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一千零二十章 贺今朝的两条路线

第一千零二十章 贺今朝的两条路线(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杨嗣昌屯驻在襄阳,好不容易重新从张献忠手中夺回来的。  

可张献忠不甘心失败,联合闯王李自成一同南下,放出风声要二次围攻襄阳。  

上一次襄王的财宝他没有都搬走。  

杨嗣昌便召集吴国俊、左良玉回援,意图在襄阳以逸待劳。  

结果李自成攻克南阳后,横扫南阳周遭的郡县,并没有进入湖广,主攻襄阳。  

如此判断就让杨嗣昌颇有些纠结,这个贼子摆出这么大的阵势,到底来不来?  

倒是吴国俊一脸不在乎的模样,在襄阳城内好好歇息。  

大帅交给他的任务就是干张献忠。  

帮他体面一下,知道该做什么。  

现在目标已经达成,至于后面怎么做,全都听军师吉珪的。  

至于其余人的,都不重要。  

吉珪对于目前的形势不好判断,也在收集消息。  

因为通过官军的渠道,只能收集一部分,对于全局的把控并不是很准确。  

至于李自成在河南闹翻天了,对于锤匪而言,也并无大碍。  

吉珪倒是觉得自家主公乐于见到,其余流寇在大明各地肆虐,最好捅破天去。  

等自家主公出来收拾局面,会省出来很多事。  

杨嗣昌把吴国俊、左良玉都叫来了,想要询问他们是否要主动出击。  

左良玉见吴国俊没言语,坐在一旁不言语。  

倒是吴国俊开口斟酌道:“督师,首先咱们军中的粮食不够吃。  

上一次打败了张献忠,俘虏的人也不少,军械破损,跟不上趟更换。  

朝廷赏赐还没有下发,贸然让士卒大规模出击,恐怕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杨嗣昌被干沉默了。  

如今朝廷的粮饷都全力支援辽东,哪还有余力给杨嗣昌下发?  

襄阳城的军械钱粮都被张献忠给祸害的差不多了。  

等靖辽侯他们击溃流寇后,能回到督师手里的能有多少?  

这点缴获,还不如直接赏给将士们。  

杨嗣昌此时“抱病在身”,最近只是跟皇帝通通信。  

他没脸要那么多东西,尤其是吴国俊大胜之后,算是给他找回了那么一点颜面。  

现在听着吴国俊说这话,杨嗣昌也没有办法。  

大明实在是太穷了,连陛下都缩衣节食。  

对于目前这种难关,杨嗣昌也没有想出什么办法来。  

左良玉端起茶喝了一口,有大老在前头顶着就是好。  

杨嗣昌能“起死回生”全都是皇帝的一道旨意,让吴国俊来支援他。  

要不然这个早就是个死人了,他还敢在这提要求?  

倒是监军万元吉打了个圆场:“靖辽侯,若是流寇再来袭击襄阳,你可有把握?”  

“这是自然,咱们以逸待劳,省的他们跑的太快,追不上头目。”  

吴国俊笑着应了一声。  

杨嗣昌本以为自己要死了,所以把儿子杨山松叫来交代后事。  

但是没死了,现在也就在着陪着他爹。  

待到人都走了,杨山松颇为不客气的道:“爹,这些个臭丘八可都没有把你放在眼里。”  

杨嗣昌的心气早就没了。  

要不是你祖父的面子,我就被困死在重庆,你想见我一面都没机会。  

他儿子也是熟读圣贤书,自然鄙视大明的武将。  

杨嗣昌则是拿着书本扔了一下儿子:“要不是这帮臭丘八,你爹我早就死了,以后收起这副模样,咱们活命还指望着他们呢。”  

太原。  

贺今朝收到了吉珪与孙传庭派人送回来的各种消息。  

张献忠被打的极惨,他倒是不怎么在意,属实是预料之外,没想到吴国俊如此给力。  

贺今朝一直都在关注辽东的战事,希望明清双方能够持久一些。  

但是孙传庭传回来的消息对锤匪的不是很好。  

以兵部尚书陈新甲为首的“主战派”,屡次催促前线的洪承畴出兵与清军进行决战。  

收了锤匪回扣的高启潜劝皇帝,劝陈新甲莫要着急,只要拖延下去,清军必败无疑。  

相比于崇祯身边其他太监,高启潜当真是冠绝诸人,是个能为皇帝办事,至少还能靠着崇祯的权威,指挥指挥关宁军。  

吴三桂也认了高启潜为干爹,缓和了他爹吴襄在崇祯心里的形象。  

但没有用!  

陈新甲认为,一定是贺今朝希望大明与清廷之间死磕,消耗实力。  

然后等待时机东征京师,想要夺取大明天下。  

在这一点上,作为大明救世之臣的陈新甲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他上了贺今朝的当了!  

洪承畴的办法虽然稳妥,但不利于大明。  

特别是陈新甲得知贺今朝竟然派人前往广东等地作乱,怨不得他在西北之地安静如鸡,原来是搞了这么一出天高皇帝远的戏码。  

“陈新甲此时的行为,就没有考虑过洪承畴战败后,他也活不了?”  

贺今朝颇有些无可奈何。  

他也没有拿旁人当傻子。  

这些大明的官员哪个不清楚问题出现在哪?  

他们舍得往自己身上砍一刀吗?  

在大明,党争的背后是窃国,窃国就是肥了自身。  

大明许多旧臣没有仕清朝,回家养老都修了不少园子,钱从哪里来的?  

所以陈新甲认为与锤匪议和,在当时权宜之计。  

可辽东战事拖延如此之久,朝廷真的拖不起了。  

而且靖辽侯外调,贺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