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官道行走之权(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璋突然再次开口问道:“此法铺设的路面,可堪使用多久。”  

朱英心中计算一番后道;“目前并无具体使用年限,不过按照目前的估计,少则三载,甚至五年左右,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损伤。”  

“即便有所损伤,修补起来,也并不困难。”  

朱元璋重重点头:“好!!!”  

而后再道:“大孙,你说咱要是想建造一条从京师直达北平的水泥里面,可是能行。”  

听到这话,朱英瞳孔一震。  

其实他这次来找老爷子商谈,本身就是想大开直道。  

大明有比目前水泥更好的材料,那就是三合土。  

三合土成形之后,极为坚硬,不仅可以承受巨大的压力,还能防止风水侵蚀,长久不衰。  

但是三合土的制作成本可不低,过程长不说,且极为麻烦。  

目前大明三合土的主要使用,就是在于城防之上。  

像是南京城墙,即便是火炮来回轰上两天,顶多也就掉层皮。  

除了城防外,像是棺椁也会用到。  

譬如当年朱英的棺椁缝隙,就是用最佳的三合土填充覆盖。  

后世的一些影视中,在盗墓这块,一些大的墓室,那棺椁一推就给打开,全是扯淡。  

七八个盗墓贼,在没有大铁锤等工具的情况下,只能是望棺兴叹。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官道,也不可能用到昂贵的三合土。  

目前大明的官道,也可称为驿道。  

标准的驿道,宽度在一丈左右,路面是用差不多的石板铺设。  

石板的缝隙间并不使用黏土填充,这也就导致时间一长,便显得坑坑洼洼,车轮碾过的时候,便会发出i砰砰响声。  

在这驿道的两侧,各有两尺左右的小道,通常是以卵石,沙石铺设。  

左右两侧的路面比之中央的驿道,要矮上数寸。  

这也是出行的百姓,行商所能行走的合法道路。  

如果在官员出行的时候,百姓占据石板路行走,那就是违法,根据情况不同,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责罚。  

像是延误军机这样的大事,将会被直接处死,甚至是就地格杀。  

自然,若是没人发现,百姓还是会走上去的,这可要轻松太多。  

不过在行走官道的时候,难免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更兼之竖着耳朵聆听吆喝,随时回头张望以准备避让。  

“爷爷,可行。”朱英肯定说道。  

朱元璋再问道:“水泥的产量,可是能跟上。”  

这一点朱元璋极为关心,毕竟是个新东西,虽听大孙一说,就知道水泥的制造,基本上不值钱。  

无非付出的就是一些劳力罢了。  

对于大明,尤其是朱元璋来说,劳动力不值钱。  

现在唯一关心的就是,如果建造一条直达北平的宽阔水泥官道,需要多长的时间。  

“爷爷放心,目前高炉已建,灰石孙儿派人考量过,咱们大明遍地皆有,全力发动下,产量自然能跟上。”  

朱英回道。  

若是说别的矿产,那就没办法了。  

这石灰岩对于大明来说,还真就丰富得可以,可谓是大明两京十三省,全都皆有。  

朱元璋有些欣慰的说道:“若是能够修建一条直达北平的水泥官道,那么辽东,奴儿干,等于直接就在咱们的眼皮子底下。”  

“不仅仅是辽东,边疆各军镇,亦可修建水泥官道,各方联动,叫那些草原蛮子,哪敢惹咱大明虎须。”  

朱元璋对于官道驿站,极为重视,也很清楚其深层次的作用。  

任何人,但凡触及到驿站,驿道,一点情面都不给。  

目前的大明驿站,不管是驿卒还是其他方面,都非常的清正廉洁,毕竟,朱元璋可是拿了一个女婿出来献祭。  

谁若是在这方面,想要动些什么手脚,或者谋取一些私利,首先要对比一下自己跟驸马的份量。  

征战多年的朱元璋,只是在大孙讲出水泥的作用,无须朱英多说,立即就把思路转到了官道上。  

“爷爷,南京至北平,约莫有两千多里地,若是算是迂回,绕开大山,怕是更添数百里地。”  

“想要快速建成,须得在这条路上,假设不少于十厂方可,才能保障更加迅速的完工。”  

两千多里,按照朱英的计算,也就是说每过两百里地,就必须建造一个水泥厂。  

以同时铺设的方式开始进行,而后达成道路的对接。  

唯一比较方便就是,目前有官道所在,不用再去勘察道路,只需要将主要的官道进行扩宽便就可以了。  

这般年后,完全可以设下点位直接开始。  

地面的扩建和夯实,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水泥开厂,迅速投入生产。  

朱元璋听完后,摇头道:“十个厂不够,辽东,奴儿干的肥沃土地极为关键,早一天开垦,就能早一天出粮。咱们的大军,也能更快的集结抵达。”  

“不仅仅是粮食上,对于边关的将士们来说,也非常之关键,同时还可震慑草原部族,包括在辽东,奴儿干的那些蒙古人,女真人,多少也能安分守己一点。”  

“明日早朝后,大孙你留下来,把工部的官员都召集过来,商议出一个章程,看看有没有可能,今年将这条官道建设起来。”  

“只要能达到,不管花费多少钱财,多少劳力,都是值得的。”  

“水泥厂十个不够,那就二十个,三十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