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俺也一样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俺也一样(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造反的人越来越多。  

张献忠以积年老贼为骨干,迅速组织起来了上万人马。  

他还任命大明乡绅、原任太仆寺卿濮中玉为礼部尚书。  

余户、兵、工三部各有官给与当地士绅,惟吏、刑二尚书由张献忠自领之,不欲以爵人、刑人之柄交给他人。  

这是张献忠第一次开始设立官职,上来就封六部尚书。  

但是张献忠所领导的起义军仍然处于流动作战的阶段,在地方上停留的时间比较短暂,设立官职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但此举断然不是逗大明退休老头们玩。  

而是选择和部分士绅合作,拉拢他们,为了自己实力扩张做出了些许妥协。  

张献忠部义军攻克庐州,杀明兵备道蔡如蘅。  

次日,革里眼贺一龙部也攻克了无为州,双方相互配合。一时间官军无人能敌。  

崇祯大怒,他本以为张献忠也要被打死了。  

没成想跑到陪都周遭去,还和革左五营搅和在一起。  

任凤阳总督兼兵部右侍郎,兼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的高光斗急忙召集自己身边的心腹大将。  

黄得功自是拍着自己的胸脯,说什么他妈的张献忠,在河南被靖辽侯打的大溃而逃,到咱们这就想要翻天,着实是不自量力。  

刘良左更是觉得张献忠没什么值得难缠的。  

不过是名头大一些,落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威胁性较大的还是革左五营。  

安庐池太巡抚郑二阳则是告戒二将:“张献忠此人在用兵上颇为诡诈,而老回回也不是一个好相与的。”  

“以前他们龟缩在山中不好剿灭,但如今他们胆敢出来,又有靖辽侯在侧,焉能畏惧他们?”  

黄得功依旧是信心满满,张献忠被打的就剩下几十骑逃亡,他纵然聚起兵马,可又能有多少战斗力?  

事情果然如黄得功预料的那般。  

张献忠攻占桐城,挟持营将廖应登到城下诱降的消息传来。  

黄得功与刘良左联合兵力在鲍家岭攻打他们,张献忠失败而逃。  

二人领兵追到潜山,抓住了张献忠麾下将领闯世王马武、三鹞子王兴国,把他们杀掉了。  

据传三鹞子是张献忠的养子,是张献忠在军中号称最勇勐的将领,一时间官军士气及其旺盛。  

黄得功在战斗时中箭伤了脸,反而越发的凶狠,同张献忠的军队转战十多天,所杀伤的人数最多。  

张献忠战败并没有灰心,趁着官军没有反应过来克庐江县,起义军夺得双樯大船三百艘,又添造了大批舟舰,募集水手,在巢湖中训练水师。  

他又汇合革、左五营于皖口,有众老哨三十二营、小哨二十四营,声言渡江出芜湖,攻克南京。  

高斗光前几天派人把黄得功诸将的功劳上报朝廷,紧接着就得到了张献忠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倒声势大振,急忙催促黄得功继续出征。  

两波起义军合在一起,同黄得功、刘良左部官军大战于六安夹山,官军被击败,“江南大震”。  

黄得功等人先胜一遭,不把张献忠等人放在眼里,被诱敌深入,打了一波埋伏,导致官军大溃而逃。  

待到消息传回朝廷,崇祯暴怒。  

因为河南、辽东都传来不错的消息,唯有陪都那里又冒烽火。  

前几日还追着张献忠大杀四方,没过几天就直接惨败,难不成上一次获胜的捷报是虚假的?  

皇帝下令把凤阳总督高斗光、安庐池太巡抚郑二阳革职逮问,入诏狱。  

以马士英、黄配玄分别接任。  

二人一上任之后便大肆召集兵马,一副要干掉张献忠,彰显各自手段,保住陪都,报效陛下的意愿。  

希望靖辽侯吴国俊能伸以援手,反正就离得如此之近。  

然后张献忠得到官军要吴国俊协助剿灭他们的消息,以及正在整顿兵马准备卷土重来的事,极为担忧。  

毕竟他能打退黄得功的缘由是故意战败一次,可那次故意战败损失也不小,有了革左五营的人马协助才能打胜仗。  

最为重要的是被吴国俊打的就剩下几十个心腹逃脱,这件事对他而言压力太大,心里的畏惧感已经产生了。  

不敢再次应战!  

现在革左五营几个首领发生了分歧。  

贺一龙认为官军集结大批人马前来,还是去河南汇聚李自成等人,他那有五十万人马,足可以席卷天下。  

张献忠自是开口劝阻,李自成哪有五十万人马?  

就河南那连年干旱的地界,不可能有那么多粮食养活如此多的士卒,武器甲胃都无法满足。  

李自成顶天能有三万披甲士卒,就算是他这段时间没少攻城略地,花费银两打造盔甲军械。  

尽管如何,贺一龙三人也不愿意同张献忠继续厮混在一起。  

这小子容易把靖辽侯给引过来。  

按照他们的理解,张献忠这个率先挖大明祖坟的人,实在是容易遭到大明的报复。  

每次被重兵围剿的就是他。  

本来假曹操罗汝才跟他混着,被官军连带着针对,尽损失惨重了。  

可自从跟着李自成后,实力扩张也不小。  

现在张献忠就是个倒霉催的。  

老回回马守应的想法就是大不了先回大别山,无需北上掺和李自成的事。  

到时候吴国俊去河南,咱们还是被针对。  

但贺一龙等人觉得不想再回山上了,实在是太苦了。  

咱们也去河南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