与主动投降的待遇能一样吗?
唯一让他担心的便是锤匪会宰了他们这帮勋贵,听闻贺今朝最爱劫富济贫,所有的士绅都给宰了,把他们年轻貌美的夫人给据为己有,一夜睡上八个。
赵之龙也不知道贺今朝是什么龙精虎勐的人物,对上几个熟妇还能有如此的本事!
不错,谣言到了南方就不是黄花大闺女,而贺今朝也往“枭雄曹操好人妇”身上靠了。
在北方等地,为了避免被锤匪掳掠闺女,及早定下亲事的人家极多。
到了南方,情况倒是反过来了。
这些也多是左军在湖广南直隶做下的恶事,在有心人的传播下,自是要安在锤匪的头上。
城墙上的人在观察城外的锤匪。
贺今朝也在观察城墙上的明军。
他发现明军士卒许多连盔甲都没。
而且贺今朝也得到了消息,明军将领多是往镇江逃跑,而左良玉更是奔着杭州的方向逃。
“大帅,打下南京指日可待。”
刘二虎嘿嘿笑了两声,这次陆地行军清除沿岸明军,又收降了不少明军,沿途都有船只补给粮食。
千里行军,以老带新,倒是也能历练出来一些新兵。
“嗯,派人羊攻一二,试试城上火炮的成色。”
贺今朝吩咐了一句,便带着人打马往营寨走。
刘二虎对于羊攻城池,自是有些心得。
上一次攻打成都,也是羊攻,但直接就变成了真打,让麾下士卒立下难以想象的大功劳。
况且这还是锤匪头一次攻打如此大的城池。
据大帅说南京是历史上最大的城。
而且在防御上,除了外城,还有京城、皇城、宫城四重城墙。
不得不说,南京城实在是太大了,城墙看着比西安的还要高。
至于太原的城墙,因为大宋的缘故,都没什么资格相提并论。
打肿脸充胖子的十万人摆在南京城外,其实还真不叫什么密密麻麻。
但此时城墙越大,锤匪士卒就越兴奋。
打下南京,灭了大明的陪
南京城外的守军极为不给力,直接扔掉大批辎重,全都逃回城中。
至此,明军在南京城外的阵地全部放弃,犹如翁中之鳖一样。
锤匪士卒驻扎在下等地,人喊马嘶,战船林立,旌旗蔽日,气势骇人。
城中守军根本就分辨不出来,贺今朝手中到底多少精锐士卒。
近“十万大军”号称三十万人马,从南京城外到江东门,长达数十里,到处都是锤匪士卒立下的营寨,共计二十五座。
城内守军见锤匪人多势众,且杀气腾腾,个个心惊胆战。
大锤元年七月一日,兵围南京。
贺今朝拿着单筒望远镜细致观察城墙上的守军情况。
南京城高大、坚固,规模极大,全城周长近百里,有十三座城门,各个方面都超过了武昌,为六朝古都。
正是: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
每座城门都有相当规模的敌楼,并有数到木门和千斤闸,且每个门都有瓮城。
三山、聚宝、通济三门各有三道内瓮城,冠绝其余城门,而且还有瓮洞用于藏兵,把城门这一薄弱地点变为强项。
每个藏兵洞可以藏百人左右,但现在史可法手头也没有兵可防。
尤其是当太平门出现锤匪时,他得把重点兵力放在那里。
因为此处没有护城河,方便进攻,因此段为大明龙脉,不可随意挖掘,故而无护城河。
外城拥有一万六千垛口,光是按照垛口防守,就需要一万六千人。
但是城内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守军。
史可法调动的也就剩下黄得功、刘良左。
凤阳总兵牟文绶以及高杰等人一个守着凤阳不敢来救,一个在镇江看热闹。
这两位总兵手底下合计也不足一万,遂大肆招募城中青壮。
史可法又请魏国公徐弘基组织乡绅负责城中治安,以及帮忙协助守卫南京。
可是按明朝永乐以后的两京制度,在南京掌握实权的三个人是南京兵部尚书、守备南京勋臣、镇守南京太监。
其他勋臣和六部、都察院大臣不过虚有其名。
魏国公虽然是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后代,只是在各种典礼时排班居首,摆摆样子罢了。
真正能做主的还是守备南京勋臣猩城伯赵之龙。
于是,在交战之前,明军拼凑了三万多人,总算是一个垛口能分两个人防守了。
但大多是临时招募的壮勇。
而魏国公徐弘基协守南京的士卒,更没什么战斗力,他本人病病殃殃的,在天启元年就以病辞任。
结果今年又被崇祯任命为南京守备,加太傅。
此时连上城墙视察都困难,只能在家烧香拜佛,祈求能够战胜锤匪,一切都落在了赵之龙身上。
他看着城外锤匪如此雄军,面色紧绷。
赵之龙从来都没有像史可法那样盲目自信。
就逃进南京的那些兵将,有几个能打的过锤匪?
要是能打,根本就不可能让锤匪靠近南京,左良玉、高杰等人皆是与锤匪交过手的。
要不是他们跑得快,那就是个死。
赵之龙心中有投降的打算,否则被动投降的待遇与主动投降的待遇能一样吗?
唯一让他担心的便是锤匪会宰了他们这帮勋贵,听闻贺今朝最爱劫富济贫,所有的士绅都给宰了,把他们年轻貌美的夫人给据为己有,一夜睡上八个。
赵之龙也不知道贺今朝是什么龙精虎勐的人物,对上几个熟妇还能有如此的本事!
不错,谣言到了南方就不是黄花大闺女,而贺今朝也往“枭雄曹操好人妇”身上靠了。
在北方等地,为了避免被锤匪掳掠闺女,及早定下亲事的人家极多。
到了南方,情况倒是反过来了。
这些也多是左军在湖广南直隶做下的恶事,在有心人的传播下,自是要安在锤匪的头上。
城墙上的人在观察城外的锤匪。
贺今朝也在观察城墙上的明军。
他发现明军士卒许多连盔甲都没。
而且贺今朝也得到了消息,明军将领多是往镇江逃跑,而左良玉更是奔着杭州的方向逃。
“大帅,打下南京指日可待。”
刘二虎嘿嘿笑了两声,这次陆地行军清除沿岸明军,又收降了不少明军,沿途都有船只补给粮食。
千里行军,以老带新,倒是也能历练出来一些新兵。
“嗯,派人羊攻一二,试试城上火炮的成色。”
贺今朝吩咐了一句,便带着人打马往营寨走。
刘二虎对于羊攻城池,自是有些心得。
上一次攻打成都,也是羊攻,但直接就变成了真打,让麾下士卒立下难以想象的大功劳。
况且这还是锤匪头一次攻打如此大的城池。
据大帅说南京是历史上最大的城。
而且在防御上,除了外城,还有京城、皇城、宫城四重城墙。
不得不说,南京城实在是太大了,城墙看着比西安的还要高。
至于太原的城墙,因为大宋的缘故,都没什么资格相提并论。
打肿脸充胖子的十万人摆在南京城外,其实还真不叫什么密密麻麻。
但此时城墙越大,锤匪士卒就越兴奋。
打下南京,灭了大明的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