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邪孽为龙种(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能人异士极多,更有数千忠勇死士,但太祖征战天下,麾下有近百万雄兵,两下比较,实力实在过于悬殊。
那时太祖扫平中原,驱逐北蒙,正是威望鼎盛,李天旻与兄长相比,声誉名望多有不如。
据说当年李天旻欲反,曾在他麾下对他忠心耿耿的各世家子弟,纷纷倒戈相向,起事未彰,败局已定。
李天旻很快便事败身死,他的忠心部属带了他唯一血脉,仓皇出逃,从此隐晦难寻。”
甄芳青听甄老太妃说道这里,心中渐渐生出悚然,似乎想到什么,但又一时抓不住头绪。
甄老太妃继续说道:“朝廷一向视李天旻的血脉为心腹大患,对其簇拥部众,更是世代绞杀,绝不姑息。
他们这些人还有一个名称,其实从李天旻以行走江湖为名,独立成军以来,这个名称就有了。
青儿你在江南一定也听说过。”
甄老太妃见甄芳青目光闪烁,便微微压低声音,说道:“这个名称就是隐门!”
那话语虽轻,却带着凌厉的寒意。
“啪”的一声,甄芳青手中的茶杯,失手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一张俏脸变得苍白。
殿门被推开,那老嬷嬷神情失色,问道:“老太妃,可是有什么事情?”
甄老太妃脸色如常,说道:“芳青不小心打碎了茶盅,你自去候着,我和芳青说话。”
金陵是大周龙兴之地,太祖皇帝问鼎天下的根基,大周朝的陪都。
当年隐门也是兴起于金陵,传闻在江南各地不息,甄芳青生长于金陵,自然听过隐门的名头。
但她绝没想到凶名昭彰的谋孽邪教,竟然和当今大周皇族同出一脉,实在太过匪夷所思。
等到那老嬷嬷重新出去,又关上房门,甄芳青半晌才说道:“老祖宗,按这么说,李天旻同出皇脉,他的血脉后人,也是龙种凤血?”
甄老太妃说道:“李天旻是太祖皇帝的胞弟,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以血亲相论,自然也是皇嗣一脉。
只是李天旻的后人,历来为朝廷大患,只有被灭杀的命数。”
甄芳青目光闪动,问道:“老祖宗,你和我说这些往事,是不是这其中和甄家有所关联?”
甄老太妃微笑道:“你这孩子到底聪明,问到了关键之处。
我和你说过,当年太祖皇帝和李天旻,兄弟二人各主内外,共谋天下,太祖麾下许多部属将领,都有家中子弟加入李天旻麾下。
这些世家子弟,在李天旻谋反之际,大都都倒戈相向,唯独有一人有些不同,那就是我的祖父,你的太曾祖父。
当年我祖父曾是李天旻的心腹谋士,曾为李天旻建立功勋,出谋划策,立下不少功劳。
太祖攻占大都,驱逐北元,一统天下之时,我的祖父便急流勇退,突然卸甲辞官,安享度日,不问外事。
也正因为如此,他躲过了立国之初,皇室拼斗的凶险,让甄家逃过一劫。
但是比起李天旻麾下,那些倒戈相向的世家子弟,我祖父的行为就有些与众不同,被人认为有奸诈投机之谋,无忠君赤忱之心,受人猜忌。
因此,终太祖一朝,我的祖父都被投闲置散,再没受重用,甄家也沉寂为金陵普通的大族富户。
而曾和甄家一起征战立国的四王八公,在太祖一朝都得赐高官勋位,并一直传家到如今。
甄家一直到了我这一辈,当初旧事过去几十年,余波渐渐淡去,我祖父也早已作古,我才偶然通过遴选入宫。
先帝仁厚,才赐了甄家世袭官职,但其贵重与四王八公相比,却是差了一大截。”
甄芳青在家中,最多只知道自己祖父那一辈的事,追溯到太曾祖父那一辈,就茫然无知了。
她估计便是祖母甄老太太,也不清楚那一辈的事,也只有老太妃这样高的辈分,才会如此清楚其中底细。
甄老太妃叹息道:“有了这一段陈年往事,甄家与贾史等世家相比,本就是已先天不足。
自从你父亲出事之后,甄家再无卓绝之辈。
你哪位堂兄甚至牵扯私造火器谋逆之事,甄家后辈子弟凋敝如此。
一旦我也去了,再无人可以遮庇家门,甄家败落,说不得就在旦夕之间。”
甄芳青想到,世人皆知,当今圣上以奇绝登位,谋算疑重,两代君王有隐然对峙之势,当年的四王八公备受压制。
甄家和太上皇的独特渊源,必定也被当今圣上隔阂漠视。
堂兄甄世文涉嫌火器私造被杀,金陵锦衣卫已对甄家虎视眈眈,而老太妃正当病重垂危,眼下甄家的情形,不正是败亡在旦夕之间。
甄老太妃说了这许多话,脸色微微苍白,有些气息不稳,但却依然没停下话语。
她看了一眼甄芳青,目光中包含茹慕之意。
幽幽说道:“青儿,我之所以和你说这些隐秘忌讳的旧事,就是想让你知道国朝大事渊源,甄家起伏盛衰的缘由。
你只有深究事理溯源,才能看清大势走向,懂得如何趋吉避凶。
都说子弟方才传家,但是甄家子弟如此萎靡,必定是靠不住的,女子卓绝,一样可以传家继嗣,我走之后,只有你才能保甄家气运不绝。
眼下,甄家想要度过难关,只有襄助外力,才能荣保己身。
当年甄家联姻北静王府,以为家门联结合势,但你那位二姐夫,虽贵为王爵,却喜好邀名养
那时太祖扫平中原,驱逐北蒙,正是威望鼎盛,李天旻与兄长相比,声誉名望多有不如。
据说当年李天旻欲反,曾在他麾下对他忠心耿耿的各世家子弟,纷纷倒戈相向,起事未彰,败局已定。
李天旻很快便事败身死,他的忠心部属带了他唯一血脉,仓皇出逃,从此隐晦难寻。”
甄芳青听甄老太妃说道这里,心中渐渐生出悚然,似乎想到什么,但又一时抓不住头绪。
甄老太妃继续说道:“朝廷一向视李天旻的血脉为心腹大患,对其簇拥部众,更是世代绞杀,绝不姑息。
他们这些人还有一个名称,其实从李天旻以行走江湖为名,独立成军以来,这个名称就有了。
青儿你在江南一定也听说过。”
甄老太妃见甄芳青目光闪烁,便微微压低声音,说道:“这个名称就是隐门!”
那话语虽轻,却带着凌厉的寒意。
“啪”的一声,甄芳青手中的茶杯,失手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一张俏脸变得苍白。
殿门被推开,那老嬷嬷神情失色,问道:“老太妃,可是有什么事情?”
甄老太妃脸色如常,说道:“芳青不小心打碎了茶盅,你自去候着,我和芳青说话。”
金陵是大周龙兴之地,太祖皇帝问鼎天下的根基,大周朝的陪都。
当年隐门也是兴起于金陵,传闻在江南各地不息,甄芳青生长于金陵,自然听过隐门的名头。
但她绝没想到凶名昭彰的谋孽邪教,竟然和当今大周皇族同出一脉,实在太过匪夷所思。
等到那老嬷嬷重新出去,又关上房门,甄芳青半晌才说道:“老祖宗,按这么说,李天旻同出皇脉,他的血脉后人,也是龙种凤血?”
甄老太妃说道:“李天旻是太祖皇帝的胞弟,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以血亲相论,自然也是皇嗣一脉。
只是李天旻的后人,历来为朝廷大患,只有被灭杀的命数。”
甄芳青目光闪动,问道:“老祖宗,你和我说这些往事,是不是这其中和甄家有所关联?”
甄老太妃微笑道:“你这孩子到底聪明,问到了关键之处。
我和你说过,当年太祖皇帝和李天旻,兄弟二人各主内外,共谋天下,太祖麾下许多部属将领,都有家中子弟加入李天旻麾下。
这些世家子弟,在李天旻谋反之际,大都都倒戈相向,唯独有一人有些不同,那就是我的祖父,你的太曾祖父。
当年我祖父曾是李天旻的心腹谋士,曾为李天旻建立功勋,出谋划策,立下不少功劳。
太祖攻占大都,驱逐北元,一统天下之时,我的祖父便急流勇退,突然卸甲辞官,安享度日,不问外事。
也正因为如此,他躲过了立国之初,皇室拼斗的凶险,让甄家逃过一劫。
但是比起李天旻麾下,那些倒戈相向的世家子弟,我祖父的行为就有些与众不同,被人认为有奸诈投机之谋,无忠君赤忱之心,受人猜忌。
因此,终太祖一朝,我的祖父都被投闲置散,再没受重用,甄家也沉寂为金陵普通的大族富户。
而曾和甄家一起征战立国的四王八公,在太祖一朝都得赐高官勋位,并一直传家到如今。
甄家一直到了我这一辈,当初旧事过去几十年,余波渐渐淡去,我祖父也早已作古,我才偶然通过遴选入宫。
先帝仁厚,才赐了甄家世袭官职,但其贵重与四王八公相比,却是差了一大截。”
甄芳青在家中,最多只知道自己祖父那一辈的事,追溯到太曾祖父那一辈,就茫然无知了。
她估计便是祖母甄老太太,也不清楚那一辈的事,也只有老太妃这样高的辈分,才会如此清楚其中底细。
甄老太妃叹息道:“有了这一段陈年往事,甄家与贾史等世家相比,本就是已先天不足。
自从你父亲出事之后,甄家再无卓绝之辈。
你哪位堂兄甚至牵扯私造火器谋逆之事,甄家后辈子弟凋敝如此。
一旦我也去了,再无人可以遮庇家门,甄家败落,说不得就在旦夕之间。”
甄芳青想到,世人皆知,当今圣上以奇绝登位,谋算疑重,两代君王有隐然对峙之势,当年的四王八公备受压制。
甄家和太上皇的独特渊源,必定也被当今圣上隔阂漠视。
堂兄甄世文涉嫌火器私造被杀,金陵锦衣卫已对甄家虎视眈眈,而老太妃正当病重垂危,眼下甄家的情形,不正是败亡在旦夕之间。
甄老太妃说了这许多话,脸色微微苍白,有些气息不稳,但却依然没停下话语。
她看了一眼甄芳青,目光中包含茹慕之意。
幽幽说道:“青儿,我之所以和你说这些隐秘忌讳的旧事,就是想让你知道国朝大事渊源,甄家起伏盛衰的缘由。
你只有深究事理溯源,才能看清大势走向,懂得如何趋吉避凶。
都说子弟方才传家,但是甄家子弟如此萎靡,必定是靠不住的,女子卓绝,一样可以传家继嗣,我走之后,只有你才能保甄家气运不绝。
眼下,甄家想要度过难关,只有襄助外力,才能荣保己身。
当年甄家联姻北静王府,以为家门联结合势,但你那位二姐夫,虽贵为王爵,却喜好邀名养