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章这不是钱的事(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你的手,才能让那些古董更加值钱,我也是为了更好完成我家大帅的任务,你我各为其主罢了。”
陈新甲端起茶杯一饮而尽,示意孙传庭可以滚蛋了。
这不是钱的事。
真的!
他以兵部尚书的名义担保。
即使皇帝抱着灭寇雪耻的想法,但现实实在是过于打脸。
主要是天下糜烂,真没有多余的精力在被锤匪给牵扯了。
尽管割地赔款对于大明而言是不被允许的,但贺今朝占据三省已成既定事实,无法改变。
目前朝廷没有实力收回,丢弃些许名声,换回些实际也是极好的。
崇祯接到高起潜等人的书信,他内帑空了之后,也想要典当一些财物,但终究是拉不下脸来。
现在既然可以抵账,正好多凑些军费。
讲和也是崇祯被迫的选择,至少也算是一步缓兵之计。
最终夜间双方商定之后,才定下了议和的条件。
第一双方通使,两方首脑都应该予以接见,直接通报双方的想法。
第二条双方若是有“吉凶大事”,应该相互派遣使者询问。
第三条大明每年向锤匪馈赠黄金一万两,白银四十万,锤匪向大明回赠羊毛毯千匹,潞绸千匹。
第四条有叛逃到锤匪的明人,应该给予归还,同样锤匪叛逃到大明,也要给与归还。
第五条双方划定锤匪目前所占地区为界,双方不得起任何军事冲突。
最后就是由贺今朝与朱由检“出面”,在天地间盟誓。
当然为了双方的安全,各派遣使者“代为发誓”即可。
最终版本送到崇祯那里,此事是秘密进行的,为了避免让外庭那些人知晓。
因为以前的和谈这件事只要一出来,便都被文臣给搅乱,半途而废。
毕竟这件事有损天朝尊严,他们这些人是没法容忍的。
至于要怎么解决眼前的困境,他们那些文臣不知道也不愿意多想。
反正侮辱天朝尊严那就不行,我等食明禄多年,岂能让大明蒙羞?
崇祯的本意就是秘密达成协议,造成既定事实,减轻西北压力。
避免贺今朝勾结皇太极、张献忠、李自成等人,方可集中力量逐个击破。
在如今内外交困的局势下,不失为一条权宜之计。
所以崇祯对于陈新甲主持的这次议和之事,便快速的审阅通过,尽快筹办。
孙传庭得到明朝的款子之后,只是给大帅写了封信,请他派人多运输潞绸以及羊毛毯,他会打通北京的商路。
陈新甲就派傅宗龙前往锤匪的地盘,作为使者为皇帝代为盟誓。
剩下的一万两金子以及那么多的银子,除了给高起潜、陈新甲等人的返点之外。
孙传庭便通过陈新甲、吴国俊以及他自己的关系,在京师内活动开了。
毕竟谁不喜欢“款爷”啊?
孙传庭化名之后,急公好义的名头,一下子就在京师附近传播开了。
高起潜虽然没有得到预想当中的三十万两,但依旧较为高兴,每年光是被动收入都赚这么多钱,他能赚到死!
洪承畴对于陈新甲等人到来之事,毫不知情。
陈新甲对外也只是说来实地考察蓟镇士卒,为将来做好打算。
毕竟若是与锤匪议和这件事透漏出去,怕是整个朝堂都会炸了锅。
那帮子不了解全局又不明真相的文官们,会死死抱着《春秋》大义不放,用传统的政治伦理来否定媾和。
关键是“立志成为小尧舜的”崇祯,也没法理直气壮的说朕就是要媾和,就是要割地,就是要赔款这种话。
他极为看重自己的名声。
太原。
贺今朝接到孙传庭以及吴国俊等人的信件后,松了口气。
崇祯果然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只要这件事不被泄露出去,崇祯指定比他还想要隐瞒此事。
贺今朝需要大量的时间渡过旱灾,培养基层干部。
“主公,那傅宗龙作为明史,要亲自出面接待他吗?”
吉珪捏着胡须问,上一次让他在战场上跑了,导致他二进宫又被放出来。
陈新甲派他来的意思,虽然有欣赏傅宗龙的能力,但也有让他背锅的意思在里面。
反正傅宗龙背了不是一次锅,再背一次也算是经验丰富了。
“他不配。”
贺今朝对于这种二进宫还死忠大明的人没什么好感:
“就让杨鹤出面接待吧,什么盟誓也让杨鹤干,他岁数大还欠我哥人情。”
“是。”
吉珪随即召来一名吏员,叫他去通知杨鹤做好接应准备。
大明的使者算个屁啊,敢摆谱,直接搞他,让他进监狱待着去。
大明的诏狱傅宗龙都二进宫了,想必还没有体验过战俘学校的监狱呢。
“此举一成,杨嗣昌必定认为他是困鸟得飞了。”张福臻倒是不屑的笑了笑。
如今在大明朝廷里驰骋决策的那些人,真是一茬不如一茬了。
想当年他还为大明效力的时候,到底是百花齐放,无论是对起义军还是对关外鞑子,都有着不少应对之策。
如今剩下的皆是没什么过人的本领,反倒嘴上夸耀的功夫一个比一个强。
由此就可以推断出崇祯的用人,越来越喜欢重用说他喜欢听的话的臣子。
这种人能有几个有真本事的?
“我觉得主公的教化进度很
陈新甲端起茶杯一饮而尽,示意孙传庭可以滚蛋了。
这不是钱的事。
真的!
他以兵部尚书的名义担保。
即使皇帝抱着灭寇雪耻的想法,但现实实在是过于打脸。
主要是天下糜烂,真没有多余的精力在被锤匪给牵扯了。
尽管割地赔款对于大明而言是不被允许的,但贺今朝占据三省已成既定事实,无法改变。
目前朝廷没有实力收回,丢弃些许名声,换回些实际也是极好的。
崇祯接到高起潜等人的书信,他内帑空了之后,也想要典当一些财物,但终究是拉不下脸来。
现在既然可以抵账,正好多凑些军费。
讲和也是崇祯被迫的选择,至少也算是一步缓兵之计。
最终夜间双方商定之后,才定下了议和的条件。
第一双方通使,两方首脑都应该予以接见,直接通报双方的想法。
第二条双方若是有“吉凶大事”,应该相互派遣使者询问。
第三条大明每年向锤匪馈赠黄金一万两,白银四十万,锤匪向大明回赠羊毛毯千匹,潞绸千匹。
第四条有叛逃到锤匪的明人,应该给予归还,同样锤匪叛逃到大明,也要给与归还。
第五条双方划定锤匪目前所占地区为界,双方不得起任何军事冲突。
最后就是由贺今朝与朱由检“出面”,在天地间盟誓。
当然为了双方的安全,各派遣使者“代为发誓”即可。
最终版本送到崇祯那里,此事是秘密进行的,为了避免让外庭那些人知晓。
因为以前的和谈这件事只要一出来,便都被文臣给搅乱,半途而废。
毕竟这件事有损天朝尊严,他们这些人是没法容忍的。
至于要怎么解决眼前的困境,他们那些文臣不知道也不愿意多想。
反正侮辱天朝尊严那就不行,我等食明禄多年,岂能让大明蒙羞?
崇祯的本意就是秘密达成协议,造成既定事实,减轻西北压力。
避免贺今朝勾结皇太极、张献忠、李自成等人,方可集中力量逐个击破。
在如今内外交困的局势下,不失为一条权宜之计。
所以崇祯对于陈新甲主持的这次议和之事,便快速的审阅通过,尽快筹办。
孙传庭得到明朝的款子之后,只是给大帅写了封信,请他派人多运输潞绸以及羊毛毯,他会打通北京的商路。
陈新甲就派傅宗龙前往锤匪的地盘,作为使者为皇帝代为盟誓。
剩下的一万两金子以及那么多的银子,除了给高起潜、陈新甲等人的返点之外。
孙传庭便通过陈新甲、吴国俊以及他自己的关系,在京师内活动开了。
毕竟谁不喜欢“款爷”啊?
孙传庭化名之后,急公好义的名头,一下子就在京师附近传播开了。
高起潜虽然没有得到预想当中的三十万两,但依旧较为高兴,每年光是被动收入都赚这么多钱,他能赚到死!
洪承畴对于陈新甲等人到来之事,毫不知情。
陈新甲对外也只是说来实地考察蓟镇士卒,为将来做好打算。
毕竟若是与锤匪议和这件事透漏出去,怕是整个朝堂都会炸了锅。
那帮子不了解全局又不明真相的文官们,会死死抱着《春秋》大义不放,用传统的政治伦理来否定媾和。
关键是“立志成为小尧舜的”崇祯,也没法理直气壮的说朕就是要媾和,就是要割地,就是要赔款这种话。
他极为看重自己的名声。
太原。
贺今朝接到孙传庭以及吴国俊等人的信件后,松了口气。
崇祯果然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只要这件事不被泄露出去,崇祯指定比他还想要隐瞒此事。
贺今朝需要大量的时间渡过旱灾,培养基层干部。
“主公,那傅宗龙作为明史,要亲自出面接待他吗?”
吉珪捏着胡须问,上一次让他在战场上跑了,导致他二进宫又被放出来。
陈新甲派他来的意思,虽然有欣赏傅宗龙的能力,但也有让他背锅的意思在里面。
反正傅宗龙背了不是一次锅,再背一次也算是经验丰富了。
“他不配。”
贺今朝对于这种二进宫还死忠大明的人没什么好感:
“就让杨鹤出面接待吧,什么盟誓也让杨鹤干,他岁数大还欠我哥人情。”
“是。”
吉珪随即召来一名吏员,叫他去通知杨鹤做好接应准备。
大明的使者算个屁啊,敢摆谱,直接搞他,让他进监狱待着去。
大明的诏狱傅宗龙都二进宫了,想必还没有体验过战俘学校的监狱呢。
“此举一成,杨嗣昌必定认为他是困鸟得飞了。”张福臻倒是不屑的笑了笑。
如今在大明朝廷里驰骋决策的那些人,真是一茬不如一茬了。
想当年他还为大明效力的时候,到底是百花齐放,无论是对起义军还是对关外鞑子,都有着不少应对之策。
如今剩下的皆是没什么过人的本领,反倒嘴上夸耀的功夫一个比一个强。
由此就可以推断出崇祯的用人,越来越喜欢重用说他喜欢听的话的臣子。
这种人能有几个有真本事的?
“我觉得主公的教化进度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